-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30多年前,年轻的李克强在安徽凤阳县的田埂上接到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个灿烂的“中国梦”在他的面前徐徐绽放。
现在毕业季临近,几乎每天都会有亲戚、朋友、同学……找到我,话题只有一个:想办法帮他们今年毕业的儿女一份工作。有些人还干脆希望我所工作的报社能够录取他们的孩子,哪怕他们所学并非新闻专业,其中甚至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生。
我总善意提醒他们:纸媒并不拥有光明的未来。但转念一想,亲戚朋友们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当今大学生就业之难,要想在吃香的行业谋一个岗位,需经历怎样激烈的“拼爹”过程!
数据显示今年夏天全国将有7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要求职,堪称“史上最大规模”。本月中旬习近平出人意料到访天津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李克强不久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任务”,“空前挑战”。的确,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绝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20多年前我从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一家全国闻名的大报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我父母至今从未踏足过这家报社……
《人民日报》近日刊一篇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称80后一代青年少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锐气,变得暮气沉沉。不管党报文章是否切中问题的要害,现象却是存在的。
从“大学生就业难”到“年轻人凡事拼爹”,再到“80后一代暮气沉沉”……这一系列社会现象折射的担忧: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中国社会的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冒险、聪明才智和辛苦努力来寻求上升的机会之路正变得越来越窄。
20多年前我们毕业时,成绩优秀的、有点出息的,有谁愿意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进国企这根独木桥或?时代真的变了!
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长期高增长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人们常说的“社会阶层固化”的尖锐问题。
农民的儿子想成为建筑工人、小生意人的女儿想当幼儿园教师……这样的身份流动完全可能,然而不争的事实是: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人想要像80年代那样仅靠敢于冒险、不怕吃苦就成为左邻右舍羡慕嫉妒恨的“先富起来”的“万元户”,那种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相反今天的中国,越是需要冒风险、越是干着格外辛苦的活儿,挣得越少;而少数另一部分人则既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付出多少智慧和汗水,又可坐享无穷收益。
总之,稍微好点的事情已经越来越轮不到平民百姓了。
归根结底,社会阶层的固化或上升通道的堵塞,背后其实是利益格局的固化。
中国经济仍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蛋糕”仍然在迅速做大。然而,普通中国老百姓在不断增大的蛋糕中所能够分到的部分却越来越少。因为各级政府及国企业利益集团通过行政力量和市场垄断,轻易地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务实(《人民日报》文章称之为“暮气”)的年轻人如今找工作首选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经济根源——今日中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规则告诉他们:如果你想要多分得一些蛋糕,最好成为那个执掌切蛋糕刀的人,而不是做蛋糕的人。
更加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行政垄断的利益格局日益固化,创业和创新在当代中国越来越艰难、新的机会日益稀缺。从“微信收费”到“禁止打车软件”……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借“规范市场”之名对社会创新活动的打压事情实在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创新必然要动到既有利益格局的“奶酪”,而感受到威胁的利益集团则必然先下手为强,将这种威胁扼杀在萌芽阶段。
改革开放前半段,寄生于政府行政力量的垄断利益集团尚未形成,所以新的机会层出不穷,造就了众多成功故事。换句话说,那时还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在体制边缘或干脆在体制之外凭一己之力做出了一块新的蛋糕。但在今天,这样的美梦也正在被无情地掐灭。
这就使得我们的社会在整体上显得如此不公平,但又令人无可奈何。我相信,这才是“80后一代暮气沉沉”的根源。从我这样一个“60后”的眼睛里看出去,历史仿佛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们原本属于让我们这代出生于文革中的人羡慕并寄予厚望的“改革开放一代”,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却没有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更未能站在进一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的潮头,反而未老先衰了。
这是否意味着,今天的田头和车间里再也走不出明天的李克强们?
作者: 陈季冰,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2013年5月29日刊《中国青年报》,有删节---r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