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腹生子的故事-我的美国房客系列介绍 [2012/01]
- 百年修得5G渡,重金押宝 NOK ERIC [2019/06]
- 越南印象:越人大度, 越女友善,越文古雅,越南是背包客的天堂 [2011/01]
- "别人加班我加薪,数钱数到手抽筋" 今年有望? [2011/01]
- 梦回北投-走进百年人文历史.青山,老房,汤烟,和淡淡的硫磺味… [2011/01]
- 地名轶事(台湾篇) [2011/02]
- 胎儿给未婚妈妈的独白 [2013/12]
这两年俗事一堆,没法像以前一样长期出游,感觉有点像进了监狱的马可波罗,只能写写一些缅怀当年的游记度日.
2009年回台参加一个研習班,为期两周,地点在台湾北投.这次聚会不只是有天时(一些大忙人在金融危机时偷闲来参加活动)地利(引人入胜的温泉胜地北投),还有人和(国宝级人才不少,例如我的室友赖文良,生化博士,他让我第一次发现世界上居然有人可以如此博学多闻,又能娓娓道来。此时方知原来“博士”不只是个名衔,而是真有其人),构成了一幅地灵人杰的美妙回忆。
谈到北投,一个久闻盛名但以前我从未到过的地方,这回终于有时间细细游览附近的文物景观。据说北投是原住民对此地的称呼,意为女巫居住的地方。传统的解释是北投因为地热而烟雾缭绕,犹如女巫在施法的地方。可是我可以作证这个地方确实有女巫施法,不然怎么我才住几天,一部分心就留恋北投不愿走了。初到北投的前几天,时差效应还很明显,每天早上4,5点就醒,清晨的自我放逐游走北投成了功课之一,有天不小心发现一栋绿色环保木造建筑,主馆造型高大优雅,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连旁边幽雅别致的小屋,若非近看,也难猜出是厕所。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才得知那是北投图书馆。当时的感觉,除了惊艳,还是惊艳。
等到研习班放假的那个周末,我才有足够的时间继续往山里寻幽探胜。周日那天沿着路旁硫磺烟岚弥漫的淙淙小溪,游览一个接一个美景,那种美不胜收的喜悦,迄今回想起来还会有魂牵梦绕的思念,忍不住要描述一下。
* 露天温泉公园(一个平民化的大众浴池,凭想象,很难与美联在一起,但这个露天温泉浴场沿斜坡而建,错落有致,显得别有风味,巧妙的避开了公共浴场乱象丛生的宿命,尤其一面精致的外墙顶着蓝绿色的琉璃瓦,随坡迤逦而下,感觉上不逊于日本京都寺院旁的那条美美的山道。)
* 北投图书馆(我觉得应名列于台湾十大闻名建筑之一,但连谁是该建筑设计者我还没查出来)。
* 泷乃汤(1907年初建,现为一个私营大众温泉池,来历却不小,孙中山来此洗过温泉?就算那只是个美丽的谣传,但当年日本皇太子殿下来过可是真的,有碑为证)
* 温泉博物馆(1913年仿造日本伊豆山温泉而建,外观有比咖啡还浓的欧陆风味,由于当天馆门还没开,我无缘瞻仰内部,但以网上前人拍的照片来看,绝对值得三顾。)
* 普济寺(标准日式佛寺风格,全木建造带有恬静古朴的气息,当时时间还早,寺院前后阒无人影,宁静得让我走起路来都自动放轻脚步,生怕吵醒了还在殿内睡觉的观音大士,)
* 不动明王石窟(1925年日本人开凿山石而成,后来经过多年的本土化,如今既顶着大日如来的法号,又参杂了土地公庙的乡土气息,诸佛慈悲,皆大欢喜。)
* 法藏寺(我一时没找到参觐入口,仅能从张学良故居处远观,光听法藏这两个字,就给人法相庄严暮鼓晨钟的稳重感,但其内部是肃穆祥和,还是喧哗热闹,只能下回再见分晓。)
途中经过了其他景点- 如张学良故居(光是看入口大门的雅致,就能感觉出少帅当年的风流儒雅),北投文物馆(日据时代日本高级旅馆,目前为台湾保留完好的最大日式二层楼房,附有高级餐厅和宴客大厅),个个都大有来头,只是我来访的时间不对而错失登堂入室一瞻风采的机会。
坦白而言,台湾本岛向来不缺自然美,但是历史人文之美是台湾近期才开始珍惜。这方面北投得天独厚,不但是台北市内唯一破坏最少的绿色行政区,集自然与人文精华于一地,又具备融合古典和现代美的实物精华,这份风华幽雅的情怀,岂止迷人无数,连习于匆匆过境的我也不禁驻足观赏,观赏后还意犹未足,想记下来这份感觉,甚至有冲动要为北投风情建立网页,立起品牌行销大旗充当摇旗呐喊的一员,
何年还能再梦回北投,重入百年人文历史.走入那青山,老房,汤烟,和有淡淡的硫磺味的神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