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我的同学----一个重庆公安的故事 [2012/03]
- 军事打击利比亚--"民主"强盗的邪恶与虚伪(ZT) [2011/03]
- 中国的道德沦丧真的瞩目惊心 [2012/03]
- 是该歇菜了 [2011/09]
- 挪大爷的强心针 [2010/10]
- 看看岳东晓怎样经历陪审团审判获得知识产权案的胜利 [2011/08]
- 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日子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2011/06]
- 就撤职薄 十问胡温? [2012/03]
- 司马南在寓所接受四月网采访 [2012/03]
- 温宰相,请拿出你的成绩单来 [2012/03]
- 薄熙来一事还有翻盘可能 [2012/03]
- 中共有可能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转) [2010/12]
- 一个回应加一个道歉--致韩寒 [2012/01]
- 乌龟就爱大王八 [2011/04]
- 香馍馍--钓鱼岛 [2010/10]
- 封网删贴档不住,看看国内民众怎么说 [2012/04]
- 对话韩寒 [2012/01]
- 中美两国政府应该互换 [2011/07]
直播电视对质--决胜“方舟子韩寒之争”的唯一途径
肖 鹰
这是一个需要偶像不需要真相的时代。在一个习惯了奴役和崇拜的国度,就是“自由”和“反叛”,也要攀援在一个偶像身上--即使是一个虚假的偶像,总比失去偶像要好。
当代中国文化的大悲剧在于,没有偶像,真正心酸和恐惧的还不是那些在茫然中徘徊的少男少女,而是那些在公众看起来很不凡的达人淑女--他们(她们)不仅是“天才韩寒”生命长青的暖房,而且左右着普通公众、尤其是年轻公众的“自由理由”。
“人造韩寒”是一个只可以看清楚、不能说明白的当代中国“造星事件”。方舟子所代表的质疑“天才韩寒”运动,只能无限逼近、但不能最后还原真相。韩寒及其“护韩”团队的“捍卫韩寒”,就是把韩寒父子毕生文纸全晒出来,也不是任何铁证。
对于双方共同的悲催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方舟子和韩寒都无力穿越历史,回到1999。如果双方执意在“搜”与“晒”的拉锯中困斗,这场争议最终唯一的结局是:只有死者,没有胜者。
我认为,这场争议,对于中国公共文化生活关系之重的是两个核心问题:其一,“天才韩寒”是否来自于2000年以前的“人造”--《杯中窥人》和《三重门》是否为韩父韩仁钧先生代笔?其二,“80后公知韩寒”是否只是一个人偶?
解决第一个问题,质疑方必须找出铁证:韩仁钧先生代笔的原稿--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这原稿历史上是否有,今天肯定没有;相反,韩寒方也必须提供铁证:世界上从来没有韩仁钧先生代笔的原稿--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这原稿历史上是否有,不能用今天没有证明昨天也没有。
解决第二个问题,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最现实、方便、可靠的就是:电视直播,方舟子代表质疑方当场测试韩寒作为“80后公共偶像”的才能和素质,由公众自由评判。
对于争执的双方,唯一明智理性的选择,就是暂时放下历史,争取现实--准确讲用可信的现实反证历史--电视直播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