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腐猛于虎 [2020/01]
- 一人尊,百官媚,万众多受累 [2020/02]
- 抓嫖薛蛮子涉嫌非法搜查罪 [2013/09]
- 对美国品牌征税清单? [2019/05]
- 专家与常识 [2020/02]
- 当蛮子遇到痞子 [2013/10]
- 谁在新冠中裸奔 [2022/04]
- 彭斯一石两鸟 [2018/10]
- 广东开始打黑,四川停止唱红,中国才有希望 [2011/06]
- 一场没有剧本的大戏 [2022/10]
- 十三亿罚款与皇帝的新衣 [2018/05]
- 立军被迫休假,熙来被迫考察,重庆之事何其烦(纯属演义) [2012/02]
- 着眼中美贸易的长远布局 [2018/10]
- 中美贸易战的关键在于算清帐 [2018/06]
- 围温救薄 徒劳无益 [2012/10]
- 五千年一遇的大忽悠 [2022/10]
- 子女是清官杀手 [2012/02]
- 东师古模式是败国败家经典 [2012/05]
- 关权力的笼子在哪里? [2017/08]
- 武汉病毒所,用诉讼证实你的清白 [2020/05]
- 对手的对手不一定是朋友 [2011/05]
- 义和团打鱼, 解放军晒网 [2012/09]
- 把一国和两制分开经营 [2019/09]
- 禹晋永们之中国梦 [2011/06]
- 发课僧判断发课案,解读新华社艾未未案报道 [2011/05]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国家统计局一月十八日一次公布了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 据国统局长马建堂介绍,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这么一组数据,既高的足以解释高GDP增长,又不让人觉得过了什么警戒线之类的. 曲线画出来像一个丰乳肥臀的美女,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丰满但决不肥胖,平润圆滑,决无大起大落. 奇怪的是这么水灵的一组数据为什么早点不发,也省得一波又一波的专家们十年来在那里颇费心思.
远的不说,就在去年十二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再早两个月《中国统计年鉴2012》也把2011年基尼系数定位在0.5以上. 再早至2010年,新华社的两位研究员在中国经济网撰文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注,指2010年). 尽管来源林林总总,有一条是相同的,既两年前基尼系数就过了0.5,而且一直没有回落过.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 2008年那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最后大部分都落入少数人腰包里了. 像铁道部的刘志军,张曙光,罗金宝和商人丁书苗,这几个人就收进了多少亿.他们让出去的利益那就更多了. 说2012年比2008年基尼系数回落,那是因为国统局终于发明了一种计算方法,凭空里造出一个马鞍型的曲线来.
其实目前流行多种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结果都大同小异.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总人口分成同等人数的5个组,高收入一组所支配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百分比)减去最低一组的财富就是基尼系数. 全世界只有按同一种方法计算各国之间才有可比性. 而国统局发明的方法呢,就是把城市计算一个,农村计算一个,然后再加权平均.因为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就会把整个社会基尼系数拉下来. 那些城镇周边的农村呢? 只要收入高就划进城里,低了就留在农村. 世界上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多了,为什么别人就得都用世界通用的方法? 你的800斤比别人的500公斤更有份量吗?
为什么不能相信国家统计局的基尼系数的根本原因还不仅仅是计算方法不同.中国官吏队伍庞大,加上垄断国企雇员有数千万之众. 这些人本来就在社会上层(高收入20%组),他们的灰色收入决不会写在收入里的. 像各地公务员的补助房,都是2000-3000一平米买下的.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收入是大大低估了的. 更有甚的是贪官,他们会把说不清来源的收入去申报吗? 他们的情人小三们也是分户养着的. 像那个罗金宝,收了4747万,还说都是同等企业,收谁不收谁也不好.这样的人人数不用多,金额上去了就能把整体收入拉上去.
另一个不能相信国家统计局基尼系数的原因是双重和多重身份证的问题. 最近由郑州房妹而引出的一家人每人都有两个身份证,29所房产本来应该按4人登记,结果摊到了8个人的头上. 另外媒体也暴出了薄谷开来有三个身份证,王立军有两个身份证(怕是不止两个),而其他早期双规的官员们和犯事的商人也多有多重身份. 这样一来收入最高层的20%里就有很多虚拟人头. 清除这些水分后,就必须从下一组补充,造成人数不增,财富大增. 由此一项所造成高几个百分点是非常正常的.
国家统计局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十几年都不发表,而这一次又把多年的都补回来? 就像一个从不写日记的人突然发表了这么多日记,手笔有像是一气呵成.灵感从何而来? 文过饰非也要有非可掩啊,这么好的数据十几年都不敢发怕什么呢? 统计局的任务是按时报表,不是补写历史. 连一个小学生都知道,不可以平时不交作业,期末一次补齐. 可不可以说统计局过去十几年是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