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孩子冲浪

作者:瀑川  于 2021-11-22 01: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百家争鸣|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1评论

踏着孩子冲浪  (选自 王克斌文集 《爽籁清风》)


我曾经在搜狐网看了部国产电视剧《瞧这一家子》。如果我没记错,三十年前陈佩斯、刘晓庆老师拍过一部电影,也叫《瞧这一家子》。影、视同名,不足为怪。何况今天,出自一个剧本翻拍、重拍、竞拍的比比皆是,大亨们赚钱赚红了眼,相互叫板,一块好肉得分成两块、三块,独吞的不行。如果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今天还活着,说不定也会感染翻拍症,同时在北京的四座剧场,都唱《女起解》,平分秋色,决一雌雄。
《瞧》剧的主要人物是教授刘力成(张嘉译饰)和他的分分合合的妻子,白领经理孙晓丹(朱媛媛饰)。但中心人物还是他们那个忙于小升初(小学升初中)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升到重点中学,离婚数年的夫妻又假结合到一起。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不惜花钱多少,把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英语、普数、奥数等等,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不得不晚睡早起,眼窝儿都黑了一圈。
由于孩子成绩不好,奶奶居然要儿媳找个重点中学的老校长谈恋爱,为升学留条后路。一个刚刚懂点事的孩子为了升初中,还得到外边出钱请人制作简历。有位家长花了五百元为孩子做了个喷绘式的彩色简历,傲视群芳。到某个重点中学报名的孩子有三千人,初选后有八百人可以入试,费用上万。最后只有一百人被录取。小堪堪在考场上因肾衰竭而晕倒。当然和大部分国产戏一样,结果是大团圆、皆大欢喜。
看完了三十集的大戏,我仿佛看到一层层被潮汐推起的海浪,在海浪尖上冲来冲去的是一群焦躁不安的家长,然而他们脚下踩着的不是冲浪板,而是自己的孩子。我不禁产生了对这些天真幼稚的孩子的同情和怜悯,真想大呼一声,救救这些孩子吧。 
现在国内有个新鲜的提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刘力成的妹妹宁愿花 五万元到女子医院去分娩。结果因为孩子和母亲都要特护,拢共花了三十万。老公公不得不卖掉老宅,丈夫不得不接外活儿,挣外快,还糊里糊涂地进了几天看守所。
说些戏外的话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人在怀孕后花重金到香港或美国,让孩子一出生就超越了同族,成为未来的香港人或者美国人。他们把出生地当成了孩子的前景保险。香港我没去过,不敢乱说。至少我知道美国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能读上常春藤院校,我知道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也未必都能找到工作,我知道美国也有不少吸毒犯罪分子被关进大狱,我还知道美国也有百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区区一纸出生证就能保证你的孩子将来不睡帐篷?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在学龄前就要去高级幼儿园,背唐诗、学英语、弹钢琴、补奥数、练击剑。还要参加各种比赛,争夺各种奖杯,从小就要有一技之长,无非为了把别人的孩子远远地抛到起跑线的后边。有的贵族小学还开设高尔夫球课。你能保证你的事业永远如日中天?你能保证你的孩子有本事接管?你能保证你的孩子一辈子都能进出名利场吗?
在奥运会上,起跑线是公正公平的标志。不管个高个矮,不管身体胖瘦,不管老爸的地位和财富,大家都要从这同一条线上开始。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把起跑线也涂上一层自己的特色。他们似乎在告诫别人:“我的孩子出生在美国,我的孩子出生于贵族医院, 因此我的孩子就应该站到起跑线的前边。”你不想想,身后的那些人会同意吗?你不想想,你的孩子站到了前边,就一定会跑第一吗?相反,家长盲目的决定会给孩子造成优越的假象,成为一个自鸣得意无知浅薄的纨绔子。说不定最后夺冠的会是一个让人看不起光着脚板跑到头的农民工的后代。
家长对孩子的奢望和过分的要求最后会把孩子伤害,使得孩子在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都低于正常发育的同龄人。壮实的禾苗需要一节一节地自然生长。拔苗助长的结果只会使颗粒干瘪,丰收无望。这些盲目的家长们像一群抢购商品的大军,结果是让商品更紧俏,让商品价格更高。这些盲目家长的群体行为最终会使水涨船高,给孩子们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也给家长们造成越来越高的经济负担。
在起跑线上大做文章的心理主要起因于一些畸形因素。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分作重点和一般两种,重点院校少之又少,而且重点院校无论师资、设备,以及毕业后的出路又都遥遥领先于一般院校。这种差别以及就业的出路使得家长们对孩子前途产生忧虑,以至于让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卷进考进重点学校的竞争。
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的商业化。向学生传递必要的文化知识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心全意培养学生是他们的天职。可是为了创收,学校只让学生吃八成饱。放学后还要走进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吃小灶。随便招个学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何况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结果家长破费的是钱财,学生承受的是压力,这些所谓的人民教师得到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的奢望,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高一等,地位高,挣钱多,要做人上人。这种心理大概是从老三届这代人开始的。他们中学毕业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只能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兵团去。一去就是十来年,风风雨雨,年华尽失。文革后好不容易回到城里,找个工作,又赶上改革开放,提前下岗。这代人吃苦多,获益少,值得社会的同情。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经历,故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下一代人的荣耀可以弥补他们的遗憾。遗憾的是,一代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也传递到下一代的身上。
第四个原因,这几年中国出了几个驰名中外的钢琴家和台球选手,以及那些名利双收的跳水和体操等奥运金牌得主,要么嫁给商界大佬,要么在影视界捞钱。这些榜样使得家长也愿意赌上一把,让孩子掌握个绝活儿,到时候金钱、美女、别墅滚滚而来。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个从小就脱学练琴、练球和进了体校的孩子对部分家长起了误导作用。
第五个原因,改革开放后一批廉价的劳力从农村涌到城里。卖菜的、保安的、炸油饼的、打工的都换上了清一色农民工。这些人没有户口,没有劳保,工资低微,让人看不起。他们的处境与待遇使得新一代的孩子失去了做传统的普通劳动者的愿望。要么上个好大学,找个白领工作,颐指气使,地位高雅;要么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去练摊儿,去做打工仔。这无异于让满清的八旗子弟放下架子去拉洋车,丢不得那人。
为了一开始就抢先一步,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几百万的下注竟为了几平方米的空间。其实老师和学校再好,也得靠孩子的天赋和刻苦。华罗庚先生没上过大学,却成了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毛主席和习总书记没上过正规大学,却能一呼百应,掌管大中国的玉玺。李总理倒是念过好大学,却成了不管部长,成天发牢骚,诉怨气。当然,能进清华、北大的学子,一般智商较高,能力较强。但他们大多不是靠抢学区房才考进的。 
随着前些年少年班的神童的涌现,最近娱乐界又倡导儿童唱戏的栏目。他们和家长联起手来迫害孩子,然他们刚会说话就成了角儿。从10岁左右的孩子直逼到3岁的孩子,刚刚咿呀学语,就让他们着妆彩唱,在电视节目中,一展风姿,获得一片片的掌声。教孩子唱戏必须要请老师,必须花钱置办服装,显然,农民工的孩子很难获得参赛的机会。从小就让孩子品尝荣誉感,对孩子成长着实不利。再说,上春晚的那些孩子和电影里的童星长大成名的没几个。于魁智和李胜素老师是靠天资和多年的苦功磨练出来的,不是因为他们3岁时就上过电视。。我建议CCTV,取消这些拿孩子逗乐和发财的工具,让他们的同年自由自在,过孩子的平凡生活。
“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的后边”是一句错误的口号。让孩子从小就卷入一场不公平的巧取豪夺式的竞争。为了抢跑,家长们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物力。赞助费、学区房、补习费,还有孩子以王子和公主自居必要的的名牌穿戴,这些花费已经成为中国人感到头疼的经济负担。不得不靠爷爷、奶奶、老爷和老姥和父母的联合出资支援。幸亏伟大的党给咱们制定了强行一胎化的政策。培养孩子的费用和房、医的高价,已经让百姓喘不过气。结果事与愿违,让年轻一代望而生畏,要不婚、不育,躺平一生。此时政府就是放开限制,一对夫妇可以生N个孩子,N随你选择,年轻人也不会感到鼓舞和诱惑了。
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当总统。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是教授。一个再好的国度, 也不会人人都是将军。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是明星。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毕业于清华、北大、哈佛、剑桥。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做好一个普通人,做好一件本职工作,让社会去选择你,而不是你去选择社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固然不是好的士兵,但是能当将军的一定得是好的士兵,当然除了那几位靠爷爷爸爸爬上去的新贵。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人们的天资、特长和体力是不同的,一个人应当有自知之明,把你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自然也会得到你应有的那份报酬。
如今“海龟”在中国已经不那么吃香,毕业后在美国和英国找不到工作,回国也难以施展才华获得高薪。和那些在国内踏踏实实地干了几年的同辈们相比,他们不但失去了起跑线上的优势,反倒落到了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的后边。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当赌注送出去留洋镀金,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的常春藤院校是好,但大多数人考不进去。读个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学校,勉强获得一张洋文凭,还不如在家门口的大学实实在在地读上几年。
一个朋友的孩子出生时,好多人都来贺喜,说好听的话。鲁迅说了句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挨了一顿棍棒。说好话的未必,说死的必然。奉劝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调节一下心理状态,给孩子留点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空间,让他们自然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也希望社会能为青少年的入学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和改善普通劳动者的待遇和地位,让孩子们有个宽松舒畅的未来,和多种多样的选择。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4 回复 tfera 2021-11-22 17:03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累死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2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