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今天早上八時,"环球网"就刊登了《回望七七事变中国复兴任重道远 挖国家墙脚可耻》一文,也就是"环球时报"的社评:77年,国与家的命运责任关系未变。
环球社评写道: 今天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两个“77”的叠加十分醒目。
“七七事变”中国谈得多,日本方面却很少提。日本舆论经常说的是原子弹袭击纪念日等给日本带来痛苦的那些日子。其实“七七事变”是日本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刻起,日本走向全面侵华战争,最终狂妄地向美国宣战走向了毁灭。
日本围绕历史搞出各种诡辩。但谁都看得见的事实是,日本不断同周边国家争论其侵略战争的细节,想淡化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罪责。
“七七事变”中国谈得多,日本方面却很少提。日本舆论经常说的是原子弹袭击纪念日等给日本带来痛苦的那些日子。其实“七七事变”是日本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刻起,日本走向全面侵华战争,最终狂妄地向美国宣战走向了毁灭。
日本围绕历史搞出各种诡辩。但谁都看得见的事实是,日本不断同周边国家争论其侵略战争的细节,想淡化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罪责。
日本根深蒂固的扩张情结至今没有消散,它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了。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如此激烈,正是由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7·7”这个纪念日也将逐渐被全球公众了解。无论中国是否推动这个过程,它都将自然发生。
二战结束已近70年,围绕如何认识那场战争的争论仍未了结,这客观上帮助全世界更多知道了日本二战中所犯罪行,以及当今日本安倍政府的恶劣态度。
二战结束已近70年,围绕如何认识那场战争的争论仍未了结,这客观上帮助全世界更多知道了日本二战中所犯罪行,以及当今日本安倍政府的恶劣态度。
然而中国高调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大概不单是为了弥补日本沉默及篡改带给历史真相的损失。中国越发展壮大,我们认识、总结抗日战争的能力就越强,我们需要不断扩大、更新自己的反思,汲取走向未来的更多智慧和力量。
“七七事变”前的中国不仅孱弱,而且国家在政治上毫无凝聚力。“小日本”的军队得以在中国境内长驱直入,当时的中央政府之无能,也是国家经历那场浩劫的根源之一。
不能不说,“七七事变”前后中共作为当时国内不算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对鼓舞全国人民树立抗战决心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
历史只有通过对比才更有内涵。77年后的中国完成了决定性转折,重新回到东亚强国的位置。中国补上了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我们失落的大部分课程,77年前中国人在极度苦难中对国家的种种期望也都大多实现。
然而今天又是中国年轻人困惑相当多的时期之一。这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发展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市井生活繁荣了,并不意味着社会精神问题的同步解决。
今天的中国空前和平,也空前繁荣,但中国民族复兴面临的战略压力并不小。国际竞争逼到我们的门前,内部团结则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77年了,我们赢得了很多胜利,向前走了很远,但我们仍一时无法赢得国家的战略轻松感。
我们走出了苦难,但步履匆匆。今后应做的,就是要彻底巩固让各种战乱永不再来的能力。对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份挑战。我们还没有随意挥霍成果的资本,任何人挖国家发展力和凝聚力墙脚都是可耻的。纪念“七七事变”应让我们更深理解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命运关系,还有责任逻辑。
“七七事变”前的中国不仅孱弱,而且国家在政治上毫无凝聚力。“小日本”的军队得以在中国境内长驱直入,当时的中央政府之无能,也是国家经历那场浩劫的根源之一。
不能不说,“七七事变”前后中共作为当时国内不算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对鼓舞全国人民树立抗战决心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
历史只有通过对比才更有内涵。77年后的中国完成了决定性转折,重新回到东亚强国的位置。中国补上了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我们失落的大部分课程,77年前中国人在极度苦难中对国家的种种期望也都大多实现。
然而今天又是中国年轻人困惑相当多的时期之一。这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发展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市井生活繁荣了,并不意味着社会精神问题的同步解决。
今天的中国空前和平,也空前繁荣,但中国民族复兴面临的战略压力并不小。国际竞争逼到我们的门前,内部团结则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77年了,我们赢得了很多胜利,向前走了很远,但我们仍一时无法赢得国家的战略轻松感。
我们走出了苦难,但步履匆匆。今后应做的,就是要彻底巩固让各种战乱永不再来的能力。对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份挑战。我们还没有随意挥霍成果的资本,任何人挖国家发展力和凝聚力墙脚都是可耻的。纪念“七七事变”应让我们更深理解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命运关系,还有责任逻辑。
"环球时报"的社评写得很好,只是我看不太懂的是:"回望七七 挖国家墙脚可耻"的是誰?
還有那最後的点睛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