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曾经是国家机密

作者:深山兰  于 2014-2-8 04: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书海一瞥|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评论

关键词:史记, 机密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史记》曾经是国家机密

 

 

中国很早就设置专业的史官,负责收集历史资料和写历史。那么,历史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司马迁的老爹司马谈是太史令,就是史官。他想写作一部历史,但没有完成。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司马迁要完全他的这一心愿。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这个教诲,年轻时就着手准备写作这部历史书。在他还未完成这部书时,因为要回答皇帝对他的问话。他为兵败而投降了匈奴的将军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凶残的汉武帝判处死刑。为了活下去,司马迁接受宫刑来代替死刑。

 

他忍辱负重,咬牙完成了今天叫作《史记》的那部著作。在完成自己的心愿不久,司马迁就离开了这个对他极其凶狠的世界。

 

在司马迁离世后很久,由他的外孙杨恽向社会流传这部书。这部伟大的著作才最终面世了。最初的名字叫《太史公书》。

 

这部伟大的著作问世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班固虽然在政治上对司马迁不满,指责司马迁“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云云。今天看,此点正是司马迁伟大的地方。但对于历史描述而言,班固对司马迁没敢指责一句。他本人写的《汉书》,无论丛体例上,还是写作风格上,都是极力模仿司马迁。这本身就是对司马迁的最大褒奖!

 

外国的汉学家们对《史记》更是赞扬有加。一个极有趣的现象是:每当他们发现《史记》中对某些事件的描述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时,他们就说这是其他的人把《史记》篡改了的结果。比方说,秦始皇对山发怒,要惩罚大山的怪异举止,秦军坑杀四十万赵的降卒等。他们一口认定这是被什么人篡改了。他们这样做,就是暗含了一个前提假设:司马迁写的不会犯大错。司马迁的记述一定符合他们的推测。

 

我个人的看法是,虽然,我们无法把握司马迁记的不会出错,但他们的那些指责,有的是他们按照今天民主社会的思维,去推测古代极其残忍的社会的某些做法。那是可笑的。像秦军杀害四十万人。那个数字几乎不会错。从事件的发生到司马迁的时候,仅一百多年,四辈左右的人,靠口头传,也一定很准确。在今天,当地的百姓用豆腐做的一道菜叫“白起肉”,可见此事留下仇恨有多深。

 

有的怀疑是那些历史学家们对中国的文化理解太浅而导致的。

 

三国时,那个呆气很重的王允咒骂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致使谤书流传于世。他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头脑和手段。在犯下愚不可及的错误后(如果他真的读懂了《史记》的话,他不应犯下那样的可笑的错误),他的全家被叛军杀死。那也算是他罪有应得。关中平原上人口几乎灭绝了,这也是王允该负责的。

 

只有现代的没有头脑的人,动辄把《史记》胡乱贬一通。说什么司马迁被判了死刑,朝廷不会让他接触到历史资料。他们把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疯狂想像成中国的传统。司马迁是太史令,每天在皇帝面前转悠。正因为此点,他才获罪。出狱后,他任中书令。仍在皇帝面前忙活。

 

司马迁记述历史,是非常严肃的。他在记述刘邦帅大军三十万被匈奴围困达七天之久。陈平用计使刘邦得以逃走。否则,刘邦有成为俘虏的危险。“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此处的集解引《桓谭新论》说:“此策乃反薄陋拙恶,故隐而不泄。高帝见围七日,而陈平往说阏氏,阏氏言于单于而出之,以是知其所用说之事矣。彼陈平必言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 有,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与单于,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阏氏妇女,有妒媔之 性,必憎恶而事去之。此说简而要,及得其用,则欲使神怪,故隐匿不泄也。”此人自己想像个所谓的计谋,还认为这不是很容易吗?和司马迁一比较,他个人眼界的高下立现。司马迁在记载陈平的其他计谋时,只说:“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司马迁对没有根据的东西,一般不乱记。当然,这不是说司马迁记载的的都一定是确实的。

 

西汉宣帝时,《史记》中的某些部分都不对大臣开放。据说东汉时,把某些部分删去了。反正,班固拿到皇室赐的版本时,就少了十篇。

 

东汉时,东平思王宇到长安去要求皇帝赐给《史记》。

 

 

后年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

 

对奏,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这位王远道来京城,求《史记》。武夫王凤认为,其中有汉初时狡诈的计谋记载,不能让诸王知道。最后,竟然不给。历史书竟成了国家机密。

 

不要认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仅是对百姓的,对皇帝附近及外番官宦的一切人都适用。这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2 回复 总裁判 2014-2-8 06:54
“历史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确实如此,中国历史从现代史开始,就成了党史,被直接掌控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和公安部手里。
1 回复 深山兰 2014-2-8 07:42
总裁判: “历史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确实如此,中国历史从现代史开始,就成了党史,被直接掌控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和公安部手里。
你一联系现代,还很准确。

谢谢你的来访!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2-8 09:18
佩服兰兄的史学、史识。
2 回复 闲云野鹤一忽悠 2014-2-9 12:05
好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2: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