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西湖还是游人头? [2013/10]
- 邱会作和吴法宪回忆录比较 [2012/07]
- 饿死数千万人是个反科学的大谎言! [2015/10]
- 劝君遇事多思考,勤用脑 (1) [2011/12]
- 不要买 Extended Warranty! [2011/11]
- 李天一被判10年冤吗 [2013/09]
- 深圳女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猫猫为何? [2011/11]
- “百鱼宴” 记实 [2010/11]
- 愚蠢的 AT&T [2011/12]
- 西雅图一夫妇住豪宅领补助 [2011/12]
- 63的幸福生活 5 [2012/03]
- “毛泽东承认长津湖之战惨痛失败的亲笔信”是伪造的 [2021/10]
- 白宫高官也行窃(和63的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中医凭什么一枝独秀? [2011/12]
- 大多数人的权益哪里去了? [2012/05]
- 63的幸福生活 [2012/03]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外传) [2011/10]
- 情愿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 [2011/10]
- “百鱼宴” 后记 2 [2011/01]
- 大牌的63 [2011/08]
- 63的幸福生活 4 [2012/03]
- 63的幸福生活 3 [2012/03]
- 韩寒的支持者看过来,代笔的铁证找到了! [2012/03]
- 民族大英雄! [2012/10]
- 63的幸福生活 6 [2012/03]
- 63的幸福生活 8 [2012/04]
一、三条“罪状”一个也不成立
■ 推翻所谓的损失“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
■ 推翻所谓的“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
检证发现,数字同样被严重虚夸,实际只有50亿元;而整个“文革”十年,工业总产值指标与理想情形是相符的。
农业是消费需求的常数,如果农业都“崩溃”了,那人类也就完了。因此在工业时代,严格说来是不存在“经济崩溃”一说的, 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因此至多说“工业经济崩溃”了,但“崩溃”又是起不来了的意思,找遍全球也难以找到一个危机后永远起不来的经济体,所以,经济学里你是 找不到“经济崩溃”这种情绪化说法的,有的只是像“景气”与“不景气”、“好况”与“不况”(日本的说法)这些。在马克思指出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毒 瘤、危机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属性之后,西方经济学家认了真,发现确实如此,只不过嫌“危机”二字难听,就换成叫做“景气循环”,为此专门辟出学科 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组“景气指数”来进行监测。景气指数一共使用29个具体的经济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生产指数,意味着如果工业生产“崩溃”了,也就代表了(工业)“经济崩溃”。工业指数和工业总产值是如此重要,难怪当初华国锋们会把文革的“末三年”“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当做头条“大罪”了。
是不是“诬罪”后面再说,首先这“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是否就意味着到了“崩溃边缘”?这是需要标准的。这个标准和前面的一样,就是考察工业总产值或工业指数是否“在数年内累计跌幅达到了前期高点的一半及以下”。
图3给出了新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工业生产指数在各自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演变,这里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时间宽度,中国为1952-1982年,西方为1870-1913年。初级指的是,两张图在工业产出规模上相近,都是从极小的基数起步,若干年后扩大到了大致3-8倍的程度。
1)差距:由此看出,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工业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约有80年。
2)行程:走完初级阶段,列强国花了至少40年,而中国从1952年到1972年(指数达到800左右)只花了20年,缩短了一半以上的行程。
3)波折:列强国(尤其美国)在这个初级阶段波动频发,来回折腾,而中国延至1976年文革结束,24年
间大小波折总共只有三次,且波幅逐次的变浅和转向“起飞”;而其中“末三年”(1974-76年)的波折是最小的,实际也只有1976年一年有下跌,跌幅3.2%。把这远离50%的丁点波折说成“崩溃边缘”,实在是何患无辞。
4)损失:采用前述计算“拟合差”的方法来对中国的工业生产在“末三年”发生的损失规模和整个“文革”十年的绩效进行评估。整理在表2的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在“末三年”是“失”,损失了49亿元,所谓“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有是个大大的浮夸,且浮夸了20倍!又,整个文革十年是“得”,比理想状况增加了16亿元。考虑到拟合方法并非绝对,因此认可把“文革”的效应排除,即“文革”发生不发生都一样。增长率方面,1976年比1965年增长了128%,十年的年平均速度是12.3%,这无疑是十分亮丽的。
表2注: 总产值和指数的图形完全一样,割爱。
拟合公式为 y= 0.114x^3 -2.928x^2 +51.06x +75.672, 相关系数=0.98,
其中x的范围从1到31,拟合得出y即1952至1982各年的工业总产值。
5)原因分析:
钢产出是包括在工业总产值之中的,这里将原因放到一起说。“末三年”(1974-76年)少产了大约434万吨钢,此外整个工业大约损失了49亿元,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光一个唐山大地震就抹掉了117万吨钢(震 前唐钢的年生产能力,当时排全国第十)。拿现在来说,2008年发生在大白天、人烟和工业都很稀少的西部的汶川地震,就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逾1万亿占 GDP的4%”,而1974-1979年三年内,中国又何止一个唐山大地震? —— 海城大地震、四川松潘平武大地震、云南龙陵大地震……,全国上下被可怕的“地震云”所笼罩,不得不分出很大的精力去防震、去抗震和救灾!
难能可贵的,“末三年”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多数还是取得了好成绩。1976年与1973年相比,原煤增加了16%、原油63%、天然气69%、发电量22%、水泥25%、化肥14%、乙烯162%、汽车16%、计算机集成电路211%、电冰箱112%、电视机300%,等等。工 业危机通常发端于能源(矿业),涉及煤矿、石油和发电等行业,国际上为了简化,往往就用矿业指数代表工业指数。我们看到,1974-1976年的中国,原 煤、原油和发电量是快速增长的,这佐证了那三年的中国工业在整体上只会增长、而不可能滑坡,更不可能出现“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接近当时一年的工业 总产值)那样的天方夜谭。
(待续)
铃兰台
201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