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当年还在上海工作时,非常景仰的媒体刊物是《人民日报》和《瞭望》杂志。那时候,《环球时报》还没有创刊。
不过,92年出国前夕去北京参加“人民日报”文化艺术版的青年作者通讯员讲座时,“人民日报”文艺部的前主任袁鷹先生透露过,“人民日报”主办的一份可以与新华通讯社的权威周刊《瞭望》“较劲”的国际新闻报刊已经即将面世,当时连报刊名都已经确定---《环球文萃》,它就是现在的《环球时报》。
出国十多年生活安定后,开始注视“环球时报”,自然,“环球”给我的感想和感动在这里我就不明说了。只是,曽经的信仰与景仰驱使我仍然关注“环球”,毕竟在海外,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度里,继续对“人民日报”有兴趣那是自找没趣了。
出国十多年生活安定后,开始注视“环球时报”,自然,“环球”给我的感想和感动在这里我就不明说了。只是,曽经的信仰与景仰驱使我仍然关注“环球”,毕竟在海外,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度里,继续对“人民日报”有兴趣那是自找没趣了。
于是,三年前参加贝壳村的博客网后,次年我就在“环球网”的“环球博客”注册塗帖,第二年还被列入“环球博客”的十大海外X博之一。
说这段往事不是慰籍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佐证自己关注“环球”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如同这几天有人在贝壳村说了,村里不少人来到海外后不认同中国巨大的进步,自甘墮落于俗和什么的等等。
是的,贝壳村存在有不同的意识、思索和见解不是坏事,咱的网友这样开导过我,也是这个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当听懂有人贴帖论说不要被西方话语所忽悠、还有什么中国的技术已让世界感受到了危机,什么自尊自爱自强,爬起来做人,等等,使本人看见了、也重新认识到“环球”有些地方或许还算是可爱的了。
至少“环球”的理评文论还是没有完全丧志,还有些留有若干自持和自知性。
至少“环球”的贴近时事性、紧随新闻事态的脚步声还是令人欣赏的。
比如《环球时报》昨日19日的大标题:“普京:克里米亚回家了”就是很有热情,中国人民一定很有同感。
“环球”的这种敏rui 的新闻眼換作在过去的岁月里没准它---“环球”会大为兴奋地说,俄罗斯:唐努乌梁海地区回家了!库页岛回家了!海参崴回家了!外兴安岭......
正如同也期待“环球”不久会写道,中国:钓鱼岛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