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园种菜记 I.2: 咖啡渣的酸碱性 [2012/06]
- 被骗得差点倾家荡产 [2018/01]
- 美国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 [2012/08]
- 世界独一无二的哈佛玻璃花博物馆 [2013/12]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哈佛? [2012/08]
- 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原因——稚趣数则 [2011/05]
- 这样的老公还能不能要? [2012/12]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012/10]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美国大学? [2012/08]
- 我送他几千美元,他为什么交给校长? [2012/12]
- 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是“满脑子分数” [2012/06]
- 做中国人可耻吗? [2018/02]
- 一个人做弊,所有中国人背黑锅 [2012/12]
- 我把母亲看成一个不幸的女人(一) [2012/05]
- 起而行之,卫斯理华裔反歧视 [2021/03]
- 《夏令营》达人秀:融园种菜记 I.3: 融园积肥栏 [2012/07]
- Warrior Dash (骑士冲锋) [2011/06]
- 永远的地主和永远的雇农 [2012/02]
- 爱是芝麻——结婚十七年的感受 [2011/07]
- 融园今天的花 [2011/07]
- 白胖子拜年 [2013/02]
- 要不要敲锣打鼓来庆祝 一下啊? [2012/06]
- 一汪碧水一方天 [2012/11]
跟美国很多中学一样,我所在的这所私立中学一个学年分成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学校会向家长通报学生成绩两次,加上期末总成绩,学校一年会向家长通报九次成绩。每次成绩通报后,任课老师都会断断续续地接到一些换班的申请。这些申请,多数是要求从慢/普通班转到快/精英班的。
为了分到快/精英班,有的学生和家长还会通过学校向任课老师施压。我自己就曾亲身体验过这样的压力。我的中文班有个叫Zack的学生,一年级时分在中文快/精英班,因为成绩没有达到继续在快/精英班的标准,在我教他以前,他就被前面的老师预分到二年级中文慢/普通班。二年级开学伊始,他申请重新转入快/精英班。在家长会上,他的父母更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把他转入快/精英班。我告诉他们,如果想转入快/精英班,Zack必须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并保持连续至少两个分学期的成绩都在A-以上,我的意思是说,他需要一段时间证明自己。但Zack的父母跟我谈过后不到五分钟,就跟学校负责这个年级的教务长说,我已同意把Zack转入快/精英班。为了达到立刻转入快班的目的,接下来的几周里,Zack的父母跟学校的每一位教务长和校长副校长都打了电话,发了邮件,甚至威胁说,如果不让Zack 转入中文快/精英班,他们会让Zack转学。私立学校的学费是校一笔很大的收入,学校不仅会想方设法招收更多的学生,学生入学后,更是想方设法留住每个学生;学费之外,学校也非常在意学生和家长的广告作用,学校不希望家长或学生带着怨恨走出这所学校,因此转学对学校来说,也算是比较大的威胁吧。教务长也曾试图说服我把Zack转入快/精英班,我始终觉得他的成绩和努力不够。可是,此后的一个学年里,每次成绩发放过后,Zack 都会提出转班的申请,他的父母不时还会跟学校反映,说我有意为难Zack。
与绝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同的是,在美国,并不是所有家长和学生都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去快/精英班。我所在的这家私立高中,家长和学生主动要求去慢/普通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2012年秋天,一个半分学期刚过,在家长会上,我的中文学生William 的家长在确信我对William 的表现还比较满意后,便问我是否还有可能把William分回二年级中文慢/普通班去。
William 一年级入学时被分在慢/普通班,后来,因为成绩比较好,在第一学年期末分班时被分到了二年级快/精英班里。一年级在慢/普通班时,William上课发言很活跃,但有时不完成作业,有时还会溜号,可是他的成绩并没有太受影响。他对自己能分到快/精英班,曾非常骄傲和兴奋,似乎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地,进入快/精英班里,William上课听讲非常认真,几乎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可是,他的听、说能力比原来快/精英班绝大多数学生要差一些,他对语法的理解和接受相应也慢些,在课堂上,他明显沉默了很多。
尽管在这所学校里,老师不能公开学生的成绩,这样做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很少有学生甘居人下,更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在同学前出丑。但是,学校和老师们无法要求学生课下不相互询问成绩,就是在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不足也总会无可避免地展现给他的同学们,展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学习的积极性难免不受打击和影响。在慢/普通班里一直被认为聪明,也一直自以聪明的William,在快/精英班中,便经常会遭受这样的打击。比如,有一次学新语法,我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每个组分到一个新句型,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把新句型讲给同学。大多数学生对此非常兴奋,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演讲能力,准备得也相当充分,有的还强烈要求多留这样的作业。与之相对, William和少数几个学生却显得有几分勉强,William在讲解的时候,不仅没把新语法讲明白,而且他的每一个例句里,都有语法错误,那些语法多半是以前学过的。William站在教室前面,听着同学指出他的错误时,尴尬中带着些许痛苦。
作为老师,我能感受William学习态度的改变,以及他为提高成绩及各方面的能力所做的努力,我更能感受到他的挣扎与痛苦。尽管如此,当他的父母提出要把他再转回慢/普通班时,我还是有些吃惊。因为以William的接受能力,如果稍做努力,继续留在快/精英班不是不可能的。他们不想让William因为太过挣扎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一点,我理解他们,为人父母,有哪个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挫折中?每天不停地努力却看不到希望呢?可是,从慢/普通班到 快/精英班,再从快/精英班到慢/普通班,他的同学们会怎么看呢?他会不会承受更大的心里压力呢?我把选择权留给了他们,他们也慎重考虑了很久。跟我谈话 之后,大约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第二个分学期的成绩出来,William的成绩仍没有起色,他们才最终填写了申请表,William正式转入慢/普通班。
William 是因为成绩不太好,在快/精英班学习比较吃力,才申请转入慢/普通班的。有的学生,无论按成绩还是按学习能力,分在快/精英班都绰绰有余,可是,学生自己或家长却自愿选择去慢/普通班。我最早的二年级中文慢/普通班里的Patrick 便是这样的学生。我接手那个中文班不久,很快便发现Patrick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比慢/普通班其他同学明显要高出一大截!但他为什么会分在慢/普通班?我问和我一起教中文的老师,因为去年分班是她的决定。她回答:“她妈妈说她不愿意让他面对快/精英班里激烈的竞争,坚持让他在慢/普通班,我也没办法。” 我有些不解,在哪里没有竞争呢?就算父母能避免他现在面临竞争,他们能让他一生都避免面临激烈的竞争么?
又到了分班的时候,我和另外那位老师依然建议Patrick到快/精英班里,因为他在慢/普通班的成绩一直是A+。又一次,我们的建议被Patrick的母亲拒绝了。她本人没出面,她是通过Patrick的在校辅导老师(counselor )进行协调的,辅导老师(counselor )跟我们说,Patrick的母亲认为Patrick不适合在快/精英班里学习,即便他能受快/精英班学习的进度、广度和深度,他也无法承受在快/精英班里激烈的竞争,竞争会对他的心灵造成比别人更大的伤害,这一点,Patrick的母亲有医生的诊断证明,但为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辅导老师不便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必过问。于是Patrick在三年级继续选修中文,而且继续留在慢/普通班。
毋庸讳言,慢/普通班和快/精英班之间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不小,慢/普通班学习进度比快/精英班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老师的要求都不如快/精英班高,甚至在分数上都不占势;学校的规定,慢/普通班学生得A 的比例也要比快/精英班要小得多。William是因为成绩和进度跟不上,不得已转入慢/普通班,Patrick 为了避免竞争选择慢/普通班,但他们不是绝无仅有的特例。有些在两种班都学习过的学生也宁可选择留在普通班里。究其原因,有拈轻怕重的成分,也有制度上我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快/精英班里苦苦挣扎,也拿不到A或B,在慢/普通班,却可能悠哉游哉地拿到比他们在快/精英班好得多的成绩。前边提到的 Kevin对此便深有体会。一年级时,Kevin在快/精英班学得很苦,因为成绩始终在B和C之间,二年级时被分到慢/普通班,为此他还在一年级快要结束时,提出申请要求留在快/精英班,甚至出言不逊,说以成绩分班的作法很愚蠢。他初到慢/普通班时,还有几分不满,但很快,他便轻而易易举拿到了班上不多的A,而且一直保持下来。我建议他再转回快/精英班时,他竟有几分不情愿。后来,因为担心三年级后因生源不足有可能取消慢/普通班,他才又申请转回快/精英班里。重新再回到快/精英班里的Kevin发现,尽管他付出比他在慢/普通班里加倍的努力,他的成绩,也只能是B。
好几次,Kevin跟我说,他真希望再回到慢/普通班里。
在我所在的这所高中,他的成绩单上的GPA(平均成绩)不会因为他转到了快/精英班而有所增值,也不会因为他在慢/普通班面有所贬值。GPA是美国大学录取时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大学招生时,不太会查问学生的A是在快/精英班里得的,还是在慢/普通班里得的。这一点也为有些美国华人所认可,我的一位华人朋友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用于在学校内竞争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她培养女儿的一个切身体会。她的女儿数理化比较好, 因些选择分到数理化快/精英班;但她的女儿文科比如历史相对弱些,便主动选择留在了普通班。几年下来,她女儿的GPA平均成绩很好, 毕业后去了最好的公立大学。她还说,通常华人多的学校,竞争都比较激烈,为了不让女儿过早地疲于应付激烈的竞争,她特意将她留在一个只有10%亚裔人的高中,高中质量不错,但竞争要弱得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学在录取时都不看学生GPA是在快/精英班还是在慢/普通班里得的,很多大学不仅看重GPA,也看重在哪一种班级得的这种成绩,据说越是热门的大学,越看重班级的不同。事实上,许多美国的高中在计算GPA 的时候,已经考虑到班级的不同了,比如,有的学校在计算学生的GPA时,在快/精英班中的B与普通班中的A折算成的数字是相同的。不过,想想,毕竟还是普通大学比常青藤学校要多的多,去普通大学的学生要比去常青藤学校的学生多的多。那么,对那些可能没有希望进入常青藤学校的学生来说,或者对于那些不太可能招到最优秀的高中生的大学来说,在哪个班中得到的A,根本就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