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美多汁的仙人掌梨 [2012/06]
- 舌尖上的南加州美食之四:云南过桥米线 [2013/10]
- 梦幻般的2013年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男士慎入) [2013/12]
- 美的拥有之二: 厕所里的艺术 [2013/06]
- 舌尖上的南加州美食之一:粤式饮茶 [2013/06]
- 拒捕从严 [2013/10]
- 舌尖上的南加州美食之三:韩城烧烤 [2013/08]
- 独特新颖的2015年度美国加州糖花蛋糕赛 [2015/03]
- 啃我吧! 恨我吧! [2012/12]
- 请投李万晴一票 [2013/08]
- 舌尖上的南加州美食之二:法式甜品 [2013/07]
- 美国洛杉矶元宵节的乳猪龙虾宴 [2013/02]
- 事实胜于雄辩 [2013/03]
- 犹太人与华人 [2011/09]
- 躺着也得罚票 [2013/08]
- 向邪恶挑战的妇女们 [2012/03]
- 征求意见---你喜欢哪条裙子? [2011/05]
其实,用脚投票原因很简单。一是贫穷,一是没有自由。虽然现在这"逃港潮"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终于结束了。但是,大陆富人在港买房子移民香港,在大陆上网得翻墙也算是另一意义上的逃亡。
从柏林到深圳,大逃亡留下怎样的教训?
*专制就是一堵墙*
1989年6月4号,至今仍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如铅一般坠痛,而对东德人来说,89年11月9号柏林墙的倒塌所带来的自由 欢歌至今仍然在历史的上空回荡。数以万计的东德人在22年前的今天,穿过当年需要用生命为代价才能跨过的世界上警备最森严的高墙,尽情地呼吸自由的 空气。
在距离柏林8900多公里的中国深圳那个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这些群体事件被历史称作“逃港潮”。其规模、其惨烈、其震撼丝毫 不亚于柏林大逃亡。 多种资料来源显示,从1954年到1979年的25年间,深圳附近就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逃亡香港的浪潮,分别是在1957年,1962年,1972 年和1979年。共计56万人,成功逃出者14.7万人。如果把小规模的出逃计算在内,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逃港人数多达百万。1979年的逃港潮最为惊心动魄。当时有传言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会实行大赦,十多万来自各地的民众聚集在深圳和香港的边境地带,形成汹涌的人潮。他们不顾边防军的鸣 枪示警,拖儿带女,强行越境,前往香港。第二天,深圳湾海面上漂浮起几百具尸体,无声地展现出中国人用脚投出的庄严一票。他们在香港的繁荣和自由以及中国 的贫困和专制之间,做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勇敢选择。
*活命就得拼命*
逃港者大体通过三种途径实施他们的逃亡计划:走路,泅渡和坐船。
偷渡者多数选择泅渡。他们从蛇口出发, 经深圳湾,顺利的话,游泳一个多小时就能够进入香港新界的北部。但是这一个多小时的泅渡对体力和游泳技术要求很高。许多家庭都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练习游泳, 为的是将来可以逃到香港。除了体力和技术外,偷渡者在寻找救生设备方面是各展奇才。有人用汽车轮胎,有人用救生圈,有人用乒乓球,还有人为了躲避搜查而把 上百个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出逃都是以生命做赌注的一次冒险。中国政府把逃港者视为“叛国投敌”,不听边防军命令的随时都可能遭到击毙。
1987年,一位港商在深圳罗湖区的酒店落成典礼上讲话的时候泣不成声,用脚跺着地告诉人们,20多年前,他的父亲背着他逃港,眼看就要过河了,但是一颗子弹打来,父亲倒下了。为了纪念父亲,这位港商把酒店开在了父亲遇难的地点。
LIFE 逃港死难者的坟
*出逃者众,成功者寡*
不能游泳的人只有选择陆路。为了躲避官府的尾追堵截,逃亡者往往要走偏僻而艰险的路道。据当事人回忆说,1962年逃奔香港的数千人走到一个山涧时刚赶上暴雨。山洪过后,只有200人侥幸脱险。
香港物业大亨叶小明当时就在其中。11岁的叶小明随妈妈一起逃港。妈妈把他托上树杈后落入洪水而亡。叶小明为了不负妈妈的期望而改名为叶争气,经过艰苦奋斗,终在香港业界取得了成功。
*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卷入逃港潮*
1967年7月,北京红卫兵领袖朱成昭和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南下广州,被当时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定性为:"偷了地质部国家机密,企图偷越国境。"当时,从广东偷渡到香港的有十几万人。有偷渡成功的,像著名音乐家马思聪,也有被抓回来的,被定反革命叛国 罪,判刑15年到20年。
朱成昭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红卫兵组织首都三司的总司令,当时首都红卫兵三司如日中天,和中央文革有密切的关系,一度被认为是代表中央。首都三司领袖朱成昭叛逃道在西方无疑是爆炸性新闻。此外,朱成昭南逃的时候还带走了叶剑英的公主,当时也是红卫兵领袖的叶向真。
根据有关文革的史料介绍,周恩来亲自派公安部副部长于桑到广州把朱成昭和叶向真抓回北京。朱成昭、叶向真和许多红卫兵三司领袖被隔离审查。有的三司头头被逼跳楼自杀。
逃亡之路洒满了血和泪。东德是这样,深圳也是这样。是什么原因把人们逼上了这条不归路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贫穷,一是没有自由。那年代,深圳一个农民一 天的收入约为7毛钱,而香港农民的收入是70港币,相差100倍。到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均收入是134元人民币,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 是1.3万港币,相差还是100倍。
人是会劳动、会创造财富的高级动物,仅仅是贫穷还不至于把人逼上绝路。真正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共产党剥 夺了广大民众的几乎所有个人权利和自由。他们中很多人就是因此而陷入绝望,决心铤而走险。由中国青年报记者陈秉安撰写的报告文学《大逃港》提到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亡香港的典型例子。马思聪的出逃掀起了持续10年的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知识分子逃港浪潮。
逃港潮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终于结束了。但是,逃港潮和柏林墙所揭示的道理并没有过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走向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要长治久安,人民要安居乐业,还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让人民真正享有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罢工自由等各项权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纪念柏林墙倒塌22周年和回顾逃港潮的前因后果才具有了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