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姑娘”一词扯起

作者:深山兰  于 2015-8-1 02: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谈天说地|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关键词:姑娘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从“姑娘”一词扯起

 

 

俺曾经扯过,老外学汉语,当他学到“姑娘”一词时,很是困惑:是“姑”还是“娘”?答案是:既不是“姑”,更不是“娘”,而是和她们差了两辈的关系:女儿。当然,“姑娘”一词还有年轻女性统称的意思。

 

这二个字“姑”和“娘”都是形声字。“姑”字出现的较早,本意是父亲的姐妹。这个意思,今天通常用叠音字“姑姑”来称呼,当然,也简称为“姑”。这个词义的一个变种是:称丈夫的姐妹分别是“大姑”、“小姑”,有时在“大姑”前面加个“姐”字,这是表明同辈的标识符。但好像没有叫“小姑妹”的(犄角旮旯的方言不算)。也用“大姑子”、“小姑子”。在这个用法时,“姑”字发音要稍有变化。其变化的幅度,各个的方言中都有所不同的。“姑”字还有一个意思是“婆婆”,这和今天许多地方的用法不同。

 

“娘”是后起字,主要指年轻的妇女。“娘”有“母亲”的意思,那是在唐宋时代才出现的。把年轻女人的通称“娘”字变成了自己母亲的称呼,也许有想把母亲说成是年青之意,让她老人家听着舒服的感觉。

 

把“姑”和“娘”连缀在一起,表示女儿的意思,那更晚了。单独的“娘”字在汉语中,从来没有“女儿”的意思。当然,你如果在某处找到一个孤例,那也是可能的。你到各种方言中去寻找各种称呼,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只是我对方言的词汇了解太少,无法去扯。日本人把汉字学去后,演变成“娘”是女儿的意思。日语教材中,为了强调这个用法,造的一个句子就是“我娘今年7岁了。”中国人看后,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你娘今年才7岁?

 

看日本的汉字,有时很有趣的。日文的tsunami 一词,日文汉字表示成“津波”。这个有点意思。“津”字本意是渡口。“天津”的本意是天河上的渡口。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二人,靠床上伺候武老太婆而红得发紫。张氏二人住的地方就叫迎仙院,武老太婆把她面首想象会像仙人一样红颜永住,他们好逍遥快活。可惜,这样的日子不长。后来,以张柬之为首的人发动军事政变,将张氏二人逮捕,就在“天津桥”上被斩首。“张易之”对“张柬之”。一个要易之;那个就柬之。看来,武老太婆要把自己和面首和牛郎织女相类比,“天津桥”就是天河上的一座桥,可那座桥最后变成了张氏兄弟二人的奈何桥!

 

日本人把这个汉字的字意还是把握的很准。发生海啸时,靠近海湾的河流附近的渡口,河口附近及港口最容易被海啸的波浪侵害。所以,他们把海啸产生的有害波浪叫作是“津波”。

 

汉语的词组并不永远是统一及趋向合流的。比方说:父母亲把自己儿子的老婆称为“媳妇”。有时丈夫也把自己的老婆称为“媳妇”。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误会。解决的办法是:某些地方的方言里,丈夫把自己的老婆称为“媳妇儿”,发音儿化,并且把“妇”字的发音作了变调。当然,父母亲可以把儿子的老婆可以称为“儿媳妇”。

 

我小时候看什么古书小说,有一张插图,旁边注有:秦叔宝见姑娘图。我当时奇怪:这是那个姑娘?后来,才猛然发现:那是他姑姑的意思。不过,民间的口语里,在称姑姑的“姑娘”时,一般把“娘”字作变音处理,把它发成很重的音;而通常的“姑娘”一词中的“娘”字发轻音,不会重读。这就是试图在发音上有所区别,以免误解的。

 

如果你观察一下,相距很远的方言里,某些字的发音有继承关系。例子可以找出很多的。像“药”(yao)在某些地方发yue;“学”(xue)发xiao。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继承关系。王力先生的《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稿》中专门谈汉语中韵母和声母是如何演化的。我可没有兴趣搞懂。他用的是语言学上的国际音标。俺看那玩意儿,比数学还难啃。

 

中国现在研究那类东西的人,水平太烂。许多方言中,许多的发音和词汇都有交集,或者继承关系。但他们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只是经常扯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异。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0 回复 kzhoulife 2015-8-1 02:48
扯的有意思! 现代汉语中没有kei这个音, 但我老家"克" 和"客"这两个字, 都说成kei这个音。
1 回复 lanlimin 2015-8-2 09:48
"秦叔宝见姑娘"的姑娘,的确就是他的姑妈,也就是他的表弟罗成的妈妈。后来这个字眼的含义也并没有改变,奴隶们称呼未婚的青年女主人为"姑娘"亦即"姑妈",﹣﹣意思是自动把自己的奴隶辈份降低一辈。以此类推,已婚的青年男主人是"爷",如红楼梦里的贾链,已婚的青年女主人是"奶奶",如王熙凤。至此,奴隶们自动低了两辈,连未婚的青年男主人如宝玉和贾环也都是"爷"(少爷)。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小女主人还居然能从姑娘降格为"小姐",虽然是"姐",也不过与奴隶们同辈。但这里大概也有其它因素:女孩子们喜欢"萌",当"姑娘"嫌太大,怎么办?给奴才们当个姐姐吧!然而一旦结婚,立刻跃进两辈而成为"少奶奶"。作为家长的男主人称为"老爷",其配偶称作"太太",﹣ ﹣奴仆们低了三辈。再往上,当然是"老太爷"和"老太太"了。久而久之,客人上门时问看门的奴仆:"你家老爷在家吗?"或干脆说:"老爷在家吗?" 问及朋友的孩子们,说:"姑娘多大了?""少爷上学了吗?"等等,都是模仿奴仆口吻的客气话,变成了习俗,就好像问一个孩子:"爸爸在家吗?"指的是他爸爸,不是问话人把自己降低成了朋友儿子一辈。更到了后来,人们不知就里,随口说"我太太","我姑娘",意指我的妻子和女儿,决不会被人误解为我的曾祖母和我姑妈(即秦叔宝的姑娘)。有意思的是,小姐和姑娘两个词向来是混用的,比如红楼梦里的林小姐和林姑娘是一个人,可惜小姐这个干净字眼被当代中国人玷污毒化了,自此没人喜欢被称作小姐了,有点可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8: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