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喝玩乐看上海(吃喝篇) [2018/04]
- 国内心情随拍 [2014/11]
- 国内心情随拍2(上海篇) [2016/08]
- 纽约地铁众生相(二) [2016/05]
- 我在纽约的蜗居 [2013/09]
- 上海的小吃和上海人(二) [2013/04]
- 老妖精 [2012/12]
- 上海的小吃和上海人(一) [2013/03]
- 吃喝玩乐看上海(玩乐篇) [2018/05]
- 上海的小吃和上海人(三) [2013/06]
- 纽约地铁众生相 [2015/08]
- 上海心情(四)喜欢的饭店 [2012/09]
- 上海心情(六)再说餐馆小海小鲜 [2012/10]
- 021上海菜 [2012/10]
- 上海印象之风流倜谠郭老板 [2012/09]
- 上海心情(八)老饭店 保罗 和记小菜 [2012/11]
- 我在上海的蜗居 [2011/08]
- 上海印象之寻常百姓生活(下) [2013/12]
- 一个独居女人的精彩(四) [2010/01]
- 上海心情(七)三峡移民的餐馆 [2012/10]
- 上海印象之寻常百姓生活(中) [2012/11]
- 上海人的生活(中) [2011/09]
- 要回国的朋友请注意 [2011/02]
- 上海印象之音乐茶座 [2012/09]
80年代来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各个都是精英。只是限于当时的情况,差不多每个人来美国时,身上只带有在中国人民银行兑换的60元美金。好在或多或少都有奖学金,学习还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租房子就必须得尽量节省。 我们住的这栋房子,因为靠近纽约城市大学(City College),整栋楼住的大多是来美国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来自或读过中国各地的名牌大学,年轻,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据说,在上世纪的20年代,哈伦姆曾经很是辉煌——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有钱的犹太人,这从那些建筑的漂亮结构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是后来不知道的原因,也许是经过了经济大萧条,犹太人渐渐地退出了这块地区,到了60年代,这里就完全被黑人占领,形成了今天的哈伦姆。在我住在哈伦姆的这些年,你走在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烧毁的,或是年久失修被废弃的房子。这些房子的窗户上有的横着钉满了木头板子,有的则张着被大火熏燎得墨黑的大口。我有时从那些被废弃的建筑门口望进去,甚至可以看到那高高三楼斑斑点点的天空,建筑里面被人扔满了垃圾,成了吸毒者的乐园。
我们住的房子在西145街,靠近A车D车的地铁站。走上石头的阶梯,有镶着玻璃的大门。我们的家在二楼,楼梯左右都有一扇门,我们住在左边的那扇门里。进门后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沿着走廊排着大大小小六间房间。林琳的画室占用了靠街的最大的房间,这间房间有着高大的窗户,天气好时充满了阳光。其余的房间也有窗,但由于紧贴着隔壁建筑的外墙,在家时必须得开着灯。厕所在走廊中间,而走廊另一头到底是厨房,厨房的窗外是防火梯和天井,从窗口看出去,可以看见好几栋建筑的后窗口。
等到安定下来我才知道,这里的房租非常便宜。也许因为这样,房东从来不装修房子,房子和走廊里墙上的漆一看就知道重复涂了有无数层,最后涂的那一层也因为年代久远而变了色。这套公寓里由于住的全是男学生,厨房里乱的一塌糊涂,手指头大小的老鼠成群。但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远还没有兴起豪华装修之风,所以,这一些并没有烦扰到我,我只是高兴地意识到;我有自己的家了!(待续)
林琳和朋友坐在我们的大门的台阶上。你们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哈伦姆建筑,尽管很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