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刚过去的周末,《雷锋》杂志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本在全国公开发行,传播雷锋精神的专业杂志,起步发行量是5万冊,由人民出版社主管。
对于一个半个世纪前就铺天盖地存在于媒体宣传中的人物,一个已不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精神人物,中国创刊全国发行的《雷锋》杂志,自有其实効意义那是无疑的。
新华社表明,《雷锋》杂志的创刊与全国公开发行,填补了学雷锋活动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公开发行的传播雷锋精神杂志的空白,所以具有旨在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文化的高度。
《雷锋》杂志由人民出版社主管,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主办,“梳理 解析 修正 引航”是其旗帜、期待榜样力量“星火燎原”是其宗旨。
图片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雷锋》杂志编委会主任李东东在答记者问。《雷锋》杂志在京创刊 开创国内以人名命名杂志的先河--《解放军报》刊旨。
《雷锋》杂志总编辑、少将陶克表示,网上对雷锋的追问和调侃,用心险恶,“一方面源于敌对势力意图摧毁国人的信仰,具体行动从抹黑影响全民族的人物开始”。见下图。
“否定雷锋会令我们的人民无所适从。”这是《雷锋》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总编辑陶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当然这只是他作为总编辑个人的观点。
虽说有个人主观色彩,并有些夸大,但如果《雷锋》杂志的发行,确实能够在促进社会风气、道德风范方面起到作用,这也是好事一桩。
事实上不仅有《雷锋》杂志,还有“雷锋频道”。
今年第一季度,辽宁省抚顺广播电视台于3月25日正式开播了“雷锋频道”,这是中国第一家以雷锋名字命名的电视频道。
当然这只是他作为总编辑个人的观点。
虽说有个人主观色彩,并有些夸大,但如果《雷锋》杂志的发行,确实能够在促进社会风气、道德风范方面起到作用,这也是好事一桩。
事实上不仅有《雷锋》杂志,还有“雷锋频道”。
今年第一季度,辽宁省抚顺广播电视台于3月25日正式开播了“雷锋频道”,这是中国第一家以雷锋名字命名的电视频道。
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生前所在团学雷锋主题摄影展 --雷锋生前所在团学雷锋主题摄影展作品欣赏 --陶克将军雷锋精神报告会走进北京交通大学 --抚顺市教育系统召开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启动仪式 --《解放军报》还刊载了上述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文化的能量语言。
传播雷锋精神的专业杂志,起步发行量是5万,不失为一个震奋人心的行内消息。据了解目前出版界现状的人表示,当前无一杂志不为不及3000冊的印数而发愁,任何纸媒、杂志受到网络冲击节节败退的当下,不染指摊派售卖,凭本事放到零售报刊亭,都很难坚持多久。
去年8月26日“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上映,但却出现了“O票房”的局面,最终只好放映取消。
《人民日报》本周一发表了题为《社会各界“捍卫英雄”行动综述: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的文章,可见宣传机器也认识到了围绕“捍卫英雄”的宣传主题发起舆论攻势的难缠。
据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1号的北京toutiao.com载文认为,业内对于雷锋,永远是莫衷一是的。倒不是质疑雷锋这个乐于助人,有着崇高心灵的人物事迹,而是质疑刻意将他形成一种文化符号,从而达到特定诉求的行为。
比如在初期,人们质疑雷锋事迹中存在的摆拍现象,后来这个得到了部分证实。
再者便是前段时间,在业内引发热议的“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事件,有新华社退休记者回忆该新闻记者李竹润的新闻来源,来质疑真实性,然后便是其他媒体罗列资料以反驳。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雷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关于雷锋的讨论,总会带着浓重的符号色彩,有支持者也有不以为然者。
支持者认为,雷锋符号化能够宣扬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不以为然者,也并不否认学习雷锋的必要性,但就是在心理方面难以接受这种教条式的硬性要求。但这种挣扎,并不能拖慢前者的脚步。
比如在初期,人们质疑雷锋事迹中存在的摆拍现象,后来这个得到了部分证实。
再者便是前段时间,在业内引发热议的“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事件,有新华社退休记者回忆该新闻记者李竹润的新闻来源,来质疑真实性,然后便是其他媒体罗列资料以反驳。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雷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关于雷锋的讨论,总会带着浓重的符号色彩,有支持者也有不以为然者。
支持者认为,雷锋符号化能够宣扬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不以为然者,也并不否认学习雷锋的必要性,但就是在心理方面难以接受这种教条式的硬性要求。但这种挣扎,并不能拖慢前者的脚步。
有人调侃道:张思德、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等系列杂志会陆续创刊,我国文化艺术将再攀新高峰。
但是,勿论宣传雷锋是不是公益需求,还是特定要求,这些于中国人的我们都已无可厚非。毕竟谁也不能否认其曾经做下的那些好事,这确实值得人们去学习、去模倣、去尊敬、甚至于去膜托,特別是在现今浮躁冷漠的社会,既便雷锋成为了某种意义的文化符号。
只是,雷锋精神的灵魂是听毛主席的话、跟毛主席走。而“学习雷锋”正也是由毛主席号召的,这些就未免有些是那个了吧。
现今,救人受伤却得不到当事人一句感谢、扶起了跌倒的奶奶却陷入了老大的麻烦,这种事情的连续发生,让人心寒,也造成了不可无视的社会影响。强扭的瓜不甜这个理谁都明白,号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背后,也应该有配套的保障或者说奖励措施啦。
所以北京市出台了《好人法》,不知是不是这个前提。
还有,在立法之前,早在2013年,中国公安部门就以虚构信息、散布谣言,污蔑英雄人物等为名抓捕了多名网民,这些所谓的“谣言”,包括雷锋日记造假,黄继光、刘胡兰等人物的真实情况,和抗日战争期间我党植种鸦片等的所谓内幕,以及对三年大饥荒的调查等等。尽管有学者认为这其中确有一些内容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中国的近现代史在中国不是学问而是政治,这些是路人之理。
还是那句老话,不管如何,学无止境,大家一起来掏钱买,也算是实际意义上的爱国呀,別永远停留在疾恶如仇地愤忿美国上啊。
标签 雷锋,杂志
《雷锋》杂志在京创刊--梳理 解析 修正 引航
出席《雷锋》杂志在京创刊座谈会的同志们合影留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雷锋》杂志编委会主任李东东答记者问
《雷锋》杂志创刊全国发行 被认为是网络新时代的民意觉醒
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生前所在团学雷锋主题摄影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