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

作者:瀑川  于 2022-2-17 06: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小说|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2评论

  故土    (选自 作者文集《渔舟唱晚》)

 

小院的长辈人里,自我父亲以下都是1902年后出生的。只有隔壁的刘大爷生于戊戌变法那年,算是跨世纪的老人了。

 

刘大爷个儿不高,剃个光头,身板硬朗,胳膊和前胸铺满了一层硬邦邦的肌肉。他为贵寿棺材铺拉了几十年的大锯。棺材铺需要许多一人多长的成型木料,刘大爷的任务是把原木破开成板,准备做棺材的部件。这些被砍伐下来的大树干在中部用架子支撑起来,有点像幼儿园小孩玩的压板。在翘起来的一端躬身站着一人,下边又蹲着一人,一上一下,共同用一把五尺来长的大锯,你推我拉,直到把木料锯开。这可是个卖力气的工种。

 

老年间不时兴火葬,人的寿命又不长,棺材铺的生意挺红火。靠力气养家的刘大爷也能维持温饱,起码吃窝头喝豆汁不用犯愁,时不时地还可以呷上二两小酒。那时候,拉大锯居然被唱进了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可见这个职业在当时还很有一定的地位。

 

刘大爷与刘大妈年近六十,人缘好,心地善良,是院子里受尊重的长者。唯一的遗憾是膝下无嗣,可是他们俩个又都喜欢孩子。吃饭的时候,邻居的孩子走过来,大妈总是掰半拉窝头,给孩子吃一口。刘大爷也爱逗小孩,有时还教他们数来宝。小孩子打着竹板,刘大爷教唱:“打竹板,迈大步,前边有个棺材铺。这里的棺材真叫好,一头大来一头小。”“说赶大车的你别往东,东边有个死人坑。赶大车的你别往北,北边有条死人腿。赶大车的你别往西,西边有只死公鸡。”刘大妈就说:“老头子,除了棺材就是死,你能不能教点儿吉利的呀?”

 

别看他没啥文墨,说起话来还总带着一点幽默。当人们赞扬他年纪大见识广的时候,他就谦虚地说:“没什么新鲜的,多吃了几斤咸盐。”下雪天出门,邻居们叮嘱他:“刘大爷,您得多留神哪。”刘大爷就说:“八路军不信神,庙都扒了,还留神干嘛。”大家都知道,这老头有点倔,但倔里透着一点诙谐。

 

刘大爷很乐观,走进胡同时常会哼两句京腔,但不纯正。比如《牧虎关》里有一句“高老爷来到牧虎关”,他会唱成:“高老爷吃了炸酱面,离了娃娃把我团。”没事的时候他也能正儿八经地在院儿里哼一段余叔岩的《状元谱》,“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陈伯愚年半百无有后苗。为儿女我也曾朝山拜庙,为儿女我也曾补路修桥。”唱了这段戏文,没儿没女的感觉又会让他感到一阵孤苦,想到日后的凄凉。

 

眼瞧着刘大爷和大妈就要直奔六十而去了,邻居里有好事的大叔、大婶都劝这对老夫妇抱养个孩子,老了也好有个依托,有人摔盆打幡。刘大爷也想起那段没唱下去的西皮原板,“怕的是大限临无常一到,是何人到坟前把纸化烧。”觉得也是那么个理儿。他和刘大妈商量了几天,开始寻找合适的孩子。于是街坊们就像跑四百米接力一样,托人再托人,四处查寻。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很快就有了儿子候选人。这孩子命苦,本姓孟,原名昭辉,那年在十岁头上。他父母早亡,过继给一位本家叔叔,叔叔又因病去世,只好在一个远房的老姨家凑合了几年。老姨又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还得为他再找一个寄身之所。正好赶上刘大爷家年迈无子,双方都很满意,于是签署了君子协定。

领养那天,刘大妈为这位儿子做了一套蓝色斜纹的新衣服。在饭馆办了几桌酒席。全院的大人小孩都去随份子贺喜。刘大爷和大妈坐在中间,昭辉向领养他的父母行叩拜大礼。老头和老太太尝到了天伦之乐,心里热乎乎的,为他起了个新名字,刘世荣。

 

年幼失怙的遭遇使得世荣养成了寡言木讷的性格。刚进门时,老俩口皆大欢喜,老来有靠。刘大爷和大妈对儿子也疼爱有加,但分有点好吃的都留给他,建立感情。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过几天,刘大妈坐在炕上吃午饭时,豆汁还没咽下去,一口气没倒上来,就过世了。于是邻居们开始说世荣命硬妨人,与刘大妈的八字相克。 

 

世荣虽然不爱说话,却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对母亲的过世自然也很哀伤,他又失去了一位刚刚找到能够疼她爱她的亲人。

 

院子里唯一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听仅有的一台收音机了。大人小孩每天下午准时收听连阔如先生的《三国演义》。他的书说的绘声绘色,不光是在戏说历史,而且还在潜移默化地教人向善。让人们同情忠良,憎恨奸雄。因此他能使听众入戏,每天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被连老先生牵着退回到公元200多年的场景。当他郑重地宣布,人民的好总理诸葛亮先生在五丈原仙逝的时候,院子里先是一片寂静,鸦雀无声;3秒钟之后,爆发出世荣捶胸顿足的哭声。他是个感情很深的孩子。

 

刘大妈的去世对刘家是个转折,刘大爷开始把伤痛转变为发泄,时常借酒消愁。醉酒之后,对世荣连打带骂。邻居们看不下去,过来劝解,刘大爷总是说:“八路军不打好人,打坏人”世荣又别无他处可去,只好逆来顺受,和这位脾气乖戾的老爹相依为命。有时他会帮助邻居干点小活儿,邻居给他添件衣服,买顶帽子。大家同情刘大爷的不幸,可是谁知道儿子的到来会要了老伴的命。 

 

刘大爷开始年老力衰,再加上棺材行业开始衰落,他已经不能天天都有工作。那时的体力劳动者都是干一天吃一天,一天不干就没饭。生活的窘迫使得刘大爷的脾气越发暴躁,世荣的日子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天不如一天。刘大爷像一匹在草原上驰骋了一生的骏马忽然跑进一片广阔无际的沙漠,再也找不到填饱肚子的草料,何况身旁还有个不能自立的马驹子。刘家父子的日子已经熬不下去了,在家家穷净光净的年代,邻居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宽松,最多只能救急,但绝对救不了穷。

 

这个时候,政府开始号召移民宁夏,支援大西北的建设。政府出资,协助安家落户。派出所的户籍警老吕来做刘大爷的工作。刘大爷已经感到穷途末路,别无选择。他只好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开闯一条新路,兴许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也听说过走西口的故事,那里风沙很大,人烟稀少,乃是杨家将戍边之地,远不如帝乡北京的繁华市景。可是北京虽大,却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在这个小院里,刘大爷是最老的住户了。他们爷俩临走的前几天,街坊四邻天天送点吃的,劝说刘大爷别伤心太过,说不定他们会在贺兰生活得不错。小孩子也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点拿得出手的东西,送给小朋友世荣当作分别的礼物。“刘大爷,人挪活,树挪死。您到宁夏是享福去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解着,宽慰着,希望能够冲淡刘大爷的离情别绪。

 

临走那天,全院的男女老少都来送行。刘大爷和和世荣每人扛着一个铺盖卷,拎着一个装有几件破衣服的包袱皮,恋恋不舍地走向街门。刘大爷刚刚迈过门槛,又把脚收了回来。回过头,仔仔细细地巡视了一遍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小院。在这个院子里,他看惯了街坊们友善的笑脸,听惯了孩子们天真的歌声。在这个院子里,他迎娶了长相厮守的妻子,又送走了恩爱一世的老伴。小院里的居民虽不沾亲带故,但是几十年来同舟共济,也算得上贫贱之交了。他要离开的是一团充满热气的群体,他要前往的却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荒凉。

 

如今他就要离开这片故土,他知道再也回不来了。没想到到了垂暮之年还会有离乡背井的苦楚。如今从这小院迈出一步,那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土难离,难离故土。这位拉了一辈子大锯的钢铁汉子再也控制不住从未有过的辛酸与悲怆,哇地一声哭了,这是他四十多年来第一次哭泣。他哭得挺惨,他哭得挺悲。

 

世荣也为自己孤苦伶仃的童年和漂泊沦落的命运感到忧伤,他咬着嘴唇,不愿意哭出声来。他也不想离开这个刚刚适应充满人情味的小院。刘大爷和世荣这一哭,院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像送殡的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一直哭到那辆平板三轮离开了胡同。

 

刘大爷和世荣走了,在院子里留下一间空房和数日的凄凉。人们再也听不到刘大爷爽朗的笑声以及后来对世荣的厉声责骂。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ryu 2022-2-17 11:35
好文字啊!
1 回复 瀑川 2022-2-18 01:24
ryu: 好文字啊!
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7: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