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自然,这绝对是一种假设,所以我使用了假定语词的“if”,权且属于一种不具备可能性的主观理论推测,或者逻辑学上的假说。
假设,是研究社会科学时提取问题变量的一种方法,用以助力于剔除理论模型中不必要的变量,保留问题的本质和研究重点,方便人们通过主观理论推测、逻辑学的假说以表达某一种现象,进而推动研讨。
自然,从现状上来探讨,日本的安倍首相访华并非不可能的外交行为。
那么,如果中国最大的党媒《人民日报》、或者其麾下的“环球时报”被有人掏钱刊登整版、甚至数个版面刊登广告热烈欢迎安倍首相访华,不知道广大中国百姓,包括千万海外华人作何感想?
之所以作此假设,其实是出自日前大家人人都印象深刻的几件话题性的发生事。
一是“人民网”的文章“《纽约时报》刊登5个版广告欢迎习主席访美”说,9月24日的《纽约时报》刊登5个版的广告,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结束对西雅图的访问之后,习近平还将前往华盛顿访问,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其二是“央视网”以“《纽约时报》刊登大幅图书广告欢迎习主席访美”的专辑报导说,美国《纽约时报》7日在第五版面推出彩色整版宣传广告,推介《习近平时代》和《习大大说如何读经典》两本英文图书。
勿庸置疑的是,这两则由商业广告引发的话题,给了全国人民和海外的爱国华人以很大的鼓舞。
guoqing.china.com.三天前的文章“众多中国品牌亮相<纽约时报> 霸气'欢迎体'走红”还写道,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纽约时报》上,五大中国品牌刊发五个整版 ... 作为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于一身的品牌代表,此次在国际品牌巨头林立的美国本土刊登广告,欢迎中国访美代表团,... 五版广告用中美文化元素作为创意素材,充分展示了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实力与自信,为中国访美代表团访美烘托了 ...
“人民网”记者殷淼也写道,美国《纽约时报》7日在第五版面推出彩色整版宣传广告,在习主席访美前推介《习近平时代》等书,让美国政要全面了解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主席的人格魅力及 ...
可以看出,这些商业广告引发了中国宣传机器的政治思考。
只是,人们不可能去了解《纽约时报》的这些宣传广告给纽约人、给美国人、或者“纽时”的世界读者以什么感受。
換一个角度做一些思考。
众所周知的是,从各种迹象来看,日本各界是非常期待能够进入中国的。政治人物想访问中国,商界、財界也热切希望在中国市场扩大影响。
以我个人的视野所及,日本是了解中国的各种现状的。即日本人在中国不受欢迎这一点,他们是有自知之明的。
然而,中国人还是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样各种的重大活动场面上看见了多样多种的日本产品广告。
在上海首次举办的国际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在北京的首届田径世锦赛上,在等等的中国举办的凡是有影响的活动中,日本以产品的载体广告、以静体的文字广告大举出动,几乎倾力出洞,不惜独占所有的关键广告部位。
这种场合上,我们中国品牌的创意文化元素、中国品牌不用“走出去”就能体现的实力与自信怎么不亮出来呢?
甚至于在北京9.3盛大的胜利阅兵仪式上,各国电视台、世界记者的摄影器材--摄像机、照相机等,大都是日本生产的,中国宣传部门使用的更是频繁。
在阅兵式结束后的记者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为什么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使用的“长枪短炮”都是日本人生产的。
据说中国的发言人答道,因为历史上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这些事,在日本有过低调的提及,有过反映。
还有,北京9.3胜利阅兵的各国首脑在天安门城楼下的官方合影仪式上,使用的5台相机中,2台是“尼康”,3台是“佳能”。
为何使用外国产品,为了保证合影的拍摄効果,中国方面的解释。
这种场合上,中国品牌非但不亮相文化元素,也不体现自信与实力,看来,这些不仅是商业广告的思维问题,也可能不局限于商家的经营理念了。
所以,如果日本的安倍首相应邀、或者他自己一定要求访华,而届时,中国最大的党媒《人民日报》、或者其麾下的“环球时报”被有人掏钱刊登整版、甚至数个版面刊登广告热烈欢迎安倍首相访华,思考一下这种现象,反思一下这种现象的正反结果与効果,抑或对人们不无益处。
标签 广告,中国品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