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 [2010/10]
- 我们有什么牌可以和美国打? [2010/10]
- 艾未未怎么就出了名? [2011/04]
- 中国最具创新能力了? [2011/01]
- 看看日本人对台湾和琉球群岛的历史观 [2010/10]
- 为什么民主在中国只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2010/12]
- 性善论是中国没有建立法治的根源吗? [2010/10]
- 中国的国家形象更需要普通人 [2011/01]
- 为什么要批评中国的地铁? [2011/01]
- 新能源的突破是中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唯一途径 [2010/10]
- 假如美朝开战,中国是否参战? [2010/11]
- 举国体制的背后是精英主义作祟 [2010/11]
- 中秋 [2010/09]
- 为啥只打卡扎菲? [2011/03]
- 西方的价值观就是普世的吗? [2011/04]
- 美国正在掠夺中国的财富 [2010/11]
- 登山海关 [2010/09]
- 茉莉花在中国能开放吗? [2011/02]
其实从奥运会时起就有人开始反思这件事情:中国举国上下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来培养少数运动员夺金,而另一面却是:公共体育设施投入不足、场馆设施使用费用昂贵,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无力承担,以及全民身体素质的下降。
不光是这个,类似的情况其实很多:
教育上,每个地方都有几所所谓的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学校,每年无数人都削尖脑袋要进入其中,可是进入其中的,只占极少数;另一面却是,很多学校质量极差,进入学校的学生根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科技上,我们的卫星能够飞向月球,可是我们的基础制造业却极其落后,许多的精密机床都必须从日本德国进口;
经济上,几个庞大的城市聚集了无数的资源,发展日新月异;可是无数的边远乡村依然数十年没有丝毫变化。
等等等等。
所有这一切,根源在于精英主义在作祟。所谓精英主义,就是以培养、发展精英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而大众则是被忽略的。
这种思想根源又在于中国传统的等级特权思维。这种思维就是:在社会的上层精英阶层就应当享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特权,大众不过是为精英服务的草民,不值得关注和考虑。
所以,打破举国体制,就必须打破精英主义,就必须打破特权和等级,真正把大众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实现民治、民有、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