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熙来的表演有没有脱稿? [2013/08]
- 中共高层与六四 [2014/05]
- 江山亦盘棋 [2023/10]
- 就文革研究致魏京生信 [2016/04]
- 2023-10-17 [2023/10]
- 论1966年毛泽东签名 [2016/04]
- 山寺 [2023/10]
- 2023-10-18 [2023/10]
- 隶书 [2023/10]
- 艾未未…… [2011/04]
- 2023-10-17 [2023/10]
- 简释香港的六四新语:“平反不如造反” [2011/06]
- 孔夫子躲猫猫 [2011/04]
- 1966年:“英雄”们的 [2016/08]
- 诗五首 武振荣 [2011/05]
- 六四:是一种思想 [2013/05]
- 庄子的自由观对现代人之启发(上)(下) [2010/07]
- “六•四”曲:二十二周年祭 [2011/06]
- 中国64与韩国518 [2012/06]
- 论毛三样 [2013/05]
- 茉莉花与六四 [2011/06]
- 强力即道德之力量 [2010/11]
- 茉莉花:民主的脸谱 [2011/02]
- 茉莉花诗(口占) [2011/02]
民主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中“遗失”?
民主日记(22)
武振荣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无论就国民党民主革命或共产党民主革命来看,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即民主革命战争结束后民主都遗失了。所以,追回遗失了的民主之代价是革命党丧失已经到手的政权。
对比地看,美国其所以没有出现上述的情形是美国的民主革命(独立战争)胜利后,一部宪法收拢了革命成果,而革命家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也只能维护宪法。中国和美国情况的巨大差异不是中国革命之后没有制定宪法,而是宪法没有起到收拢民主革命成果的作用,是革命家收拢了它。既然是这样,进一步的研究就会发现,被宪法收拢的民主革命成果只能是“人权”这种普通的事物,没有诸如人类幸福、人类道德和人类高级理想之类的内容,所以,“革命成果”的普通性质就和革命后人民生活的普通性对应,一起构成社会的共同纽带。宪法和法律成为社会矛盾的最终调解者。
问题是:当革命家收拢了革命成果时,情形就不一样了,革命家首先是一种人格,其次又是一种道德,最后还是最好事物的符号。革命家的人格在革命过程中是一种待检验的东西,革命胜利后它现实了升华,成为高于普通人人格的东西,无疑地也变成为人之楷模,于是,宪法里的人格平等意义就已经被颠覆了;高于普通人格的东西说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东西,而道德中最高的境界是革命家为了革命而出生入死,视死而归,因此,一个达到了和经过了如此境界的人就成为生活中的超人了,法律是管不了超人的;但是和卡通片里的超人不同,革命家的超人人格又肩负着人类最美好的事物,于是,追随革命家脚步的过程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追求人生终极目标之路了(宗教)。论述到此,错误是如此这般造成的,和革命家的邪恶本性似乎联系不太多。就此,我说,民主的批评、批判应该是科学的话,那么,批判的价值就会立了起来。
我的方法是,在明确了革命家引导革命后的人民犯上述错误之后,我们沿着此错误之路线逆行批判,那么批判之成果就不会被浪费;反之,我们把批判共产党当权派和他们的专政历史当成对“坏人坏事”的声讨,不就卸载了批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而仅仅拽住一缕道德的意义吗?其实,对“坏人坏事”的批判并不必然意味着我们就“好”,过度的批判反而会使我们陷入尴尬境地,目前的情况正是这样。
民主革命必然要启动人民对于革命的热情,给人民一种革命的灌输,所以,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一种有关对人民的“革命教育”,可是,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如果在战争结束后就立刻结束,情况也许会有变化的,只是,革命政权在没有进行法律化转化时它必然被延续下去,由此造成的一种结果是,革命家都成为社会教育家了,在这样的身份转化里面就隐藏着专制,只是教育或接受教育的人都没有对之警惕而已。
在革命过程中,一部分被作为革命对象的人所受到的压制本当由革命的胜利而解除,但是,当新生的革命政权同世间的所以事物一样都处于动摇状态时,所需要的维持行为拉长了革命后的“专制”时期,自然而然,革命的成果也就死于“专政”时期了——“半截子革命”就是这样形成的。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卸载”革命精神,并且用政策的方式割断革命的脉气,就是今天中国之现实。因此,在今天,民主立起行为和形式无论如何都带有革命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民运人士对百年革命的回忆和纪念是很有价值的,它不光是要拽回过去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继续过去那一场没有最终完成的革命!
建立了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把近几十年一来所有欲唤醒革命的那些事件当成是“重新启动”要恢复的东西,我们也藉此获得了民主运动的历史。可见,这样的历史它不仅仅是续在了民主革命的开端处,同时存在于后续处,于是,我们今天所立足于其中的“运动”之历史就完成了“一以贯之”的任务。在过去,它只是一个时间的存在物。
可是,在今天的中国民运中,近“60年”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经我们的折腾,这里里面已经没有了民主,好像是一个“民主的黑洞”,此间的民主因素都被它吞噬了。
在批判问题上,我和大家是有分歧的,我认为,负责任的批判应该是:一半儿批判共产党;一半儿批判我们自己(自我批判)。目前,前一半儿我们做了,并且做得过头;而后一半儿我们没有做,也不打算做,这怎么行呢?
在中国,民主的价值不是一次性给予我们的,它是多次给予的,甚至每一次都是星星点点的,我们如果因此而拒绝了它,想吃一个总,那么,错误就在我们了。那星星点点的价值对我们而言也是宝贵的啊!无论怎么说,它是我们经手的价值,何况,它也是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现实价值之兑现,如此明白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懂呢?强力运动要求运动中的每一个人不是懵懂人,因此,所有推动运动的人都有着一部自己的历史,哪怕相对于个人,它仅仅是一种开端。
《民主论坛》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