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上黄山(2)

作者:深山兰  于 2013-11-11 06: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谈天说地|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10评论

关键词:黄山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两上黄山(2

 

 

后来,我又再上黄山。

 

这次,从前山登临。事先,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用一个装5公斤的朔料桶装满水,带上足够的食物。你必须靠肚子里的食物及背包里的食物的能量,把你的身体送上高大的山脉,并且平安返回。

 

路先是很平缓的,似乎是热身。然后,慢慢地陡峭起来。路就是在沟里,只是不断地登台阶。

 

慈光阁,在徐霞客时代叫作慈光寺,为一和尚庙。从此往上,山势渐峻。

 

帮助女生背包。包也就十斤八斤重,把它放到肩头,几分钟后,腿的感觉立即有所不同的。每登一步台阶,腿都感觉到包的存在。登山,可是吹不得牛的。

 

抬头望天都峰,像一面巨大的屏风,挡住了视线。随着山势增高,从前面直接上天都峰的路偶然露出来,很是险峻。但我们不走那条路,我们是先上玉屏楼,然后从北坡登上天都峰。

 

在陡峭的岩石上,刻有十个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据说这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唐式遵于1939年找人刻上去的。每个字有几米见方大。雕刻需耗费了大量人力和钱。有那些钱,还不如买几挺机枪,也许更起作用的。靠几个字能把日本赶出中国吗?

 

路上当时有挑夫往山上送客人需要消耗的粮草。他们通常担着一百五六十斤的大米,艰难地往上攀登楼梯。扁担深深地嵌入了肌肉中。为了减少一个肩头受的压力,他们的另一只手拿着一个一米四五的小扁担,放在另一肩上。用手压着它,使它的另一端翘在大扁担的下面。这样,他的另一肩也帮助分担一定的压力。他的这个小扁担还有另一个用途:当他们要休息时,放下担子在陡峭的台阶上不是很方面的。他们把小扁担立着放于扁担下,身子暂时放下了担子的重量。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汗水。他们的脚步,缓慢而稳重。他们的眼睛紧盯着台阶。两端的粮袋轻轻地游荡着。这是极端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令我想起了紧拉车的的黄牛。中国人像牛一样的劳动的秉性体现在哪里?就在这里。

 

脚下的台阶在慢慢地后落,脸上的汗水在不断流淌。身体不断地失去水分,必须不断地补充水。朔料桶中的水在慢慢地流进肚子。你感觉身体的重担在减轻。人有时是需要心理上安慰的。

 

路旁有小贩子在卖所谓的灵芝。他见我们背的水果,就提议拿他的灵芝换我们的苹果。有人调侃:“如何换?”小贩说:“一个换一个。”说着用手指着很小的灵芝说。有人故意为难他:“那个太小。用大的还差不多的。”小贩抗议:“我的灵芝多么贵。”我们说:“那倒是的。请吃你的灵芝。”我心里想:你的那个灵芝就是白送我,我都不要的。

 

当台阶渐渐落下,路从山坳中直插而过。山势陡然突变。玉屏楼就在眼前了。我们在玉屏楼安排好住处后,轻装缓慢地下走。目标是天都峰。

 

上天都峰的路

 

从西北角上天都峰的路,先是很陡峭的。但石台阶修得很整齐的,并且像是在山坳中上爬。有几分上泰山的路径的样子。待到从山崖中巨型的大石缝隙中穿过。七拐八拐的就临近所谓的鲫鱼背。介绍旅游的材料上都把鲫鱼背说成是多么惊险的地方。其实,那里并不怎么惊险的。路在花岗岩上延伸很远的距离。两边有十柱,中间铁链相连的。你只要把住铁链,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那里是很安全的。当然,如果你有恐高症是例外。

如果那里人太多了,互相挤撞是另一会事了。

 

如果你从来没有登上天都峰,你无法领略她的雄伟和壮丽。

 

这是远眺天都峰。古人的人无法不开地面。他们从陡峭的山势来想像峰顶能和天上接近。所以把它称为天都峰。那倒是和他们的思维相吻合。

 

徐霞客是这样登天都峰的:“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第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

 

从徐霞客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当时,天都峰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他手脚并用才上去了。如何下来,他都根本不顾了。他仅靠眼睛,就准确断定:莲花峰是最高峰。这是非凡夫本领。他历经了几次险境,才得以下山。他当时住在玉屏楼附近一个叫文殊院的和尚庙里。

 

现在,天都峰封山。据说等到2015年才开放。一座山又不是像海洋中的鱼类繁殖地,封那么长的时间,有何用?

 

玉屏楼在前后山的中间地带上。在临近的高点上,可以观看四周的诸峰。

 

从玉屏楼往西北上,就会遇到那块巨大的飞来石。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曾把它作为青埂峰的形象象征。那块石头无法创造曹雪芹想像的形象。大概当时电脑动画的技术还几乎不存在,导演就用它来充数了。

 

云雾中的飞来石。若红楼梦》电视剧中取类似的照片作背景,也许能产生令人遐想的梦幻般效果。照片来自网上

 

从飞来石往西北去,就能见西海了。西海著名的是它的云海。排云亭就是有名的观赏云海的好地方。那在山谷间翻滚的云,极像奔腾大海。云飞浪涌,似梦似幻。

 

巨浪翻滚。照片来自网上

 

梦境一般的云海。来自网上。

 

从那里往狮子峰及北海而去。最终到达始信峰。原来的意思是到达此处,方才开始相信黄山的壮丽。

 

从北海,我们一直下山而去。

 

下来山后到汤口的温泉作一洗浴。号称是温泉,可水龙头中的水是冷的。我怀疑那就是自来水来冒充的。徐霞客描写的汤口温泉:“汤泉即黄山温泉,又名朱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甃,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面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

 

这样的温泉,我们根本没有见到。

 

不过,见了人可以吹了:“徐霞客洗浴的温泉,我们也洗过了。”

 

俺两上黄山,黄山留给俺的是梦幻般的形象。

 

若还有机会,也许作第三次登山。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秋收冬藏 2013-11-11 13:27
好文。曾问过为何不用缆车运货,人说用民工费用比缆车便宜。
1 回复 越湖 2013-11-11 23:48
图文都好,令我想起了当年俺去黄山时的情景。
1 回复 越湖 2013-11-11 23:49
秋收冬藏: 好文。曾问过为何不用缆车运货,人说用民工费用比缆车便宜。
别说其它物质了,以前就连烧水用的柴火也是人工背上去的。
1 回复 rosejyy2000 2013-11-12 06:14
今年三月去过一次,挺累的,上五个小时,山顶睡一晚,下三个小时。很赞图文!!
1 回复 深山兰 2013-11-12 07:51
秋收冬藏: 好文。曾问过为何不用缆车运货,人说用民工费用比缆车便宜。
现在还用人力?太糟啦!

谢谢你的来访!
2 回复 深山兰 2013-11-12 07:52
越湖: 图文都好,令我想起了当年俺去黄山时的情景。
许多图片都是我抓来的。

谢谢你的来访!
1 回复 深山兰 2013-11-12 07:53
rosejyy2000: 今年三月去过一次,挺累的,上五个小时,山顶睡一晚,下三个小时。很赞图文!!
现在是不是人特别多啊?人太多了,在某些地方,很容易发生拥挤,就很危险了。

谢谢你的来访!
2 回复 rosejyy2000 2013-11-12 08:10
深山兰: 现在是不是人特别多啊?人太多了,在某些地方,很容易发生拥挤,就很危险了。

谢谢你的来访!
我是过完年后去的,上山的时候人不多,但下山时人就多起来了。我女儿说,上过黄山,以后上街shopping 逛公园再长时间都不算什么事了,最累的都在黄山试过了。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3-11-13 11:03
越湖: 别说其它物质了,以前就连烧水用的柴火也是人工背上去的。
那些还算轻的,最可怕的是铺路的大青石板也得两人一块抬上去,用杠子抬,我看过他们肩膀上的压痕。我妈一边走石蹬一边念叨山民不易。
1 回复 越湖 2013-11-13 22:32
秋收冬藏: 那些还算轻的,最可怕的是铺路的大青石板也得两人一块抬上去,用杠子抬,我看过他们肩膀上的压痕。我妈一边走石蹬一边念叨山民不易。 ...
发扬革命传统。咱伟大祖国几千年前就是这样做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0: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