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总裁判的博文《最新消息:“香港问题的要害是港独”》引起贝壳村村民热论,感谢总裁判的博文。
总裁判兄的博文风格咱很熟悉,引而不发,有时轻描,也常淡写,空间量很广,令人玩味。
这次的“香港问题的要害是港独”一文也是,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坏,使仁智共存、仁智倶尊,不失可一阅。
“香港问题的要害是港独”,使我又想到了当年历历在目的大陆“逃港大潮”。
新华社官网有一“新华每日电讯”栏目,五个月前曽论说过过去的那次“逃港大潮”。
转一段回首一番。
「2013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深化改革开放”是当前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新华社不久前刊发评论文章《铭记“用脚投票”的历史警示》,其中写道:“1990年,在参加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时,当年实地调研过‘逃港’事件的一位领导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
“逃港”事件,看似遥远但其实并不遥远——“逃港潮”终结距今不过三十余年。“用脚投票”四个字,仍然振聋发聩。
深圳人陈秉安公开出版过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这本书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详细描写了一段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往事: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
曾到深圳采访过“逃港”事件的笔者询问过一个逃港者,问他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挫折、磨难,还如此执着地要跑到香港去?他说:“太饿了,那边有面包吃。”——很朴素的真理。
当年,这个地方还不叫深圳,名字是“宝安”。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
公开的文件里记载:“深圳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1962年的“逃港”规模宏大,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饥饿驱赶着人们朝香港涌去。解密的宝安县委《关于制止群众流港工作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显示,1962年4月26日开始,在宝安县由东至西百余里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简直有点招架不住”,宝安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后来回忆道。除了人数众多外,有些逃港者还有组织、有指挥,每人均持有一条4尺多长的木棒,扬言说:“在冲到边界时,不论谁要阻挠我们,我们不得退步,要用棍与他们搏斗继续冲过去,甚至开枪也不要后退掉队,谁掉队就要用棍打谁。”
十年“文革”期间,宝安县乡民逃港现象一直没有停留过。当时,深港边境线上出现了特殊的“界河会”,偷渡香港的乡民思乡心切,又不敢回来,就与家人相约站在沙头角界河两侧喊话,一边喊,一边哭。
根据解密的档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又掀起一轮逃港潮,1979到1980年的两年内,估计有20余万人闯入香港。当地甚至掀起了学游泳热,父母告诉孩子,好好学游泳,长大后游到香港去。」
“逃港”事件,看似遥远但其实并不遥远——“逃港潮”终结距今不过三十余年。“用脚投票”四个字,仍然振聋发聩。
深圳人陈秉安公开出版过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这本书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详细描写了一段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往事: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
曾到深圳采访过“逃港”事件的笔者询问过一个逃港者,问他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挫折、磨难,还如此执着地要跑到香港去?他说:“太饿了,那边有面包吃。”——很朴素的真理。
当年,这个地方还不叫深圳,名字是“宝安”。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
公开的文件里记载:“深圳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1962年的“逃港”规模宏大,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饥饿驱赶着人们朝香港涌去。解密的宝安县委《关于制止群众流港工作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显示,1962年4月26日开始,在宝安县由东至西百余里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简直有点招架不住”,宝安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后来回忆道。除了人数众多外,有些逃港者还有组织、有指挥,每人均持有一条4尺多长的木棒,扬言说:“在冲到边界时,不论谁要阻挠我们,我们不得退步,要用棍与他们搏斗继续冲过去,甚至开枪也不要后退掉队,谁掉队就要用棍打谁。”
十年“文革”期间,宝安县乡民逃港现象一直没有停留过。当时,深港边境线上出现了特殊的“界河会”,偷渡香港的乡民思乡心切,又不敢回来,就与家人相约站在沙头角界河两侧喊话,一边喊,一边哭。
根据解密的档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又掀起一轮逃港潮,1979到1980年的两年内,估计有20余万人闯入香港。当地甚至掀起了学游泳热,父母告诉孩子,好好学游泳,长大后游到香港去。」
够了,不再忍心转抄了!
但是,在总裁判的博文后,众论纷纷。
@dwqdaniel : “港独”这一用词极不厚道,没错!香港曾是独立于中国大陆之外的英国的殖民地,但这不是香港民众的错。贫弱的中国,不得不签署屈辱的条约,香港民众及其前辈,直接承受了整个民族的这份屈辱。从这个意义上说,未生活在香港的中国人,都欠他们的一份歉疚。
政府唯有将香港以外的中国,建设得像香港一样富裕、繁荣、文明、法治,并且,享受同样的自由和尊严,有自由结社和游行的自由,才对得起香港。那时,香港的孕妇,或许会涌到深圳产仔,并且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永久居住权”为荣!
政府唯有将香港以外的中国,建设得像香港一样富裕、繁荣、文明、法治,并且,享受同样的自由和尊严,有自由结社和游行的自由,才对得起香港。那时,香港的孕妇,或许会涌到深圳产仔,并且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永久居住权”为荣!
@徐福男儿 : 统治60多年,进城之初,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据说后来也一直伟大光荣正确,为什么到今天如此收不住人心?不应该扪心自问吗?
@lushao: 他们让我党给宠坏了. 英国人殖民统治的时候, 他们也不要求"直选", 也不要求"港独".这帮没出息的奴才相.
@lushao 在回复 @dwqdaniel 的评论: “你的问题答案很简单:自一九四九年之后,英国政府管理香港非常理性,从来没有在香港搞过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64屠杀,没有跟金日成和波尔布特称兄道弟.....” 时道: 你说的走题了.用脑子想一想再说.奴才相和奴才是两回事. 他们现在不是奴才, 可是办事像奴才.跑到香港的绝不是顺民. 顺民是跑不到香港的. 可以看历史吧.
@lushao 在回复 @总裁判的评论: “党只会宠奴才,但绝不会宠洋人的奴才” 后说:你说的不太对,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内地, 早就镇压了. 就是太宠她们了.他们现在不是奴才, 我党把他们解放了,可是他们办事还像奴才.跑到香港的绝不是顺民. 顺民是跑不到香港的. 可以看历史吧.
@JEFFSON: 不对!!!是直选!!!,香港人有了港首直选的权利,那奥门怎么办?港,奥,台都有直选,那大陆如何办???
@ryu : 别担心么,克罗米亚公投,世界大反对,中国不就弃了权吗?说明不反对么。
@ryu : 别担心么,克罗米亚公投,世界大反对,中国不就弃了权吗?说明不反对么。
另外,我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移居”香港、或者能够去香港的有记录可査的都是公安部、或者安全部的前身安排好的人物。早年掌管香港货币发行的就两个銀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 即汇丰,另外一个即金城银行,中资的,董事长就是老地下党。
@lushao 说的“跑到香港的绝不是顺民. 顺民是跑不到香港的.”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现在不是奴才, 我党把他们解放了,可是他们办事还像奴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如今,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大量的港资,大陆能够有今天?
去看看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吧,2013年第四季度引进的外資中,港资占11%。
想不想回首一番当年“逃港大潮”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