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态

作者:瀑川  于 2022-4-8 23: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政论|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论心态  (选自 作者文集 《爽籁清风》)

 

心态本来是个不起眼的词汇,没人在意。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多如春笋破土而出,各种不同的人在春笋面前有着不同的回应,因此人们才关注到心态。

 

顾名思义,所谓心态就是人的心理状态。由于心理科和精神病科多少会有一点重叠,所以心态也不妨称作精神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往往表现出他的气质、风度、肚量和人品。

人是有头脑的动物,会观察,会思考,会联想,因此会有心态。具体来说,心态乃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因此,心态是被动的。客观事物的刺激越激烈,人的心态就越复杂。一般来说,多数人的心态不会改变客观事物进展。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心态只对自己有意义。一个心态健康的人会豁达大度,心地平和。一个心态偏狭的人则会小肚鸡肠,惴惴不安。健康的心态对身心有益,可以延长寿命;偏狭的心态会刺激心脏,容易生病。既然不管你的心态如何,客观事物总会发生,那你为什么不去养成健康的心态,于己于人都有裨益?

某地有架飞机不幸失事,二百多人全部丧生。消息播出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甲类觉得可惜,深表同情;乙类冷漠,无动于衷;丙类觉得庆幸,他不在其中;丁类说活该,幸灾乐祸。这就是四种不同的心态,因为心态是属于每人自己的,你不可能也没必要要求他们采用何种心态。当然不管旁观者心态如何,飞机失事的不幸是无法挽回的了。因此,人作为一个集体,又没必要去过度在乎某人所持的某种心态。

 

心态的形成和许多因素有关,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教育方式,以及本人经历。因此心态形成的本身已经是对客观事物的综合反应了,而且和制度以及社会结构也有关系。

人的心态差别很大。有人不爱想事,晚上躺下就能睡着。有人杞人忧天,辗转难眠。身经百战的苏沃洛夫将军在炮声隆隆的指挥所里也可鼾声如雷,睡上一觉。有人因为没考上大学,自杀身亡。有人又不甘失败,励志再来。有人因为贬职,一蹶不振。有人身陷囹圄,却能壮志凌云。

柳宗元谪守不毛之地,贫寒窘迫,写出永州八记。苏东坡降职山东,能以酒糟野菜为乐。陶渊明辞官不做,回家种田,采菊东篱,乐得其所。曹孟德读了陈琳辱骂他的文章,赞不绝口。则天女皇读了讨武檄文责备宰相失职,漏过了人才。古代的不少贤哲都在心态方面为我们作了表率。当然,一件不愉快的事常如骨鲠在喉,建立良好的心态的确不那么容易。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起来了,动辄就能买下价值数百万的房产、豪车,这是好事。但有房和没房的同胞对房价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心态。没房的愿意房价泡沫早点破灭;有房的业主见到房价下调就去砸房产公司的玻璃。这样的心态离不开个人利益的得失。本来房价和股票一样,有涨有落。涨价时你不动声色,降价时却气急败坏。这乃是不正常的心态。

美国某地有位富翁,富得流油。他有个穷哥哥生活窘迫,他雇用了哥哥给他看门,发给生活费。弟弟心安理得当着富翁,哥哥自叹不如,为弟弟打工。数年前,北京有个开饭馆的弟弟,穷哥哥总要到他那儿讨一杯羹。次数一多,弟弟烦了,兄弟之间反目成仇。这哥俩的心态又都偏了。

有时候人们的心态隐而不露。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闻雷失箸,躲过了曹阿瞒的政治迫害。有位手表局长在车祸现场露出笑容,结果遭到双规。江青当了文革旗手后出现了病态心理,把知道她底细的人都赶进牛棚,欲除之而后快,这也算是一种心态。白衣秀士王伦妒贤嫉能,容不得无路可走的林冲先生,结果丢了性命,开创了心态好坏可以致命的先例。

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实现之前,由于家庭环境、个人努力和不同的机遇,贫富差距总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陶冶使得人们能够正视这种差距,富而不骄,贫而不馁。因为这个制度原则上赋予公民们均等的机会,自由竞争。所以穷人一般没有仇富心理。在公开场合下,富人也不鄙视穷人。

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对突发事件也会持有不同的心态。今年马国马年不利,连出两起空难。一起以中国乘客为主,一起以荷兰乘客居多。相对来说,中国的家属比较急躁,反映强烈。有位带着高级表系者H皮带的老哥几乎要动拳脚。荷兰的损失不比中国人小,还有那么多科学家。他们的态度就比较平静,等待着公正的处理。从概率论的角度,空难不可能完全避免,虽然出事的几率很小,但是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遭到不幸。此时平和和理解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十几年前,中国有位青年学生家庭困难,好不容易上了大学。结果因为一两句话,一怒之下把比他富有的同学杀死。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不光会伤害自己,还会危及他人。因此西方设有心理科医生,一但发现自己思维和反应怪异,赶忙去医院治疗。不要一头钻进牛角尖,直到恐怖事件的发生。

 

心态有时也体现在朋友之间。90年代,OJ辛普森被宣布无罪的时候,一个从头到尾帮他办事的好朋友,侃大山先生,在法庭上忽然摊开两手,显出惊讶和无奈的表情。让人说不清他当时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他是希望OJ被关进大狱,还是愿意他成为自由人。

我有位大学同班同学,在美国的机械人领域卓有建树,还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科学家大奖。三十多年后我们有机会在大赌城见面,一起回顾了四十年前在清华园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当我提到他取得的成绩的时候,他轻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碰巧了。”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还能虚怀若谷,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不同的心态之间也会相互作用。八十年代有几个大陆同学去南加州游玩。开的是甲的车,乙、丙、丁分担汽油费。快回到学校时,甲发现油表走低,想再加一次油。乙、丙、丁中的某位觉得吃亏,建议凑合开回去。于是发生争论。结果车子翻到路边。

九十年代初依阿华大学有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持枪杀害了系秘书和另一位找到工作的中国同学,这不仅是嫉妒和仇视的心理,乃是罪恶的心态。可见心态不健康时,若不及时纠正就会走火入魔,铤而走险。事后,那位美国秘书的家人也为中国学生感到不幸,而且他们不想因为这次不幸的事件而改变对中国学生的看法。

近来中国经常发生殴打医生的事件,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亲人死在病床。是的,他们花了钱要把病治好,可以理解。但是医生治的是病,不是命。否则人就会长生不老。这些病人家属的心态似乎也超出了常规。

 

面对疾病也有不同的心态。有个同学退休后总以为自己身染沉疴。胸部稍有不适,便吞下硝酸甘油,躺卧在地。医生说没事,他不相信。似乎非要人家说心肌梗塞四期,他才满意。另一位同学去年在旅欧之前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晚期,他却旁若无事,坦然面对,在治疗之前继续完成旅游计划。除了自己配合治疗还探讨癌症的病因,不断地发给同班同学。当大家看到满头白发的他和新生小孙孙躺在床上时,无不感动。生老病死,人皆有之。即使是马恩列斯,或是毛刘周朱陈林邓,都无法避免。何况我们这些吃五谷杂粮的平庸之辈。既来之则安之。

 

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各不相同,但是从许多人身上归纳的共同心态却有集体特征。比如国人喜欢攀比,便属于此。集体心态的形成和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教育方式有关。

 

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班干部、少先队、团支部,甚至党小组。这些机制把学生按进步与落后分成三、六、九等。从小心理上就有了畸形的发展。思想进步的典型往往自视清高,是未来人上人的材料;思想落后的又会自卑内向,忧心忡忡。不平等的意识从小酿成,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偏激的心态。西方教育则强调独立自主,互不干预。因此,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比较平淡客观。

 

心态和经济条件有关。1983年,我花了一百二十元修理了一辆旧汽车,结果修坏了,弄得我好几天闷闷不乐。因为我当时的月入才有五百多元。这次到加州的丰田车行换机油,他们东拉西扯要了我二百三十元。我坦然地让他们刷卡,毫无怨语。因为我现在的经济条件比三十年前已经稍有改善,犯不上为二百块钱闹心。

 

心态和每个人的家庭和经历有关。家庭条件优越的天不怕,地不怕,撞死了人只须说李刚是他爸。家庭拮据的人碰上一辆法拉利,就会跪倒在地,失魂落魄。成长顺利的人和受过挫折的人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心态。

 

如今社会竞争厉害,人们把焦急的心态传递到孩子的身上。把孩子称作宝宝,当成明天的太阳。他们不惜重金,从胎教开始,幼儿学钢琴、击剑、外语。上学后还要参加各种补习,奥数、普数。父母的关爱和期望把满身稚气的孩子压弯了腰。还美其名曰不失落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心态。至于这种心态是好还是坏,难于置评,有待于社会实践的验证。

 

转眼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退休了,如何调整心态,正视晚年乃是一个大问题。处理好了对自己的身心有益,也能为子女们减轻负担。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大家虽然都不原意去做小人,但是当一名名副其实的君子也不大容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浮平 2022-4-9 01:45
【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各不相同,但是从许多人身上归纳的共同心态却有集体特征。比如国人喜欢攀比,便属于此。集体心态的形成和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教育方式有关。】

说得很好。心态与主观和客观因素相关。 集体特征来自于大小外界环境对人们自由选择调节带来的障碍程度,主要是等级制度和观念造成的精神层面第一,二需求 ---- 安全感和基本人格尊重难以得到满足,即使生理层面的衣食住行性大致得到满足。 用 hierarchy of needs 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这部分的因果关联。

换句话说,国人到国外一段时间,或者长久一点,攀比现象的集体特征会自然降低一些。一是更容易得到基本人格尊重;二是不容易获得过多秀物质或者权力方面优越感的那种“羡慕”,有点 no body cares 的反应,甚至不喜欢。这是平等观在社会层面应用的效果(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
2 回复 瀑川 2022-4-9 04:04
谢谢浮平同学的评论。畸形的社会和畸形的教育,会导致畸形的心态。比如文革心态,暴发户心态。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09: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