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腐猛于虎 [2020/01]
- 一人尊,百官媚,万众多受累 [2020/02]
- 抓嫖薛蛮子涉嫌非法搜查罪 [2013/09]
- 对美国品牌征税清单? [2019/05]
- 专家与常识 [2020/02]
- 当蛮子遇到痞子 [2013/10]
- 谁在新冠中裸奔 [2022/04]
- 广东开始打黑,四川停止唱红,中国才有希望 [2011/06]
- 彭斯一石两鸟 [2018/10]
- 一场没有剧本的大戏 [2022/10]
- 十三亿罚款与皇帝的新衣 [2018/05]
- 立军被迫休假,熙来被迫考察,重庆之事何其烦(纯属演义) [2012/02]
- 着眼中美贸易的长远布局 [2018/10]
- 中美贸易战的关键在于算清帐 [2018/06]
- 围温救薄 徒劳无益 [2012/10]
- 五千年一遇的大忽悠 [2022/10]
- 子女是清官杀手 [2012/02]
- 东师古模式是败国败家经典 [2012/05]
- 关权力的笼子在哪里? [2017/08]
- 武汉病毒所,用诉讼证实你的清白 [2020/05]
- 对手的对手不一定是朋友 [2011/05]
- 义和团打鱼, 解放军晒网 [2012/09]
- 把一国和两制分开经营 [2019/09]
- 禹晋永们之中国梦 [2011/06]
- 发课僧判断发课案,解读新华社艾未未案报道 [2011/05]
中国人的总理情结
在共和国生长或生长过的当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所谓的总理情结. 就是在评定总理的工作时,喜欢用苦劳和疲劳来定功劳. 这种看表面不看实质而又挥之不去的情结应该说是起源于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的.
毋容置疑,周恩来是一个从个人品质,素养到智慧都是超常人的. 但本博觉得周恩来在总理任上的二十多年,业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是一个不善放手授权的问题,以至于自己过度劳累. 回顾一下历史,周恩来手下历届都有20多名副总理,除了几名武将外,个个都是治国之才. 怎么就事事都要过问到底呢? 和现在比,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副总理减到了3-4人,加国务委员也才不到十人,现在的事情要比以前复杂的多了. 难道工作都没人做了吗?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以至于毛泽东也总结到“大事不报告,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必定搞修正".
周恩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文革中把对毛泽东的愚忠到了爱屋及乌的地步. 周对江青在文革中的抬举和吹捧是世人皆知的. 以周这样的资历和影响, 很大程度上怂恿和纵容了江青的撒野. 不错周保护了很多人,但这些都是在忠于毛泽东这样一个底线的情况下进行的. 只要性质变成所谓的'敌我矛盾'后,周是绝对划清界限的. 这种及时的表达立场和迫切的保晚节的愿望造成了许多和他接近人士的冤狱,包括兄弟,干女儿,卫士等等. 也使得对其他受迫害的领导人的照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刘少奇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被从北京送到开封,如果有总理办公室的一个电话,也不致于死的那样没有尊严. 以周的细致,是不会忽略或忘记打这个电话的.
撇开政治不说, 中国人的生活在第一位总理下面经历了那些变化呢? 我只知道我父母从50年代初定级到77年工资一分钱也没涨过. 据说有过一,两次调整,但不是普调. 父母两次都因为换单位没有份. 从老一辈的回顾中可以感觉到50年代大部分时候是一种蒸蒸日上的,60年代是大起大落的,70年代是清贫和单调的(好像所有东西都要票似的). 所以如果用国民和社会的变化来看, 共和国首任总理看来也不算业绩突出的. 要知道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差距主要是那个时期落下的.
现在再看现任总理. 可以看出一言一行都是以首任总理为榜样的.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一年365天好像都在工作. 大年初一还要到农民或矿工那里问寒问暖,包饺子. 的确辛苦,的确疲劳. 那么功劳呢? 从2003年现任政府上任到现在,房价涨了几倍,GDP也将近一倍,表面上看欣欣向荣.但实际上真正受益的恐怕除了地产商和地方官僚外只有极少数人. 同一时期,大学商业化了,博士多如牛毛. 医疗商业化了,医药勾结呼悠患者. 80%以上的群众生活质量说不上有实质的改善. 工资水平相对下降,社会公益和福利也不见增长. 基尼指数从40升到50多,高的连所有人都不好意思问到底有多少了. 如果说首任总理守住了基尼指数的最低线的话,现任总理无疑达到了最高线.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在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实都摆在面前,国人的总理情结有增无减.不是吗? 总理又上了新闻周刊的封面,继续保持最受欢迎的领导人头衔.
总理是中国实际的当家人. 国人的生活好坏,社会是否向前发展,应该成为衡量总理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另外总理也是普通人,需要休息,可以度假,打打高尔夫也无可非议. 大年初一为使总理能在一个特定的人家出现,交通封堵,不知耽误了多少人不能及时回家吃饺子. 总理有时也要敢于做顶风而上的事情,用短痛避免长痛. 一时不受欢迎也不要紧. 不然的话大家都可以用下一代的钱,资源和环境来解决现代的问题. 本博认为从这个角度讲赵紫阳和朱溶基做的不错. 一个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另一个解决问题了国营企业改造的问题. 这两个转变都相当痛苦,一个使物价上涨,一个使工人下岗,很难受人欢迎. 但现在回顾起来,变化都是必要的. 可是赵紫阳喜欢打高尔夫球,不够辛苦;朱溶基比较清高,不会和群众一起包饺子.所以两人都不够资格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总理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