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园种菜记 I.2: 咖啡渣的酸碱性 [2012/06]
- 被骗得差点倾家荡产 [2018/01]
- 美国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 [2012/08]
- 世界独一无二的哈佛玻璃花博物馆 [2013/12]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哈佛? [2012/08]
- 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原因——稚趣数则 [2011/05]
- 这样的老公还能不能要? [2012/12]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012/10]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美国大学? [2012/08]
- 我送他几千美元,他为什么交给校长? [2012/12]
- 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是“满脑子分数” [2012/06]
- 做中国人可耻吗? [2018/02]
- 一个人做弊,所有中国人背黑锅 [2012/12]
- 我把母亲看成一个不幸的女人(一) [2012/05]
- 起而行之,卫斯理华裔反歧视 [2021/03]
- 《夏令营》达人秀:融园种菜记 I.3: 融园积肥栏 [2012/07]
- Warrior Dash (骑士冲锋) [2011/06]
- 永远的地主和永远的雇农 [2012/02]
- 爱是芝麻——结婚十七年的感受 [2011/07]
- 融园今天的花 [2011/07]
- 白胖子拜年 [2013/02]
- 要不要敲锣打鼓来庆祝 一下啊? [2012/06]
- 一汪碧水一方天 [2012/11]
我前面曾撰文说明美国的中学里,也有分快/精英班与慢/普通班的现象。为什么会有快/精英班与慢/普通班之分呢?快/精英班和慢/普通班有什么差别呢?
分班的原因,借用该校的学生手册中的话,是作为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为学生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作准备,分班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为了让程度
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说白了,分班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中国人吃惊,因为目前在中国,众多关于美国教育的介绍,都会有
意无意地强调说,美国的教育更注重个性的发展,不受高考或升学率指挥;而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强烈和最持久的呼声,就是要改变教育受制于高考这根指挥棒。
但是,同样的目的,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所学校里,快/精英班和慢/普通班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老师对课程要求不同,授课方式和课堂管理方式也不同。
大家一致的看法,快/精英班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习惯也比较好,对分数特别敏感。他们绝大多数都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按时完成家庭作
业。因此,在快/精英班上课,基本不用维持课堂纪律,也不用象猫捉老鼠一样每天都得检查或批改家庭作业,教学通常侧重于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阅
读和思考的能力。
相比之下,慢/普通班的学生,有些是接受能力相对要弱一些,有些是接受接受能力不错,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则是有所谓的多动症。很多在慢/普
通班的学生,上课小动作不断,老师让发言时说不出什么,说到一些不相关的话题时却总是滔滔不绝,课后要么不做家庭作业,要么就尽可能地少做作业。因此,对
慢/普通班的学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比如,每天仔细检查家庭作业,防止学生
作弊,课堂上,要花些精力维持纪律;对于有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学校的counselor 和家长还要求任课老师每天在他们的学习计划上签字。
有些课程,如世界史,快/精英班和慢/普通班,使用的教材不一样,家庭作业和考试也不一样。慢/普通班的教材,画面较多,辅助教学的提问比较多,也比较具
体,每小节之后,甚至还有词汇表,词汇表里的词,除了我们所悉的历史名词解释外,还有生词,就象我们语文课本里的生词一样,教学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某种文化
发展的脉络及与世界其他文化可能的联系,作业以撰写内容提要和回答课后提问为主。
而快/精英班的教材,更接近大学的教材,概念的表述和事件的叙述都比较学术化。教材里没有词汇表,这倒不意味着快班的学生没有词汇问题,很多学生对有些学
术用语或其他文化中的常用语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比如,中国历史中的“太监”及与之相关的“阉割”的概念,我的两个班的近六十个学生中,最初没有人
知道。对于这些生词及相关的历史现象,有些老师会花时间在课堂上解决,有些则要求学生自己课外解决。快/精英班的教材画面大大减少,辅助教学的提问更趋向
于让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学习和思考某种文化的特征,找出其与其他文化的共性,并思考共性和特性形成的原因。快/精英班的教材里增加了很多原始材料,在教
学过程中,老师还经常提供更多的原始材料,对原始材料的分析是快/精英班的一个主要内容。
有些课程,快/精英班和慢/普通班使用的教材是同样的,两种班级的不同主要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上。我的中文课就是一个例子。我对快/精英班的期望是从
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严格要求,目标定在培养出几个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能够参加大学预修课程中文的考试。在具体教学中,我非常强调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口语考
试中,四声错误是要扣分的;我也很强调书写的整洁,作业和考试中,卷面是要算成绩的;我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要熟读熟背,每天词汇测验,学生要做到拼音和四声
正确无误,要能够把整段课文译成中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每篇日记从三到五句,到七到八句。课堂上,语法讲解通常不花太
多的时间,主要讲解新出现的及他们日记里出错比较多的句型;课堂大部分时间会供花在练习口语上,口语练习多是比较复杂的句子。家庭作业,我通常不强调数
量,比如,每次学新生词,我只要求他们写三遍,但因为作业总是与测验或考试相联系,究竟写多少,我并不知道,而每次测验,很少有人不是满分。
与之相比,我对慢/普通班的要求有些相对要宽松,有的则要求更多些。比如说,他们会因为语调的准确而在口语考试中加分,但只要拼得没错,语调错误不会扣
分;只要大体上不出错误,我在卷面上不太强求,虽然我也要求他们写日记,但每周只写两篇,每篇二到三句。课堂上,要花很长时间讲解语法,通常是把课文一句
一句讲下来,每个句型都要当成新句型来看,长一点的句子,比如说,“我十点在学校学中文”,要分成最基本的句型,如“我学中文”,“我在学校学中文”,
“我十点学中文”,“我十点在学校学中文”。家庭作业呢,通常重复性的东西要多,比如,每次学新生词,我会要求他们写七遍,尽管作业也总是与测验或考试相
联系,他们当中还是经常会有人不写作业,第二天考试时,不乏交白卷的人。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还要想方设法给他们弥补的机会。
尽管快/精英班和慢/普通班有如此大的差别,所有家长的期望却是相同的,都希望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快/精英班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好,
上大学甚至好大学的机会相比之下似乎会多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慢/普通班中,有很多有特长的学生,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差,毕业后凭特长拿到全
奖的人也大有人在。没有特长的学生,有很多也能如愿升入大学,这可能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社会的声望有关。作者会另外撰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