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熙来的表演有没有脱稿? [2013/08]
- 中共高层与六四 [2014/05]
- 江山亦盘棋 [2023/10]
- 就文革研究致魏京生信 [2016/04]
- 2023-10-17 [2023/10]
- 论1966年毛泽东签名 [2016/04]
- 山寺 [2023/10]
- 2023-10-18 [2023/10]
- 隶书 [2023/10]
- 艾未未…… [2011/04]
- 2023-10-17 [2023/10]
- 简释香港的六四新语:“平反不如造反” [2011/06]
- 孔夫子躲猫猫 [2011/04]
- 1966年:“英雄”们的 [2016/08]
- 诗五首 武振荣 [2011/05]
- 六四:是一种思想 [2013/05]
- 庄子的自由观对现代人之启发(上)(下) [2010/07]
- “六•四”曲:二十二周年祭 [2011/06]
- 中国64与韩国518 [2012/06]
- 论毛三样 [2013/05]
- 茉莉花与六四 [2011/06]
- 强力即道德之力量 [2010/11]
- 茉莉花:民主的脸谱 [2011/02]
- 茉莉花诗(口占) [2011/02]
刘晓波
民主日记(之8)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我上面说了,强力论是一种描述模式,但和普通描述模式有点不同,
它不是对固定事物的描述,所以,它所带有的思想可以撑大我们中国
人对未来民主的想象空间,亦可以对未来提供一种理论。
质言之,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所经历过的民主革命和民主运动在
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民主的失
望程度也是空前绝后的。举例说,本日记的第一篇文章《中国民主:
未出娘胎还是百年老龄》(《民主论坛》上载)贴到《独立评论》上
后,一个署名“朋友”的网友批:“未出娘胎?算了吧,应该是没做
下那个胚”。
上述“朋友”对中国民主如此泄气,我是理解的,因此,说百年时间
中国没有“坐”一个民主的“胎”,好象也不是胡说八道。实事上,
在中国民众里,对民主悲观失望的程度也是非常普遍和非常严重的,
百年革命对我们来说好象是一场风给刮过去了,风过去也落一片树
叶,可中国的民主革命竟然什么也没有落下啊!众所周知,悲观和消
极是双胞胎,一个悲观的人很容易变成消极的,而强力论却不是这
样,在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它要唤醒人们乐观的情绪,以求其行为的
积极主动。
强力论在于它可以启发经历过强力运动的人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件的
回顾与展望,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奴隶的坯子?若是不是
的话,强力论是要人们回忆自己“强大”起来的时间和事件,至于说
“强大”是藉什么因素的,则不太纠缠之;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
造成他一时强大的力量可能是他自己的,也可能外来的,关键的是人
的改变过程本身就是自我的一种构建。如此这般说来,在过去的时间
里,即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邓小平理论曾经启发你强大起
来,今天,你感觉到需要反对它们,也不要由此否定自己强大的历
史。事后的研究表明,此一过程虽然可以用异己的因素来描述,但不
可改变的实事却是自主中的“我”。显然可见,对于“我”存在着
“我”的语式描述的可能,而只有此一种描述才是“正确”的。于
是,我的“强大”的时间段,集合起来就足以构成一个“强力”的
“我”。
可见,强力论在于力求中国人的自我改变,如果象流行说法一样,中
国正在面临千年一大变化的机遇,那么,改变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一
环就是“我”:“我”的看法、“我”的思想和“我”的思维方式。
“我”目前不强大,但是,面临的选择是“我”继续“弱”,还是
“强”?在这里,决定的因素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刘晓波在这一方面为我们中国人树立起来了一个崇高而又光荣的榜
样,他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完全可以效法他身边众多的同事,只
埋头自己的“知识”而不去过问“国家的事”和“政府的事情”,关
起门来做自己的学问,可是,他不是这样,他摆脱了中国传统知识分
子的“弱”的特点的束缚,非得要使“手无束鸡之力”的人变成“敢
说敢为”的大丈夫!由他带头搞的《零八宪章》运动虽然是一个网上
的作业,但是,它触动了专制主义统治者们的神经,以至于统治者们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关进牢狱,可是,就在他失去自由之后,被授予
诺贝尔和平奖,全世界人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都为他致敬。
刘晓波先生的事例给人们显示,知识分子可以从“弱”变“强”,市
民、农民、工人、下岗工人、学生、职员、个体工商户等,都可以由
弱变强。天不生弱人,强大在“我”。
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谁不寒心呢?可是,就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在
21年前作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运动。可见,一个群体和一个人一样,
在甘愿为奴时,它弱之又弱,甚至是弱不禁风,但是,它一旦要强
大,那么,谁可以阻止得了他呢?
强力论告诉我们中国人:我们本身并不弱,导致我们为弱的原因,除
了专制主义要求我们弱、迫使我们弱外,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自我构建
过程只是乐于积弱。我们其所以这样做,是以为,我们在自己变强的
历史中找不到价值,于是,我们的积累起来的东西就是我们弱的历
史。对此,借用网络的话说,我们的历史需要“刷新”;而“刷新”
一事之于我们,也是轻而易举,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即可。
“刷新”后的我,人就变样了,眼睛变得明亮了,一下子就看清了
“百年民主革命”留给我们的积蓄了。
下篇 ⊙上篇 ⊙目录 ⊙目录@本文标题 ⊙投稿+订阅+联络
民主日记(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