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4

作者:深山兰  于 2014-2-4 04: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书海一瞥|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金瓶梅, 保暖措施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金瓶梅》中冬季保暖措施

 

 

《金瓶梅》描述的背景是山东清河县。因为作者是从《水浒传》中直接抄来许多回,并借来西门庆和潘金莲等人的名字,所以,故事的背景也被限制在山东地区。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中国的文人费尽了心思,去考证和猜测。那些无聊的文字,我一个字都不看的。当初写书的人根本没有想让人知道他是谁,后人如何能知道?专门详细描述性交过程的文人,会喜欢让人知道他的真名吗?关于作者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那些文人也是吵来吵去的。

 

《金瓶梅》中声称是写北宋,那是障眼法,因为写到皇帝和朝中大臣,如果说是本朝,很容易惹来麻烦的。书中描写的清河县是在山东境内的运河边上的码头城市。查历史,宋代在山东的运河边上确实有一个叫清河的城市。在明代仍然叫清河,唯一的差别是,明代时分,清河已不在运河边上了。小说中的都是虚构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较真的。

 

纵观《金瓶梅》全书,可以得出该作者是一位吃喝嫖赌俱全的文人。他最善于描写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人们都窝在家中,吃喝玩乐。他尤其善于写过年。对于其它的季节,他很少兴趣去描述的。他最擅长写女人之间的拉家常,也就是扯老婆舌,写得绘声绘色。写男女之间打情骂俏,那是入木三分的。白描手法应用得老道。此点对曹雪芹影响极大的,曹把它发挥到极致。他对男人之间的闲谈,不太感兴趣的。显然,他经常到女人堆里,倾听女人们如何磨牙的。他把当时的流行歌曲连篇累牍地搬上来,我看得都烦了。

 

他最后写炕上吃喝、逗趣,和其它的一切活动。

 

由于作者善于写冬季,所以,我们就很容易找到那时人们是如何采取保暖措施的。

 

首先,清河县位于山东,所以,在冬季时节,屋里必须采取保暖措施的。最常见的措施是用火盆生火取暖。书中多处提到火盆,在几处明确说过火盆是用黄铜造的。因为黄铜散热快,取暖效果好。火盆属于可移动式的器具,方面在各处使用。

 

火盆是没有排烟设施的,所以,火盆中最适合用的燃烧材料是木炭。“教郑春放下暖帘来,火盆兽炭频加。”(68回)“这西门庆一面进入他后面住房明间里,但见绿窗半启,毡幙低张,地平上黄铜大盆生着炭火。”“围向那红炉兽炭(77回)。”这里写的是妓女郑爱月的住处。为什么叫“兽炭”,不清楚的。

 

火盆只适用于人们在活动时用,需要随时加炭的,而夜晚间,人们在睡觉时,就需要另外的取暖设备了。书中描述的是火炕。

 

西门庆搞上了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后,在狮子街上,用120两银子给她买了一栋房子。“一间作住房,里面依旧厢着炕床,对面又是烧煤火炕,收拾糊的干净;第四层除了一间厢房,半间盛煤炭。”这里明确说了火炕是烧煤的。至于如何烧煤的,这里没说。明代已大规模使用煤炭,这是确证。炕面上大概是糊着纸张一类的东西,没有用席子。对面的“炕床”,估计是用木头做的像炕一样的床。夏天时节好用的。

 

40回中,“这潘金莲儿见他去了,一屁股就坐在床上正中间,脚蹬着地炉子,说道:‘这原来是个套炕子。’伸手摸了摸褥子里,说道:‘倒是烧的滚热的炕儿。’瞧了瞧旁边的桌子,放着个烘砚瓦的铜丝火炉儿,随手取过来。”这里前面说是“床”,后来说是炕,所以,那个“床”字是随便用的,不可较真的。炕面的中间线部分外接有一个地炉,估计是金属做的炉子,或者是砖或土坯砌成的炉子。炉的烟道直接经过炕内部的烟道,给炕加热。根据前面的描写,大概是烧煤的。估计烧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烧煤块;另一种烧煤粉末加上少量粘土,用水调成泥糊状的。直接烧煤块,需要不断加煤。消耗太大,另外,屋里温度会远远升到人体保暖需要的度数。这样大量浪费了煤炭,又需要不断开门窗散热。而后者的方式是降低了炉内煤燃烧的速度,其消耗速度和屋里温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

 

至于说的“套炕”,可能指一个屋里有两个炕,中间有烟道相连。也可能是指:这间屋里的炕和另外一间屋炕烟道相连,一个炉子可以同时给两个炕加热。这应当是“套炕”的意思。

 

那个“烘砚瓦的铜丝火炉儿”,我猜测是:一个火炉烧炭或煤,上面有成排的铜丝。铜丝上放置若干块砚瓦——可能是瓦,也可能是石板一类东西。瓦或石板被火烧热,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后,再以红外线这种长波辐射的方式往外散热。这个装置的好处是:当炉内温度大幅度起伏时,经过瓦片散热调节后,屋里的温度有个延迟和缓冲。这相当于给屋里温度按了一个滤波器:斩掉波峰,填平低谷。不至于使屋里温度忽高忽低。

 

77回写西门庆到他的一个铺子的经理贲四(笨死)老婆家。“原来里间槅扇厢着后半间,纸门内又有个小炕儿,笼着旺旺的火,桌上点着灯,两边护炕从新糊的雪白,挂着四扇吊屏儿。”这好像是炕上放置着火盆。那个“护炕”是什么,不清楚的。

 

43回中,“当中大方炉火厢笼起火来,堂中气暖如春。”这应当是独立的火炉,估计是靠近墙壁用的。也许是火墙,就是墙壁是中间有烟道的,炉子镶嵌在墙里,或者在墙外边。

 

光把炕加热,如果门上不保温,热量会很快散掉的。所以,门口上挂着暖帘,应当是厚重的棉门帘。

 

网友马黑在一文中提到南方在冬天里,冰冷难耐。我在长江以南看到,冬天里,居民家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厚门帘保暖,密封窗户缝隙一类东西的使用。这些虽很小的措施,却能大大改变了一个屋里温度环境。举手之劳,他们不去为之,那么,挨冻就在所难免了。

 

除了屋里保温外,古代运输工具之一就是轿子。书中多次提到“暖轿”,应当是有某种保暖措施的轿子。西门庆在生了儿子后,取名“官哥”——好当官的娃娃,中国官本位体现在一切方面的。西门庆把儿子带着去富户家结娃娃亲。“奶子轿子里用红绫小被把官哥儿裹得没没的,恐怕冷,脚下蹬着铜火炉儿。”这说明轿子里是用火炉取暖,肯定是烧木炭了。《红楼梦》中公子小姐们常用“手炉”取暖,估计是烧木炭的小巧炉子。那更袖珍。

 

“一顶大轿,四顶小轿,排军喝路,轿内安放铜火踏。(75回)”这里的“铜火踏”,估计是火炉,上面有散热的孔道,还有保护的板子,脚可以踏在上面,烤火的。

 

西门庆去东京拜见皇帝,回家的路上,“西门庆与何千户坐着两顶毡帏暖轿,被风刮得寸步难行。”轿子里光有取暖设施是不行的,四周必须用厚重的毡子一类东西围得密不透风才行的。如果没有保温措施,在严寒下,长时间坐在轿子里,那几乎会被冻得半死的。下面抬轿子的,反倒无事的。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5: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