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温到底在纸条上写了些什么? [2011/03]
- 奥巴马为何如此盛情款待胡锦涛? [2011/01]
- 薄熙来(一)--朱镕基与薄熙来。 [2010/12]
- 薄熙来・俞正声・汪洋18大 [2010/11]
- 日本沉没 [2011/03]
- 艾未未和他的草泥马共和国 [2011/04]
- 胡锦涛是“偏左”还是“倾右”? [2011/05]
- 浅谈“社会矛盾” [2011/03]
- 毛到底是个暴君还是个伟人? [2011/03]
- 对日强硬后遗症 [2010/10]
- 强奸民意,后果会很严重。 [2010/12]
- 江泽民现身发声表不满,胡锦涛政治局孤家成寡人。 [2011/04]
- 从撞机到撞船,谈中国外交处理危机事件应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2010/10]
- 爱国无罪论–看反日示威暴力化 [2010/10]
- 也谈“中国为什么总成功” [2011/02]
- 朝韩炮击,中国外交新机遇。 [2010/11]
- 看权力的近亲繁殖 [2010/11]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谈中国政府逮捕异议人士刘晓波 [2010/10]
- “教育”与“教养” [2010/10]
在中国,有很多人混淆了二者的异同。其实教育和教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是有教养的,反过来有教养的不一定是非受到过高等教育不可。这是因为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和专门机构所受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教养则是主要由3个地方来习得,一个是学校,一个是社会,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一个是家庭。教养不仅培养一个人的人格和品格,而且让自己通过思考,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与社会的关系,如何通过参加社会来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成年前也就是到20岁左右,在脑还在成长期是接受教养教育的最佳时期,那是因为成年后,成年人对外来指令,大脑和计算机一样,根据自己现有的情报知识,先进行逻辑思维判断,判断是YES还是NO,错误的指令将拒绝执行,而正确的指令在分析如何进一步完成。当一个人成年后,大脑对问题判断已经形成习惯思维和固定通路,所以说人成年后就很难改变年轻所养成的习惯和思维定式。人通常要依靠自身大脑的有限情报来判断一件事物或问题的正误,而教养学却能开拓一个人视野,增加客观判断事物正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所以说一个有教养的人通常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和问题,再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
而当今的中国的无论是政治,外交还是社会都充斥了一种焦躁和暴戾之气,在近期的反日示威游行中,现在的新生代年轻人,不仅仅表现出个人行为的暴力化倾向,而且他们也缺乏对事物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他们打出了抵制日货的口号,大肆破坏一切与日本有关的商品,商店和超市,他们居然无法明白在国际化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的产品已很难分辨出是哪一国制造的,哪一国生产,它是经过国际分工经过不同国家而最终形成的商品,抵制日货,其实就是在抵制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就像美国威胁中国对中国商品施加惩罚性关税一样,其实受制裁痛苦的将有一大步分有美国自己的企业和商人所承受一样。中国政府严格控制网络和言论自由,导致这些年轻人无法从得到有限情报中分析得出正确的决断和判断,古语云,旁听则偏,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