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牺牲了16名技术人员获得F117战机残骸获隐形技术 [2011/01]
- 上海医院里的护工 [2012/04]
- 在日本检皮夹子 [2011/06]
- 北京海归说: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其实很可怜 [2011/01]
- 黑三角裤 (小小说) [2010/10]
- 现代中国年轻人常用词词典 [2011/09]
- 从处理垃圾看日本的隐私保护 [2011/07]
- 北京疯传高层已达四点共识 平反修宪多党制 [2012/05]
- 如何判斷男人性能力強弱 [2011/09]
- 吃旋转寿司 [2011/04]
- 人心险恶,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 [2011/12]
- 兰德公司: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2011/05]
- 豆浆馒头 [2012/01]
- 雄螳螂与男人(儿童不宜) [2010/08]
- 调整生活习惯 降低中性脂肪 [2011/11]
- 快乐的小偷 (小说) [2010/07]
- 网上诈骗,人人喊打 [2011/05]
- 上海婆婆与未来媳妇的约法三章 [2011/10]
- 华人在德国饭店吃饭 浪费严重竟然被罚款 [2011/06]
- 长生不老不是梦 [2011/11]
- 理发店竞争林立,姐妹俩以柔克刚 (小说, 儿童不宜) [2010/07]
- 一张未来的飞机票 [2011/04]
- 与其为父母造一个豪华的墓碑 [2010/07]
如果说因撞船事件,日本国民对华印象达到最低点的话,那么这次地震无疑是改善两国关系的破冰船。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用这句俗话来形容中日关系的改善显然是不适宜的,为什么呢? 野火烧的是地面表皮的草,而撞船事件达到恶化的日本对华关系却是连草带根一起拔掉了,既然没有根,如何能「又生」呢?
撞船事件发生时,笔者正好看病等在医院的客厅等待,屏幕上不断放着中国的渔轮冲撞日本船的镜头,看病的患者都在目视着电视,等于在让日本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洗脑,看看邻居中国在做的好事,他们冷静地看着,不发任何声响,骨子里却是恨透了中国与中国人。深深地印入脑海,印入脑细胞,形成了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日本是个民选政府,选民如果对中国印像不好,那么政治家不管有多么高尚的洞察力想改善日中关系,谈何容易。不要说今后涉及中国的法律与方案通不过,一旦国会议员被贴上「亲中派」,甚至「媚中派」的话,那么这位政治家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谁会投票给一个不讨人欢喜的候选人呢?
笔者外貌与日本人有点像似,所以这个时侯谁也不会注意我的,如果这个时侯有哪个不识相的人用中文与我打招呼的话,所有的人的视线都会朝向我的,可以想像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怎样想夹紧自己的尾巴来做人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日本生息着50万中国同胞,我们感叹中国就是这样不负责任,就是这样让我们难堪,让我们抬不起头来的。当时我还以为中国的外交部长至少那为盛气凌人的女发言人会引咎辞职呢。
笔者曾写了一篇「地震让节约重返日本」的博客,刊登在新浪博客上,点击有八千以上的人次,在读者群里,有一位女孩写道「可怜的同时,想想历史,想想我们祖国的过去,你会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可怜! 他们的少许可怜,跟我们的痛是没法比的!是该轮到他们了痛苦的时侯了。」。
我答复到 「你好,我很高兴收到你的评论,为什么呢? 因为你对日本的印像在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里是相当有代表性的,所以当我答复你的时侯,也就是答复了千千万万的年轻读者。
但是,中日历史不仅仅只有一个「「南京大屠杀」,还有许多应该学习与了解。比如,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成功与日本的仁人义士关系; 文革以后,中国在短短的20年里经济突飞猛进,一耀成为世界上的第二GDP大国与日本的对华援助,ODA支援,技术移植,技术引进的关联;北京机场,浦东机场,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都有日本政府的贷款与日本纳税人的钱参与,所以「人民日报」的编辑马立诚先生提出中日关系要「新思维」是否有他合理的地方,希望我们共同谈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善中日关系,恐怕要从娃娃抓起。
笔者在四月初到中国去了一次,在逗留的10天里,电视里看到的涉及抗日战争,让中国国民感受到旧日本军人对中国人的残酷的电视连续剧至少有五部,包括「晋中大捷」,「敌后武工队」等。现在是什么时侯啊? 是日本人的国殇之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披麻带孝」之时,人家正在蒙难,你有必要再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吗?
如果将反日作为国策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灵不灵,有没有效果? 网上已经充斥着兴灾乐祸的情趣,不正证明了煽动民族仇恨是把双刃刀,哪一天也会伤到自身的。
像刚才提到的那位女读者,她的反日,仇日心理已经深深地印入了她的DNA里面,中国培养的公民对于中日关系,只知道有一个「南京大屠杀」,日本人里只知道有一个东条英机,而对于中日的其他历史一无所知,对他人的痛苦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这难道是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的国民应该有的素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