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长PK习大大: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是否要召回? [2015/03]
- 朗诵裴多菲情诗《我愿意是急流》 [2012/06]
- 六四长安祭国殇(部分图片可能引起您的不适感) [2012/06]
- 朗诵欣赏两首:岳飞《满江红》和《爱就是这么简单》 [2011/02]
- 六四前,红色公主李小琳要建道德档案 [2012/05]
- 欢迎您光临贝壳村幼稚园童趣班 陪剑侠聊童年 [2010/11]
- 感动,一张获奖摄影照片《爷爷的麦田》 [2010/12]
- “台湾孝子抱母求医”和“大陆孝子地铁上搂父睡觉”,感动! ... [2012/06]
- 回村初试:和小城春秋《伊人归来》及剑侠《赞菜园》诗 [2012/06]
- 别想歪了,这个“日”不是那个“日” [2010/12]
- 晚思——故国之恋 步韵和剑侠《晚思》诗 [2012/06]
- 清江闲话(6):嫦娥和吴刚为什么不会发生绯闻? [2011/09]
- 朗诵:高尔基《海燕》 [2010/11]
- 清江闲话(1) 你真的很“棒!” [2010/11]
- 清江闲话(3)从五行、五音、韶乐到邓丽君 [2011/01]
- 清江闲话(5):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望月聊月 [2011/09]
- 岛国抒怀 [2011/01]
- 明天回国,给村民献上节前薄礼: 三段深情朗诵 [2011/12]
- 春节,为父母祝福! [2011/01]
清江闲话(1): “你真的很“棒”!
咱们中国人夸奖人可以有很多语言词汇来表达。很多人爱说:“你真棒!”,很受听,很享受。但是这个”棒”字在古代汉语中只有棍子、杖这个意思。比方说孙悟空的金箍棒,“金猴奋起千钧棒”——打妖魔用的。比方说武松用的哨棒,防身、打虎用的。再比方说“棒喝”,就是老方丈冷不丁地给初入佛门的小和尚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马上提出问题令小和尚来答,以此考验悟性,称为“棒喝”(“喝”要读第四声,吆喝的意思)。那么,“棒”表示“不错、很好”的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很棒”的“棒”,最早应该是来源于北京话的口语土语。说是北京话的口语也不太严谨,应该说它是北京话中的外来语。它来自于法语表示“好”的”Bonne”的发音。怎么这“土”的跟这“洋”的沾亲带故了呢?这就要“痛说家史”了,要说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了。这八国的大兵,根本没有咱大清的签证就闯进了北京城,在北京耀武扬威地“黑”了将近一年。法国士兵常到天桥市场去逛逛。咱们都知道这天桥是当时北京普罗大众娱乐消遣中心。“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个熟语就产生于天桥。那法国大兵看杂耍、看功夫、看拍砖卖狗皮膏药什么的。什么都看,什么都新鲜,目不转睛地看,看得高兴了,就会鼓掌、竖大拇指,用法语说”Bonne!”。老百姓听不懂,但是体态语还是懂的,国际通用的,也就明白了这是夸奖、说“好”的意思。慢慢地,也试着说,就变成了“Bang(棒)”这个发音了。渐渐地,习以为常,外地人就当成北京的正宗土语了。再慢慢地,渐渐地,就变成普通话里常用词汇了。出国后,我曾问过法国朋友,他们也说汉语的“好”的意思用法语说就是”Bonne”。是不是这么拼写,恭请懂法语的文友指正。
又想起了小时候常听到我的表哥(真正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胡同串子)常说“让我喽磕喽磕”,也知道这就是“让我看看”的意思,觉得那是北京的土话。后来才知道,这话并不土,也是外来语,就是英语的“Look看”,据说也是八国大兵中的美国大兵免费教的。可惜那时咱们的市政府没远见,还没有像奥运时号召“全民学英语”。后来有的老北京人干脆说成了“让我喽喽”,就像小品演员范伟把“OK" 说成“呕啦”,改装一下,本土化一下。如果哪天您回国去逛北京,听北京大爷说了句“那小妞啊,过来,让你大爷我好好喽喽”,您可千万别想歪了,想成了搂搂抱抱的“搂搂”,人家二大爷可是动眼不动手。
丽水清江刚来到贝克村,不到一个月,觉得这个村子很“棒”,村民们不分白昼地辛勤耕耘着,一篇篇博文真的很“棒”!我在慢慢地“喽喽”, 给各位村民请安啦,谢了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