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昨天一大早的美国《纽约时报》罕见地在头版头条刊发了Editorial 文章“美国的枪支疫情(The Gun Epidemic)”。
Editorial 文章,亦作编委会文章,在我们来说相等于“社论”或相当于社论的特別的署名文章。在我们常阅读的报刊中是非常熟知、并常见的,特別是头版头条的黒体或红字的社论,以及那些标明作者名的类似陈伯达、姚文元、任仲平、皇甫平、丁学雷等顶天立地的、吓人兮兮的重头文章。
然而,于《纽约时报》,据NYT 的发行人小阿瑟・苏兹伯格声称,1920年以来的95年间,“纽时”从未在其头版头条刊登过社论(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20, The New York Times has published an op-ed on its front page.)
昨天刊发的“枪支疫情”社论竟然是95年来的第一次。实在是因为任何人都能合法购买残忍、高效的杀人武器乃是造成枪击案的罪大恶极的举国之耻,云云。
《纽约时报》,按新华社的说法是“美国报业的豪门”,也就是世界报业的名门了。
而依据我们常入眼帘的对于报刊“社论”的解释,多称社论为越过媒体行政层次直接传达地方政府乃至中共中央最高层声音的一种渠道形式,为显示领导核心团结、运转正常的象征。在我们所熟知的数几十年的宣传机器的舆论引导体制下,它具有中共中央文件的权威性,是以公开形式发布的中共中央文件。它的撰写多数不是出自报刊编委的自主行为,而是所属地方甚至于中央领导核心的授意,从主题、立意、阐述角度、材料、结构、风格到作者、发表时间都有明确安排,有最高层舆论主管官员的参与、修改、审定。
而大家曾经、如今依然闻声不寒而噤的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同时刊出的社论,既使有政治局常委等的捉刀也不足为奇,所谓的文革期间,两报一刊的不少社论是经过毛泽东主席审阅的,甚至许多社论的文字还是毛亲手圈改或撰写的。
对于社论的作用与功効,新华社曾有多重定义,以对“人民日报”的社论为例,有说其: 凝聚和平与正义的磅礴力量,有说为外国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以及国内各界判断时局的重要参考。有说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有说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有说“人民日报”的社论永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有时候就是诠释了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把握了党、国家、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党的宣传机器的社论,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会过分,怎么说都不够完美地彰显其指引百姓平民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
随意举例说吧,如两报一刊1966年6月1日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966年6月2日的:《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 1967年1月1日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 1967年3月10日的:《革命委员会好》; 1968年1月1日的:《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1968年9月7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
近期的有,2010年的“人民日报社论”: 建睿智务实之言 谋科学发展大计; 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 创造新业绩; 谱写新篇章 奋发有为图发展; 同舟共济促和谐 团结奋发进取 不负人民重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 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让世界更加美好; 劳动最光荣 劳动者最伟大...
从“公务员考试网”的“人民日报社论2015-2006年电子版集锦”丛书详细介绍中,人们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等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社论(尤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及外国政府和外国机构的高度重视...
总之,中国报刊的社论,不仅大多都刊发头版头条,而且绝对都是倍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及外国政府和外国机构的高度重视的。
从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或“人民日报”的历史传统而言,其不过70余年的光輝岁月。
而按新华社的说法是“美国报业的豪门”,也就是世界报业名门的《纽约时报》,怎么说也有150年的光阴。
“纽时”昨天的头版头条社论竟然是95年来的第一次。
而我们《人民日报》的社论几十年来碰不碰就是头版头条。
这些映证了什么,或者说象征了什么呢,可不可以说,我们《人民日报》的读者就是一伙必需社论灌顶的群体。
那么,《纽约时报》的读者呢?哦,这问题想起来就不堪想像了,就此打住呦,唉。
标签 社论,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