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网络游戏  于 2011-5-1 13:0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辛亥革命|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1评论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而设定。

关于辛亥革命,最主要的一条是: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我认为,除满清王朝本身的腐败之外,1894年的甲午战争和189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满清王朝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最后直接导致在1912年2月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推翻。

这是从满清王朝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在满清王朝覆灭过程中的作用。

假如,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满清王朝是如何覆灭的?
1,因为辛亥革命而覆灭。
2,因为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长达70年的一系列战争所导致覆灭。
3,因为自1894年甲午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7年中一系列战争所导致覆灭。

我认为最恰当的答案是第三条:被自1894年甲午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7年中一系列战争所导致覆灭。

在满清王朝的覆灭过程中,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因,辛亥革命逼迫清帝宣统溥仪退位是果。

因此,结束中国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历史任务,不是在辛亥年开始的,只是在辛亥年完成的。

为什么说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造成满清王朝覆灭的原因?让我们以甲午战争为起点论证这个观点。


一,甲午战争以前的满清国的国力如何?

为了增强国力并巩固国防,清朝自18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国力有所恢复,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1877年清军收复新疆,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清军收复被沙俄占据多年的伊犁。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中法战争后清朝还建立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根据资料: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二,甲午战争战败后的中国。

甲午战争后,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际上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1898年,光绪帝在亲政后同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103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损失是多少?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 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匈牙利四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收做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四,1911年清廷、北洋军和革命军的兵力对比。

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的清军,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张之洞的南方军。而南方军在同盟会的策反下,悉数在辛亥革命中起义为革命军。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的北洋军受满清王朝的命令,南下攻击革命军。

1895年12月27日,张之洞给朝廷的奏折中表示,计划在德国教官帮助下建立新军1万人,并表示已按这种编制在南京建立了十三营的“自强军”。这支部队是日后清朝南方新军的开始。1896年2月19日,张之洞离开南京回武昌任总督并继续其新军建设计划,于当年在湖北新建两个营的新式军队和工程兵一队。该部后来扩充为新军第八镇,正是保路运动中发动兵变、辛亥革命发起第一枪的新军部队。

1895年继上一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以淮军为主体的北洋陆军也几乎全部被日军消灭。1895年12月袁世凯接替11月卸任的胡燏棻任小站新军统帅。1898年10月,荣禄设北洋军务公所,改宋庆、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等4军为武卫左、右、前、后军,自募27个营直接统率,称“武卫中军”,成为清廷直辖陆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增至1万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武卫军各部基本被消灭,只有在山东剿灭义和团的袁世凯消极“勤王”,成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武卫军部队。

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清朝兵部和户部自己的报告则表明,1898年一年间,乡勇、防军、练军和新建陆军共消耗军费2000万两,其中半数为百无一用的绿营和练军吞噬。

1901年11月,袁世凯接替去世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与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将部队移师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这是“北洋军”正式得名的起源。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史称“北洋六镇”。每镇1.25万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袁世凯直接控制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所培养。

1906年秋,袁世凯首次以火车调集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和北洋陆军,于河南漳德举行第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漳德秋操”,引起在华西方军事人员对中国新军实力的高度关注,也导致清廷对他的警惕。
1907年,袁世凯被调离北洋,前往北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清廷则计划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模板,最终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
1908年底,摄政王载沣解除袁世凯官职,袁世凯“称疾”返回河南隐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重返军界政坛,率军南下镇压起义。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以武力讨袁,但被袁世凯优势的北洋军击败。二次革命之战开启了民国以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也正式开启了此后数十年民国军阀混战的先例。

有资料显示,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各地新军的军费总开支已达白银5400多万两,远远超过绿营和勇营1900万两的军费。而新军学堂589万余两的费用也接近了八旗军880万两白银的耗费。

1901年李鸿章去世,次年湘军领袖刘坤一去世,到了1903年,荣禄也死了。随着支撑帝国腐朽大厦的最后几根柱梁的倒下,袁世凯就成为清廷唯一能仰赖的军事人物(张之洞虽然也兴办洋务、编练新军,却并不以军事而闻名)。

1907年清政府本计划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模板,最终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然而到1911年,最终不过编练14个镇、8个混成协、4个标以及一支由满族人为主体的禁卫军,总兵力不过13.18万人。但北洋六镇就占了7.45万人,成为新军的绝对主力。此时除了张之洞在武昌重新编练的第八镇陆军,清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基本上集中在袁世凯手里。清廷和荣禄试图将帝国精锐再次集中于满人手中的种种打算,最后成全了袁世凯。

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张之洞的第八镇新军,是所有新军中士兵文化程度最高者。南方其时也正好是革命党最活跃的地区。大量新军军官都曾在日本接受军事学习,成为革命党重点争取的对象。湖北新军中成立了不少公开、半公开的组织,如“群治学社”、“文学社”、“军队同盟会”、“共进会”等。张之洞的“启智”和开明,客观上让湖北新军成为日后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中最先起事的革命党新军部队。

无论是张之洞被辜负的忠诚,还是袁世凯对北洋军一己之私的培植和经营,清廷其实应负最大责任。从重建新军开始,清廷的核心目的并非强国强兵,不过是试图将帝国被分散的武力收回朝廷用以防民防臣,以致同为新军,朝廷却厚此薄彼,空让忠臣白头,让能臣异心。一个国家政府内心如此阴暗叵测,在内忧外患时仍以私利凌驾于国家利益,纵有10个张之洞又如何能改变中国现状?纵有10个袁世凯,又焉能不让其私怀反心?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大陆报》派往汉口的特派员丁格尔就在汉口亲眼目睹了这两支部队真正的交火。在《辛亥革命目击记:〈大陆报〉特派员的现场报道》中,丁格尔写道:“在那段时间内,清军(袁世凯北洋军)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开始展示出他们的优势。革命军最大的缺陷是他们基本上是由乌合之众组成,他们不懂战争技巧,结果可想而知。”

在丁格尔眼中:“北方军队是由一些受过严格训练且灌输着强烈的军人意志的士兵组成……谈到中国军队编制中的缺陷,我非常清楚,而且这个缺陷至今也仍存在。北洋军是袁世凯亲自创建的,袁被认为是那个年代里最伟大的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最低限度。”


所以,综上所述,没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同盟会发动起来的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结束满清王朝。并且,若没有袁世凯的出卖清廷,和同盟会达成协议,辛亥革命也不会成功终结满清王朝。

满清覆灭的原因:1,外强入侵;2,内部腐败;3,歧视汉人政策;4,冥顽不化。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1 回复 cantaoli 2011-5-4 04:20
这是老毛听说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11: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