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区效应降雪与忽悠

作者:深山兰  于 2014-11-25 03: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谈天说地|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关键词:湖区效应, 降雪

湖区效应降雪与忽悠

 

网上,经常有人拿老美五大湖区的降雪照片胡扯,一会儿惊呼:吓死人啦!一会儿气候变冷,还是变热的。这完全是忽悠天真的读者。

 

湖区效应降雪,只是某些地区的天气现象,和某些的气候变化与否的特征,完全没有关系的。

 

所谓的湖区效应,指的是:在一定大的湖区,冷气团经过没有结冰的湖面,吸收了足够的水蒸汽和热量。当这些暖湿气团被吹到下风出岸边后,遇到合适的条件,以降雪的形式落下。

 

这种现象,以美国的五大湖区最明显。俺以农民的眼光叙述一下这个现象的来由。

 

地球上的降水,一般是携带了足够水汽的气团,降温后,才可能出现的。降温一般是气团遇到障碍物上升后导致的;也可能是遇到冷气团,暖气团被降温,一般还伴随着上升。前者称为地形降水;后者称为锋面降水。

 

影响湖区效应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冷气团掠过湖区水面的行程必须大于某个值,才能吸收足够的水汽和热量。一般这个数据是100公里以上。太小的湖,对于这种效应基本没有作用的,所以,中国把它翻译成“大湖效应”。

 

北美大陆两岸的山脉像一个倒八字形。中部广阔的平原,地势低矮。秋冬季里,北冰洋形成的极地冷气团,很容易随着中间的广阔平原掠过五大湖区。在高空气流的“牵引”下,气团多数是以西北风的形式掠过湖区的。在下风处岸边(就是东面和南面),遇到冷气团及地势抬升,最后产生降雪。

 

经过湖区后的暖湿气团,能否产生降雪,取决于高空气团的温度和湖面温度之差。现在认为,湖面温度与气压850mb(大约是1500米高度)处的温度之差达15-25摄氏度时,最容易产生降雪的。具体说,大气温度递减率和对流深度直接影响降雪量。递减率越陡,对流深度越深,湿度越大,则降雪量越大。还有别的因素起作用,俺农民对那些概念理解不了,就省略了。

 

冷气团掠过湖面,像一条传送带把湖里的水输送到附近的岸上,并且持续时间会很长,所以,积累的雪量会非常惊人!

 

湖区效应降雪仅在一狭小的条状地带发生的。一般不超过40公里,最多不超过160公里的。若只看着照片,把这样的降雪想像成大面积的情况,大错特错啦!

 

五大湖区的降雪带如下。

 

1,湖区效应降雪的地区,很自然,这是统计结果

 

2,详细的分解图。这也是统计结果。

 

 

美国密执安半岛(外部轮廓像一副棉手套的临近小手指的部分)平均年降雪是635——762厘米。湖区效应降雪最多的城市是纽约州的Buffalo Rochester。前者的年降雪记录是2700厘米;而后者的记录是2635厘米。降雪量折成降雨大约是10:1,也就是说,Buffalo年降雪就折成达2700毫米的水量!

 

想搬到那些地区去住的人,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的,大雪盖住了整栋房子时,如何行动。

 

用这样的降雪照片,惊呼如何得了,那纯粹是忽悠人的!更有傻子,惊呼什么气候(连概念“天气”和“气候”都分不清的可怜虫!)变冷!傻子说昏话而已!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3 回复 mayimayi 2014-11-25 09:47
谢谢介绍 !
看来, 你懂 !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16: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