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温到底在纸条上写了些什么? [2011/03]
- 奥巴马为何如此盛情款待胡锦涛? [2011/01]
- 薄熙来(一)--朱镕基与薄熙来。 [2010/12]
- 薄熙来・俞正声・汪洋18大 [2010/11]
- 艾未未和他的草泥马共和国 [2011/04]
- 日本沉没 [2011/03]
- 胡锦涛是“偏左”还是“倾右”? [2011/05]
- 浅谈“社会矛盾” [2011/03]
- 毛到底是个暴君还是个伟人? [2011/03]
- 对日强硬后遗症 [2010/10]
- 强奸民意,后果会很严重。 [2010/12]
- 江泽民现身发声表不满,胡锦涛政治局孤家成寡人。 [2011/04]
- 从撞机到撞船,谈中国外交处理危机事件应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2010/10]
- 爱国无罪论–看反日示威暴力化 [2010/10]
- 朝韩炮击,中国外交新机遇。 [2010/11]
- 也谈“中国为什么总成功” [2011/02]
- 看权力的近亲繁殖 [2010/11]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谈中国政府逮捕异议人士刘晓波 [2010/10]
- “教育”与“教养” [2010/10]
姑且不论过去中国贱卖稀土的是非功过,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节能减排和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自主创新的进步,中国对稀土的倚赖将会逐年增大,对稀土的价格控制权也理所应当。2008年以来,中国收紧了对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出口限制,并且推出出口配额制度。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国海关官员禁止所谓的稀土矿物在中国港口被装上船只运往日本,实质上对日本实行了输出禁运,中国海关10月18日实施了更加广泛的稀土出口限制,正在“悄悄中断”对美国和欧洲的稀土出口。不过中国政府否认一家官方媒体关于明年减少稀土矿产品出口配额30%的报导,中国外交官员向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保证有关中国对高科技事关重大稀土出口政策的不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日前说,中国不会使用稀土作为“谈判工具”,而是希望在稀土的使用上进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实现“双赢”。据10月28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曾在9月中旬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并在上周禁止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此举引发贸易紧张关系,报道并引用中国4名官员的话,中国海关已于10月28日早已恢复向这3个地区的稀土出口。中国的政策的多变性,都给人以小人善变的口实,中国控制稀土的输出手法确实有商讨的余地。
与其叫稀土,其实不如叫它稀有金属更切合实际。既然是稀有金属就应该卖一个好价格,与其实行出口配额制度,不如大幅提高其国际市场的价格,想要稀有金属可以,也不必实行违背自由贸易准则的禁运,只要用真金白银来换,不是不卖你是叫你买不起。如何提高其国际市场的价格,简单考虑有2种方法,一是大幅度提升对开采的稀土实行环境税,即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资金,又能达到提高其国际价格水平的目的,这当然也给中国国内需要稀有金属厂商的负担,不过国家可以给他们适当提供补偿和补贴。二是由于稀有金属有重要的军事和高科技用途,所以它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我们可以仿效石油的战略储存,从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只要拿出几百个亿高价收购这些稀有金属进行储备,以备中国将来经济发展自用。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与其坐等美国开动美元印刷机大肆贬值蒸发消失,还不如拿出一小部分对资源投资储备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