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园种菜记 I.2: 咖啡渣的酸碱性 [2012/06]
- 被骗得差点倾家荡产 [2018/01]
- 美国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 [2012/08]
- 世界独一无二的哈佛玻璃花博物馆 [2013/12]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哈佛? [2012/08]
- 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原因——稚趣数则 [2011/05]
- 这样的老公还能不能要? [2012/12]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012/10]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美国大学? [2012/08]
- 我送他几千美元,他为什么交给校长? [2012/12]
- 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是“满脑子分数” [2012/06]
- 做中国人可耻吗? [2018/02]
- 一个人做弊,所有中国人背黑锅 [2012/12]
- 我把母亲看成一个不幸的女人(一) [2012/05]
- 起而行之,卫斯理华裔反歧视 [2021/03]
- 《夏令营》达人秀:融园种菜记 I.3: 融园积肥栏 [2012/07]
- Warrior Dash (骑士冲锋) [2011/06]
- 永远的地主和永远的雇农 [2012/02]
- 爱是芝麻——结婚十七年的感受 [2011/07]
- 融园今天的花 [2011/07]
- 白胖子拜年 [2013/02]
- 要不要敲锣打鼓来庆祝 一下啊? [2012/06]
- 一汪碧水一方天 [2012/11]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清代也进入了总结期。从清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其前既有唐、宋诗的“好榜样”在,亦有元、 明诗复古的失误在,使清代诗人可以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其自身的四个发展时期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开创新局面。而从逻辑的角度看,有清一代二 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政治风云之激荡、诗人生活遭际之复杂、思想观念之变革,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空前广泛丰富的创作题材与意旨,成为清诗首要的或最重要 的特点;而清代诗人较历代更重视学问,素养更高,很多人都有明确的诗学观念与审美追求,又使清诗流派纷呈、艺术多元,不仅超越元、明,亦非唐、宋可比。其 他不论,仅这些表现就足以使中国古典诗歌经历元、明之低谷而形成的新高潮,或曰以中兴之局显示出古典诗歌晚霞满天的壮观。另外以数量而言,清代历史虽不及 明代长,但诗人却远比明代多。徐世昌所编《晚晴簃诗汇》所收清代诗人有6000余家,而这远非清代诗人数以万计的全部。清代诗人不仅数量多,其中大家、名 家之夥亦非元、明所能企及,整体质量可上追唐、宋。
一、清诗发展四个时期
关于清诗史的发展有前有前、中、后三期分法,也有吾师钱仲联先生清初、乾嘉、鸦片战争前后、晚清四期分法。这里借鉴吾师四期分法对清诗发展史略作描 述,可见不同时期诗歌具有不同的题材意旨与艺术风貌,并产生不同的诗歌流派与各具有特色的大家名家,清诗确实是中国古典诗歌光辉的结局。
(一)清初时期
清初时期大致包括顺治、康熙二朝(1644--1722)。顺治朝诗人大多为由明入清者。此期中国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社变革,朱明王朝的汉族政权被满 族统治者所取代。鼎革时期充满了血腥,民族矛盾成为清初的主要社会矛盾。于是反抗异族侵略、渴望恢复故国,成为汉民族的意志,而坚持操守成为民族精神;表 现亡国之痛与复明之志,则成为诗歌的主调。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均非宋末元初诗人可相比。故顺治诗人实以遗民诗人为主力。这是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卓尔堪 所编《遗民诗》即收录五百余人。其著名人物有顾炎武、吴嘉纪、黄宗羲、王夫之、杜溶、阎尔梅、屈大均、陈恭尹等。由于明末清初政治形势巨变的需要,遗民诗 多崇唐学杜。杜诗忧国忧民之怀与沉郁顿挫的风格显然最适于表现其亡国之痛。当然,也有学习其他人风格的。
顺治诗坛于遗民诗诗人之外,则有“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名重一时。三人皆为贰臣,以明臣而屈节仕清,政治上的失足使其人格价值无法与 遗民诗人相提并论。但其于清初诗坛的地位却十分重要。三人皆江南人,身份相类,但思想、阅历与诗歌成就、影响并不相同。朱庭珍称“江左以牧斋(钱谦益)为 冠,梅村(吴伟业)次之,芝麓(龚鼎孳)非家匹”,大致不错。钱谦益颜事清,但晚年又悔恨而投入复明大业。其于诗倡“诗有本”说,主张性情与学问并重,为 明末清初主持东南诗坛的领袖人物,有扫除明末拟古余习,开创清代新诗风之功。吴伟业诗基本学唐代元、白,取其“长庆体”而发展变化为“梅村体”。赵翼评为 “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词藻又丰,不得不推为近代中之大家”,其作品堪称“诗史”。
康熙诗坛的重镇是“国朝六家”。六家除了朱彝尊早期曾抗清外,其他施闰章、宋琬、王士稹、查慎行、赵执信与前明基本上少有政治及感情上的联系,民族
意识业已淡薄;而且康熙盛世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使忠于故国的观念亦失去意义。六家诗多学唐,但又经历了由学唐逐渐向学宋的转化。整体上看,前期施、宋、
朱、王基本上学盛唐,至后期查、赵则基本上学宋。其中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施学盛唐王、孟之风,渊雅优美;宋学杜、韩之风,雄健壮美。
朱彝尊与王士稹齐名,人称“南朱北王”。朱为浙派初祖,主要学唐,晚年兼学宋苏轼。王士稹为神韵派代表,基本崇唐。其诗论倡导神韵说,追求冲淡自然、含蓄
蕴藉的审美情趣,崇尚王、孟诗风,以七绝最工。但人蜀后之作亦不乏杜甫之雄劲。其诗适应了盛世的需求,“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于康熙
诗坛地位甚高。六家中的查慎行,为诗“专取径于香山、东坡、放翁,祧唐祖宋”,“为诗派一大转关”(《晚晴簃诗汇》),即以学宋为主,继朱、王之後称霸诗
坛,对于后来的浙派巨子厉鹗以及性灵派诗家袁枚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