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计划联手苏联用核弹摧毁中国核设施

作者:wcat  于 2013-2-14 00: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4评论

最近因为朝鲜核试验,有些谬论到处张扬,因此有必要重温下历史。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8-26/1034518334.html

  最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式解密对外开放,揭开了中国核设施的神秘面纱。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曾密谋打击中国核设施,企图阻挠中国研制原子弹。

  打击中国核设施计划曝光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确认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评估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大约在1961年底完工,并判定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1年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调查新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情况和对东南亚的影响。这项研究工作由国务院亚洲问题专家罗伯特·约翰逊具体负责。1964年12月,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官员拉思詹斯针对约翰逊的报告,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相应的评论报告。

  冷战期间,西方学界与政界一直传说美国政府计划对中国核设施进行打击,但总找不到直接的证据。20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马多克在约翰逊总 统图书馆的冷战档案中无意间找到了拉思詹斯的报告,这份为核扩散问题委员会准备的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文件,解密文件上盖有“绝密”和关键词句“已删除”的字样,并附有一些姓名与代码,文件共7页,仅印刷22份。这份档案证明,美国政府曾对摧毁中国核能力进行过数项研究,包括美国单方面行动、与苏联合作和 美国委托第三方进行攻击等。

  曾任肯尼迪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的麦克乔治·邦迪1988年在其回忆录《危险与生存》一书中曾信誓旦旦地宣称,美国政府没有类似的打击计划。而这批档案则显示,这些计划不仅仅是设想,而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肯尼迪到约翰逊两届美国政府,都曾认真考虑过对中国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 动。肯尼迪政府中的某些官员甚至对军事选择非常“着迷”。

  蒋经国想派突击队

  1963年9月,蒋经国出访美国。在会见肯尼迪前,蒋经国同中情局高层详细地讨论了由台湾方面提供空降部队,袭击大陆核设施的可能性。蒋经国还会见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再次讨论打击中国大陆核设施的可能。但邦迪怀疑台湾方面的作战能力,因而反对任何能使中、苏和好,或导致与美国发生大规模军 事冲突的行为。在会谈中,蒋经国提出,希望美国能提供台湾对大陆进行突击行动的运输和技术支持,但邦迪仅以任何类似计划都“必须相当谨慎地论证”敷衍了事。

  9月11日,肯尼迪会见蒋经国,肯尼迪问蒋经国派联合突击队打击中国大陆的核设施是否可行,“空运300-500人到那么远的地方是否安全?飞机会不会被打下来?”蒋经国答道:“突击队的计划已同中情局讨论过,中情局官员认为是可行的。”但是不久前,肯尼迪政府精心策划的颠覆古巴政权的“猪湾事 件”刚刚失败。因此,肯尼迪在与蒋经国的谈话中,几次提到计划务必“现实”,一定要防止“猪湾事件”重演。他建议华盛顿和台北需要更多地了解大陆的情况, “无论什么行动,都必须符合具体的情况”,任何行动都必须经由双方最高层批准。蒋经国离开后,美国当局仔细研究了台湾提出的袭击中国大陆的秘密计划。 1963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将军主持完成了打击中国核设施的B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西北部的核武器试验基地进行一次秘密攻击,行动将由轰炸机或由100名国民党士兵组成的特种破坏部队来执行。1963年秋,美国方面指示台湾国民党派出装备有红外线相机的U-2飞机,飞越位于中国大陆的钚生产工厂,企图确定该厂是否“已经过热”,以至于不适合军事打击。B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美国国务院的强烈反对。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计划彻底破产。

  与苏联联手进行核打击

  根据约翰逊和拉思詹斯的研究报告,美国人曾经考虑过四种摧毁新中国核设施的办法:单靠美国力量进行的公开的非核性质的空中打击;利用潜伏在中国 的特工进行秘密进攻;空投破坏小组,派遣一支100人的破坏小组制服中国核基地的警卫部队,并毁坏核设施,但研究报告也承认,依靠破坏小组“要完全彻底地 摧毁它很困难”。实际上,在研究报告中,约翰逊等人还提出了另一种攻击方式,但由于事涉机密,这一打击方式的具体内容在档案解密时被用技术手段涂抹掉,只留下一句:“美国试图使自己摆脱干系的任何特别努力都很容易被人发现”。拉思詹斯认为:关键性设施的位置尚不十分清楚;苏联的合作与默许将不大可能;就目前正在考虑的摧毁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而言,其后果至多持续4至5年时间,“从长远影响来看,还必须摧毁其研究设备和研究人员”。

  美国人在报告中总结道:“很明显,由于(新中国的核)能力并未重要到足以说明采取行动是正当无误的,因此这种高度的军事冒险将会付出相当沉重的政治代价。”这些看法涉及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后果上的非永久性以及政治上的困难,更为重要的证据是中国核力量对亚洲的中长期影响不大,而对美国的直接威胁更小。美国人在报告中重点提到了中、美之间在工业、军事,特别是核能力方面存在着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看来还会长期存在下去”。对中国来说,“无论是拥有一种有效的先发制人的能力,还是一种有效地还击所有敌对国家的报复能力,都需要它首先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强国”。而新中国当时的工业能力,“在十年内” 尚不足以对美国造成威胁。

  就在美国国务院暗自策划打击中国核设施的同时,美国国防部也针对中国核设施,制订出一套反应策略。根据一位肯尼迪时期的高层官员透露,白宫曾考虑过美苏联手,先发制人地使用战术核武器打击中国核设施。联合作战方案包括美苏分别出动轰炸机一架,飞越中国西北的罗布泊地区,各抛下一枚核弹。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一直没有启用。据白宫官员透露,莫斯科领导人清楚地了解肯尼迪谋求与苏联联手摧毁中国核设施计划的想法。

  引发争议最终流产

  显然,约翰逊报告在一些高层官员中产生了影响,使得一些人开始怀疑使用武力对付中国核设施的政治后果。其实美国当局的一些官员并不同意总统对中国原子弹的看法。有美国学者在1962年就曾公开表示,中国爆炸原子弹并不能改变亚洲的势力均衡,更不用说全球的均衡。1963年7月,美国中情局在评估 中国对禁试条约的反应时也认为,“中国对外侵略的可能性并不大。”美国军界也普遍认为,中国即使得到原子弹技术,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1964年9月15日,美国最高决策层形成最终看法: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具有风险。对中国核设施的攻击,应该在“军事敌对”发生时才可以进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3-2-14 01:46
“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具有风险”

把中国换成朝鲜,这句还是成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到现在也没对朝鲜动手。
1 回复 wcat 2013-2-14 01:57
白露为霜: “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具有风险”

把中国换成朝鲜,这句还是成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到现在也没对朝鲜动手 ...
回顾历史,我觉得对朝鲜没有多少好指责的。
1 回复 Rafting 2013-2-14 13:11
每个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朝鲜拥有核弹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1 回复 wcat 2013-2-14 21:33
Rafting: 每个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朝鲜拥有核弹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但也不能出兵,最多在经济上面限制点罢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热点杂谈]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0 06: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