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缅怀杨绛先生的自问与反思

作者:ryu  于 2016-6-6 17: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洗笔余墨|通用分类:信仰见证|已有40评论

关键词:杨绛, 文革, 干校六记

杨绛先生走了。上月25日凌晨1时

“上午9时许,从北京协和医院起灵,前往八宝山。105岁杨绛去世一生同'二书'结缘.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 ..." 这些文字是《人民网》的署名文章--杨绛走完百岁人生--中的文字。刊发日期是27日。

听到多方的消息证实,杨绛先生早有遗言,务必火化后再发讣告。

然而,25日先生殇恸当日的午后13:24分,《凤凰文化》 以“凤凰文化综合”的署名文章便刊出云: 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时十分逝世,终年105岁...

一名记者撰文字反思说: 大家早就知道杨绛先生之前希望在自己遗体火化后再发讣告,但大家都在抢发消息、抢发专题稿、抢着发评论,表达尊敬和缅怀,却压根无视她的遗愿。媒体太发达,谁都唯恐落后,反而陷入了一个荒唐的悖论。杨绛先生的讣告遗愿,被大家漠视。对比一下,高仓健前年去世,是下葬后才发讣告,公众才知道的。日本新闻媒体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尊重家属和本人的意愿,才会发布去世或病情信息,维护共同的新闻底线。而咱们这里呢,跟一群抢食的动物差不多。作为其中一员,先自抽一耳光...

上海一名撰稿人简浅留下的文字是-- 别急着缅怀杨绛先生,请尊重她的遗愿。朋友圈和微博彻底沦陷了,无数连杨绛其实是女性都不清楚的人开始纷纷悼念、缅怀,他们未曾阅读过钱钟书与杨绛的任何作品,只是想表达下自己的哀悼,和地震、火灾发生了在微博发蜡烛发双手合十一样,向大家表达:已阅此事件。无数媒体便像发了疯般,热点营销,及时营销,当然不能错过,这时候发什么都会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转发,他们深谙用户痛点,一时间,各式各样的缅怀文章、悼念文章如海啸般袭来,淹没了其他信息,几天后,迅速退温,大家依旧转发着“哈哈哈哈”和...

 

观望着这场注定迅速退温的“悼念狂欢”,心生不安。我始终很好奇人类与生俱来的爱跟风、爱围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鲁迅先生这样描述过围观--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好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现如今愈发浮躁的环境和愈发猎奇的我们把传统媒体、新媒体弄得乌烟瘴气,太遗憾了。 这并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社交网络时代,无论是灾难还是荣耀都转瞬即逝,--这也是《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文字。

杨绛先生走了。尽管她生前曾再三表示,不希望去世成为新闻,但公众还是营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刷屏运动。

我在自问,在反思,杨绛先生逝后的热狂和刷屏造势,如此许久未见的敏捷、迅即、和规格、规模,你相信是民间自发的么,果真是公众自发“营造”的吗。我们的国内近年来还有这样允许声势浩大的自发缅怀,几近运动般的“运动”吗。中国香港媒体的最早的消息源标明的“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告诉了人们一切。

 

先生是一名深居浅出、且目无余子的文人,何出若多看上去就是附庸风雅的芸芸众生。还是看看读书评论人唐山的认为吧,“这是因为公众需要逝者,需要消费突发事件,因为只有其所践行的无非是思想的自由和独立独行,这显然是属于个人的修养范畴,并不足以影响国家和整个社会”。

可不可以说,唐山认为的“公众”,是不是“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公众,所以,那种“公众需要”,又可不可能是宣传机器的对公众的指点需要呢。

杨绛先生与其他的一些文学家相比称不上高产作家,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虽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直到2014年还在公演,可是,与“公众”是不是熟识呢?先生的《干校六记》、《我们仨》等作品也是限于新闻出版界叫好又叫座的好销书,她翻译的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想在下篇再论)则是出版社认为的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

那么,缅怀身为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的先生,我们是应该被指点缅怀先生的哪些巨作呢?

在上述《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文章“先生远去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杨绛的地位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她所取得的社会关注度,或许可以说超越了她在文学界的地位。但是,众人的敬仰并非毫无依据,从杨绛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当代人稀缺的闪光点。

原来,缅怀杨绛先生,我们不是被要求着眼于作家先者的作品,诚如同为《凤凰资讯》上的“捍卫杨绛的消极自由,就是在捍卫良知”中有一句点睛之笔: 钱氏夫妇与世无争,恬淡自洽,在斗室之内静度晨昏,可谓神仙眷侣。政治是肮脏的,去政治化听起来不那么高尚,但至少不肮脏,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原来如此。

 

不过,我还是想起了有关先生作品《干校六记》的一些轶事。那是当人们身处新闻出版界的斗室里方能知晓的逸闻。

 

杨绛被周总理下文照顾调回北京八年后(可能是1981、2年),先生将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河南“五七干校”的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生活琐事写成一部纪实散文集--《干校六记》。在80年代初,“这部《六记》当时在大陆不好出,(杨绛)就托(北京)三联的范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15岁被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经理收留,成了一名练习生。1939年,范用年仅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ryu注,上下括号内同)帮助将稿寄香港,范用看了喜爱得不肯寄出,他自己又不敢用。后来香港《广角镜》的李国强(时任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钱钟书与李国强相识于1979年,钱钟书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与李国强有书信往来,涉及不少对历史和学人的评判。在一封写于1981年的信中,钱先生谈到《红楼梦》的英译本,还让李先后保管有60件钱钟书的毛笔书信、6封钢笔书信和2件贺年卡片,13封杨绛的钢笔书信和6封女儿钱瑷的钢笔书信等共计109件。2013年6月7日,钱杨的书信被拍卖,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杨绛起诉拍卖行,杨绛给手稿和书信的原持有人李国强打去电话,“我当初给你书稿,只是留作纪念;通信往来是...”斥拍卖钱钟书书信不妥。结果拍卖会不取消反提前,后李国强谈公开杨绛信笺:先生永远不再会信任我)后来香港《广角镜》的李国强给范用来电报,‘你再不寄,我就专程飞到北京来取稿’。范用只好寄出稿子。李国强亲自下印刷厂,一星期内就出版了。”时值1981年7月。

这些轶事,可以从2012年出版的《三联书店简史(稿本)1932-2012》透露的文字中略见其详。文字的执笔者是张文彦、卞卓舟等。

 

在出版单行本之前,香港方面先行将《干校六记》在《广角镜》杂志上刊登了出来,被一贯注重意识形态动向的胡乔木读到了。而胡乔木(当年毛泽东的御笔、邓小平的政治佞臣,历任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宣部副部长、1980年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为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胡耀邦批准对胡乔木“抄家”,带走他的长子胡石英。中央办公厅趁胡乔木到中央书记处开会时,安排公安人员进驻他家,从当事人房间的床底下搜出15万人民币现金,在当时是天文数字)他随即让邓绍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传话给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认为这些文字应该在大陆出版。不久,美国华裔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国,在国家领导人举行的招待宴会上,胡乔木见到了钱钟书。他对钱钟书谈到了《干校六记》的出版问题,并对这部作品下了十六字的评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并认为国内也当出版。杨绛藉此询问三联是否愿意出版。范用得此信后自然很高兴,即于次日请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曾彦修,表示:“我拿到‘六记’原稿,读后觉得写得很好…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座‘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  范用还附上了胡乔木对《干校六记》的评语,作为在国内出版的政治上的保险杠。人民出版社的曾彦修便读了大部分作品,并签署了自己的意见:“杨绛同志当然不会假借别人名义讲话,我看了前五段,觉得比较平淡,评价不如乔木同志之高...我觉得三联可以出版,但恐怕不会如何轰动。”

 

《干校六记》在内地出版时,办事效率极高,第一版便发行了两万册,并几乎与香港同歩。范用特请丁聪(著名漫画家,图片封面装帧设计家)设计封面,但丁聪的设计比较写实,几株大树,几座小房子,杨绛不太喜欢这个封面(下图左)。再版时,范用说“我就重新设计了...设计其实很简单,画一个框”,他从自己收藏的一本苏联的花草图案集里,选了一幅随风摇摆的小草图案,放在一个两色叠压的方框里,框上再压一个专色框,用作者手书签名。杨绛非常喜欢。《干校六记》出版后,开始只在柜台底下卖,但仍然“风行一时,为士林所喜爱,评者时有论及。此书与其他几本书,为三联奠定基础,为三联增光”,范用说。并把这部书定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的高度。

 

我忆起自己是在刚进新闻出版机关后,陆陆续续读完这本书的。为何说陆陆续续读完,理由于记得自己是在上班时间内去淮海路、徐家汇等处的新华书店里找熟人每次“白读”几十分钟阅读的。

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的书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庆年间沈复的《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记述作者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与其妻芸娘的鳒鲽情深,其中《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章,均为世人乐道。钱钟书在书前小引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而所谓的“干校”,正是文革期间政治混乱,批斗无日无之时的悲惨产物。在政治的最上层,这本来就是一场夺权的运动,弥漫全国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报告,乃至于文攻武斗。在这场运动中,人性的尊严不但尽失,也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血泪史。同理,这种惨痛在知识分子被迫改造的所谓干校里,因为有工宣队、军宣組、造反派管理,人人自危,不可终日。由于我的双亲都在干校改造过,毎个月为了去领父母的“生活费”我必去干校,还常睡在干校,所以可以说很知道干校的滋味。

但我读《干校六记》,读懂的却都是先生雅洁的文笔。

如“小趋记情”一章,隐然处处乱世中人与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令人感动。

又如“凿井记劳”一章,对农民似有不满,但作者说出的其实是人的贤愚好坏,并不应由其出身阶级等先天因素来决定。

此外,书中写夫妇之情十分细腻,两人的鹣鲽情深,仿佛这悲剧里还能滋长浪漫。

 

许多人形容杨绛的文字优雅,温润如一方美玉。的确,先生的如此秀丽的文字记趣自然是生动写意,但是,如以这润泽之笔描写的对象是伤悲无穷的文化大革命时,先生那不枝不蔓的冷静,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我猛然深感发人深省的巨大文字张力的欠缺,字里行间只是平和的语调,或顶多是一点点淡淡的无奈和婉转的讽刺。仔细咀嚼后,只是很好的一段经历。记不得什么内容了,就记得很平淡,没有痛苦值得注意,也尝不出一点反思。诚如“百度”形容的“却读不到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和谴责”,何以小点缀反映大背景,阅读先生的本书的趣味何在,我很恍惚。

 

由此,我醒悟了缅怀作家杨绛先生为何不以其作品励志后人,而避开去盛赞先生身披着的思想意识的“隐身衣”。若以先生的影响之作《干校六记》势必引起自问与反思文革,然既使对文革,先生也是如胡乔木所评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岂不又是无妨前面有人说的消费突发事件,因为只有其所践行的无非是思想的自由和独立独行,这显然是属于个人的修养范畴,并不足以影响国家和整个社会么

标签 杨绛,文革,干校六记

 

 

 

 

 

 


高兴
1

感动
1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0 个评论)

5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6-6 18:00
把'公众'稍稍改一改,'庸众',就一切解释得通了。'公众'是从来没有过的,有的只是庸众。'庸众'包括庸民大众,和庸民领导,以及庸民代言。公众是'公民社会'的一个现象,'人民社会'只能出产庸众。从许多角度观察,庸众这东西类似于scavenger。有一次骑车在荒野间,看见一头被车撞倒将死的鹿,一大众秃鹫围着等它断气。可以想象,然后就会是一拥而上七嘴八舌。是不是很像呢?
5 回复 ryu 2016-6-6 18:16
舌尖上的世界: 把'公众'稍稍改一改,'庸众',就一切解释得通了。'公众'是从来没有过的,有的只是庸众。'庸众'包括庸民大众,和庸民领导,以及庸民代言。公众是'公民社会'的一个
哈哈,你比大家更知道消费真理与深理。
宣传机器要公众抄党章,其意在学习习主席的系列讲话。
毛主席挥毫: 向雷锋同志学习,旨在学习雷锋只听毛主席的话,要听懂党比母亲亲。
5 回复 总裁判 2016-6-6 20:48
活着不过如此,死了大家起哄,祖国习俗上有借送死人作己秀的习惯,有借死人做生意的习惯,有借死人乘机把活人的事淡化,总之,借死人可以做很多事。
6 回复 xqw63 2016-6-6 21:23
被周总理下文照顾调回北京八年后(可能是1981、2年)
周总理是76年去世的啊
5 回复 ryu 2016-6-6 21:31
总裁判: 活着不过如此,死了大家起哄,祖国习俗上有借送死人作己秀的习惯,有借死人做生意的习惯,有借死人乘机把活人的事淡化,总之,借死人可以做很多事。
总兄明鉴了。
4 回复 ryu 2016-6-6 21:37
xqw63: 被周总理下文照顾调回北京八年后(可能是1981、2年)
周总理是76年去世的啊
   73、或许74年照顾调回,八年后可能是1981、2年之意吧。谢谢提示,我的表述有欠严謹,没有草稿的。
6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6-6 22:04
ryu兄的这篇文章,特别体现一位资深记者的专业素养。
5 回复 ryu 2016-6-6 22:22
徐福男儿: ryu兄的这篇文章,特别体现一位资深记者的专业素养。
徐 兄过誉。
十在我不是做学问的材料,文学诱人,故歩趋步趍。
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文笔雅洁,虽涉及文革、干校与大背景狃於寒暑之变,但今天去其灵犀以缅怀先生,消费先知,心中不知滋味。肯定有偏激之处,请不弃。
5 回复 法道济 2016-6-7 00:18
还是喜欢r兄大胸文章,杨绛何许人也?那么老。。。
4 回复 qxw66 2016-6-7 01:43
要不是江青特为保护,早被走资派害死了
5 回复 qxw66 2016-6-7 01:44
法道济: 还是喜欢r兄大胸文章,杨绛何许人也?那么老。。。
你下流!来人呐!
5 回复 法道济 2016-6-7 01:45
qxw66: 你下流!来人呐!
还说我,一说到舞蹈学院,乐得手舞足蹈
5 回复 qxw66 2016-6-7 02:05
法道济: 还说我,一说到舞蹈学院,乐得手舞足蹈
舞蹈学院,偶不去了,只有两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
4 回复 法道济 2016-6-7 02:12
qxw66: 舞蹈学院,偶不去了,只有两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
  
5 回复 qxw66 2016-6-7 02:20
法道济:   
葡萄是酸的
5 回复 qxw66 2016-6-7 02:21
哇,ryu,不错啊,偶还因为你是马路混混
5 回复 xqw63 2016-6-7 02:28
ryu:    73、或许74年照顾调回,八年后可能是1981、2年之意吧。谢谢提示,我的表述有欠严謹,没有草稿的。
咱的理解有问题
5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2016-6-7 04:47
舌尖上的世界: 把'公众'稍稍改一改,'庸众',就一切解释得通了。'公众'是从来没有过的,有的只是庸众。'庸众'包括庸民大众,和庸民领导,以及庸民代言。公众是'公民社会'的一个
一语中的,赞同~
6 回复 海外思华 2016-6-7 06:43
一夜之间,到处刷屏。
4 回复 jinbaicao 2016-6-7 11:20
R兄好文,一点也不糊涂。钱杨固然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消极自由,他人也有评论与批判的积极自由。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ryu最受欢迎的博文
  1.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2.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3.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4.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5.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6.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7.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8.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9.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10.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11.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12.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13.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14.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15.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16.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17.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18.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19.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20.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21.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22.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23.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24.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25.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26.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27.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28.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29.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30.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5 02: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