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潜战(5) [2017/04]
- 对一位妓女的逻辑和心理剖析 [2016/08]
- 韭菜多久才能长粗壮? [2015/04]
- 象拔蚌 [2013/11]
- 如何种好韭菜? [2014/04]
- 如何种好蓝莓? [2015/05]
- 前几年最离奇的空难 [2014/03]
- 如何种葱? [2015/08]
- 诺奖获得者被赶下飞机是歧视吗? [2015/10]
- 决定六四大屠杀的一个版本 [2013/06]
- 徒弟不再认师傅,赵看来是玩完了 [2015/12]
- 布劳恩为何向美军投降? [2014/01]
- 西门庆性交地点的变换 [2015/07]
- 二战时法国女人和德国军人 [2014/11]
- 韭菜的生长特性 [2014/08]
- 中国生产的大飞机,我绝对不坐的 [2015/11]
- 中国社会更安全吗? [2018/04]
- 奥本海默受到的待遇 [2014/11]
- 从俄国拒卖中国战略轰炸机扯起 [2015/09]
- 广场舞兴起的根本原因 [2016/10]
- 对北朝鲜疯子可以这样选择 [2016/02]
- 女人不识路 [2016/08]
- 长春被围后百姓的惨状 [2017/12]
- 气候大会怎么不邀请郎咸平参加? [2015/12]
- 事故是车子没有停定导致的吗? [2016/08]
托克维尔1835年对美俄二国的预言
托克维尔于1831-32年在美国进行了9个月的考察。回国后,于1835年出版了《论美国民主》(第一卷)。
在该书的结尾,他是这样对美俄二国作出预言的:“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像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
这两个民族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壮大起来。当人们的视线只顾他处的时候,它们突然跻身各国之前列,而全世界也几乎同时承认了它们的存在和强大。
……,唯独这两个民族,正沿着一条还看不到止境的道路轻松而神速地前进。
美国人在与自然为他们设置的障碍进行斗争,俄国人在与人进行搏斗。一个在与荒野和野蛮战斗,另一个在与全副武装的文明作战。因此,美国人的征服是用劳动者的犁进行的,而俄国人征服则是靠士兵的剑进行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人以个人利益为动力,任凭个人去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不予以限制。
而为此目的,俄国人差不多把社会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一人之手。
前者以自由为主要的行动手段,后者以奴役为主要的行动手段。
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像受到了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自主世界一半的命运。”
无论你信奉什么样的理论,无论你怎么理解托克维尔的话,他描述的结局在一百多年后,大致兑现了。我并不信奉什么历史决定论那样荒诞的“理论”。那是对科学一窍不通的家伙,拙劣模仿牛顿力学——仅是微分方程在某种范围内描述的自然现象,胡乱推出的胡话。但在一定条件下,历史在某种阶段上,在某种范围内,大致符合某种“决定论”。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俄罗斯的崛起和二战的经历有绝大的关系。这又和一战后,英法残酷对待德国人民,获得荒谬的战争赔款,从而导致希特勒上台,进而德国侵略苏联有直接的关系。丘吉尔极力援助苏联,拉老美抗德,才有现在这样的结果。托氏预言大致准确了,并不意味着托氏会预言到这些事件的细节。更不意味着希特勒的出现是什么“事先预定的”。那是极其荒诞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仅能接受的是:历史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大致的走向符合某种“决定论”。其他条件下,则历史根本不是决定论的。今天的科学理论对此点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托氏考察美国时,年仅25岁。持续的时间是9个月。他并没有在美国找“枕头词典”。一个对社会现象敏感的天才观察,胜过当地浑浑噩噩的僵尸亿万倍。那种认为,美国大街上的人就认清了美国社会,那是智力低下到何种程度的人才会作那样想。
不要忘记了,当托克维尔作这样的预言时,世界上许多国家正以看笑话的心情,等待着美国彻底失败时刻的来临。而俄国正是一个贼眉鼠眼、四处出击的欧洲僻野的乡巴佬。
托氏的著作是不朽的。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