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潜战(5) [2017/04]
- 对一位妓女的逻辑和心理剖析 [2016/08]
- 韭菜多久才能长粗壮? [2015/04]
- 象拔蚌 [2013/11]
- 如何种好韭菜? [2014/04]
- 如何种好蓝莓? [2015/05]
- 前几年最离奇的空难 [2014/03]
- 如何种葱? [2015/08]
- 诺奖获得者被赶下飞机是歧视吗? [2015/10]
- 决定六四大屠杀的一个版本 [2013/06]
- 徒弟不再认师傅,赵看来是玩完了 [2015/12]
- 布劳恩为何向美军投降? [2014/01]
- 西门庆性交地点的变换 [2015/07]
- 二战时法国女人和德国军人 [2014/11]
- 韭菜的生长特性 [2014/08]
- 中国生产的大飞机,我绝对不坐的 [2015/11]
- 中国社会更安全吗? [2018/04]
- 奥本海默受到的待遇 [2014/11]
- 从俄国拒卖中国战略轰炸机扯起 [2015/09]
- 广场舞兴起的根本原因 [2016/10]
- 对北朝鲜疯子可以这样选择 [2016/02]
- 女人不识路 [2016/08]
- 长春被围后百姓的惨状 [2017/12]
- 气候大会怎么不邀请郎咸平参加? [2015/12]
- 事故是车子没有停定导致的吗? [2016/08]
《后出师表》剖析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出师表,一个是《出师表》,另一个是《后出师表》。前一个是诸葛亮所作;后一个据说也是诸葛亮所作,但有人认为这是伪作。
诸葛亮死后,是写《三国志》的陈寿收集并编辑而出版了《诸葛亮集》。诸葛亮掌权时,不设史官。那也就是没有专门收集历史资料的官员。当诸葛亮一死,谯周立即赶往诸葛亮办公的地方去收集资料。我们猜测陈寿编辑的诸葛亮文集,应是他老师谯周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出师表》在陈寿编辑的《诸葛亮集》中有,但《后出师表》就没有。所以,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篇伪作。
《古文观止》把《后出师表》也收入其中。有人赞扬这是千古名篇。
我们不去讨论这是否是诸葛亮的真作,我们只是去剖析一下这篇文章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
后出师表全文如下(为下文引用时方便,我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加上汉字一、二、三等字):
后出师表
【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二】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三】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四】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五】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六】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七】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八】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九】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 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首先,我们来看,这是一篇极其古怪的文章。它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破罐破摔的绝望心态。
第一段声称,战是死,不战也是死,那如去战!反正都是死!治理国家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正常人的思维吗?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和逻辑?这完全是丧心病狂的举动!
第三段来个说刘禅的智力不如刘邦,谋臣不如张良和陈平,想靠计谋出胜。作者不明白这一点。大臣有这样贬皇帝的吗?
诸葛亮有谋士吗?是谁?请告诉我几个!
第四段更是古怪,平地里忽然扯上刘繇和王朗。这是想表达什么呢?更好笑的是说:“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孙策据有江东是什么时候的事?这和诸葛亮及刘备都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
第五段对曹操能力的赞扬,说明诸葛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那还要去战,不是找死吗?其中对于曹操几次临危的描述,文笔拙劣,几乎词不达意。
第六段说我那里会总是胜?这像是惨败后的无理狡辩。
第 七段说不长时间了丧失了许多人。那基本都是无名之辈。这是战死了,还是老死了?又说:“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这是老死的吗?看来,该文作者认为蜀地的人全是饭桶!只有靠吃老本。这是一个治国宰相的思维吗?就是土匪头子,还知道小地方也会有能人出现。诸葛亮就这样的眼光吗?
第八段中“今民穷兵疲”,在当时,准确的表示应是“民贫兵疲”,“穷”主要是指政治上不得意。在百姓穷困,兵力疲惫的时候,还要去战,这是精神正常人的思维吗?孔子说:“远人不服,脩文德以来之。”那是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如果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的,那诸葛亮就是一个山大王的水平!
第 九段中,说曹丕登基,世事难料。这是什么思维?曹丕篡权,不正是宣称自己是汉的正统继承人的蜀汉所求之不得的吗?那是金钱买不来的政治契机,诸葛亮怎么会 来个难以预料呢?敌人干蠢事,那是暗中帮助自己。这是梦寐以求的事。连这样简单的政治常识都不明白,还要充什么政治家!《隆中对》中说,“天下有变”,如何如何。曹丕篡汉,这不正是这样的时机吗?如果说《隆中对》和这篇是同一个人写的,鬼才相信?
更可笑的是,诸葛亮仅在战场上打死了敌方一个将领,就说光复汉室的事几乎成功了。这是什么档次的人才会说出这样愚蠢的话?
整篇文章就表达了一点:反正要死,还不如去战!这是老年痴呆症发作的人或精神不正常的人的思维。
这篇《后出师表》,眼光低下,逻辑混乱,文辞低劣。像是个刚学写文章的小学生,且许多地方都是辞不达意。
说这样的文章是千古名篇,那只能是:说这样话的人,根本不会写文章,也不会判断文章的质量高低。
我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曾目瞪口呆,这是名篇吗?千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
如果认为这是诸葛亮的手笔,并且还认为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要同时相信这两点,必须先患上上精神分裂症才行!
你若认为这是千古名篇,尽管去读好了。我没有兴趣和你争吵。
至于这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是谁,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