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眼中的中国学生

作者:深山兰  于 2016-3-6 12: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谈天说地|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评论

关键词:罗素, 中国学生

800x600

罗素眼中的中国学生

 

 

 

罗素于1920年至1921年在中国讲学。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是这样评价中国的学生的:“我们俩所作的演讲中,大部分是讲给学生们听的,他们热情而又渴望获得知识,但是他们所知不多,缺乏训练,而且很懒,梦想着别人能够把知识灌进他们的大脑,而自己可以毫不费力。……。中国人绝对有礼貌,喜欢阿谀奉承,但你仍会觉得他们很神秘,说话含蓄,他们相互之间的对话经常让我们不知所云。”

 

罗素描述的自然是和他打交道的学生的大概印象。

 

他说那时的中国学生缺乏训练,原因是当时的学校实行西方式的教学还不成形,支离破碎。至于他认为中国的学生很懒,自己不想进行思考。这种现象大概和中国的传统有关。中国自古就是学生只会背别人的书,只加以重复就行了。像罗素进行的那种哲学思考,当时的学生中大概很少有人具备提出像样问题的能力。在罗素眼中认为他们自己根本不想费力气,那是很自然的事。

 

这种情况在今天改变了吗?我看大概和几十年前是一样的。中国学人写的教科书,我看起来是很不舒服的。他们只会把“正确的”的观点一叙述,就完事了。别人的教科书中描述科学家们怎样思考的那些文字,统统被他们过滤掉了。所以,那样的教科书,让人看后,越看觉得越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越学越糊涂。

 

唯一有点不同的地方是:今天的某些人多了一点狂妄和无知。他们在和别人争论时,甚至连别人的要点是什么都没有搞明白,就胡言乱语一通。在网上,那些具有什么博士头衔的人的某些表演就可说明这一点。一个人对于别人的观点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首先是抓住别人的要点是什么,针对提出赞成或者是驳斥的意见。这是一个学人的基本功。在科学上,一个打中要害的反驳意见经常是极有价值的,可以使提出者作更深的思考,乃至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它更又道理。但若连别人的观点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胡打一通,那样的反驳根本不值得去看。

 

罗素后来说“中国人绝对有礼貌”,因为那时的学生还具有传统的修养,文质彬彬,就是装也是装得很像。对于此点,今天几乎是荡然无存。动辄像泼妇一样开口大骂。真是斯文扫地。

 

这不能不是中国的痞子社会留下的后遗症。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0in;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总裁判 2016-3-7 00:18
中国痞子社会留下的后遗症:正能量支配下的痞气,匪气和霸气。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1: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