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唐宋

作者:belgiumchina  于 2011-1-21 05: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先秦两汉唐宋

           口语八百句

        (比利时   杨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之音英语教学节目和编发的教材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成为英语口语教学最为成功的范例。九百句英语,语言优美动听,涉及美国日常生活英语的所有方面,难能可贵。

其实,任何一种语言,都不需要九百句才能与其他人沟通。孔夫子选编诗经也不过三百篇,后来人们传诵的唐诗三百首,也只取之于几万首现存唐诗中的一小部分,已能使至今有文化的中国人记忆犹新,脱口而出,至于古文观止选用的文章在浩若烟海的典籍中也只能是沧海一粟,成为范例的经典文章不需要太多,只要精萃而已。

所以,学习英语九百句便可以横行天下,做相当好的沟通,即使是这样,也不是所有中国人学得好英语,这里包含的因素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常人若以学而时习之,或者荀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李白铁杆磨成针的态度,学几句外语,甚至几门外语都是做得到的。至于汉语甚至古汉语,更是如此,所谓挟泰山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但是语言做为人类沟通与思维的工具,从婴儿呱呱落地,到后来呀呀学语,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在古代文明和语言发展过程中,汉语汉字的承继和强大生命力,成为长久奇特的现象。如果有人说曾经有过历史辉煌的古埃及文字还有其它一些古代语言古代文字,已成为废弃而不再具有日常普通使用价值,而只具有学术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的话,那么中国古代汉语的文言文却在近五千年有记载的历史延续中,却始终是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几乎成为绝无仅有的现象,所以说,断定文言文就是死去的语言文学是完全错误的判断。

从古代汉语也就是现在说的文言文,到现在的白话文学和日常生活用语,都是一种纵横交错不绝如屡的关系。最明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成语典故在口语中的表述,还有《论语》中的夫子自道,甚至易经里的言辞,诗经以及唐诗中的句子,在现代人的口语中比比皆是。从先秦两汉的唐宋文学典籍中,编选出几百句,例如三百到五百,八百到一千句古代人用的文句,就可以恢复当年先人对话的方式,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想像和实验。至于元明清以后文字语句,与我们今天的口语就更为接近,就算朗诵《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样的小说,现在的普通中国人都听得明明白白。唐宋传奇和话本也是这样,更不用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手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

如果推及到最早见之于文学的实物甲骨和上面的文字,当代人也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例如古代的天气预报占卜,就有雨自东来,雨自西来,雨自南来,雨自西来这样的意思五千年前的许多句子,不用注释,现代人就能听懂,更不用说《战国策》《史记》中精彩浅显生动的对话了。有许多民族人们可以举出例子和国家的语言在古代曾经存留过而现在完全成为死亡的文字和消失的语言,都可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经过专业训练又有一定学术基础的中国文科教师说出文言文就是死去的古代文字,就成为天大的笑话,因为延绵不绝的中国语言文字几乎独一无二,甚至相当不同于古希腊语和现代希腊语,古希伯莱文和现代希伯莱语。

打开一本《圣经》,就少不了犹太人和以色列的记载。以色列的犹太人被驱散于各国之后,虽然有自己的宗教,但他们的后代已溶于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社会语言环境内,他们或者说英语,或者说俄语,或者说波兰语,甚至说汉语。只有少数,也就是一部分移民美国纽约等地的犹太人还保持说意迪什语,并用这一类语言书写的文字出版书籍报到,这是犹太人的语言和东欧语言的混合物。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犹太人后裔,他是讲德语和英语,马克思讲德语、法语还有英语,但这个犹太思想家是断定不讲希伯莱语的。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几千年来,犹太人在宗教仪式和祷告中保持自己的语言传统,犹太人的多数是犹太教的信奉者,希伯莱语和文化依然流淌在他们血液之中,只不过当年的焦悴使它不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一情形在一九四七年以后犹太复国重建以色列的过程中大为改观。以色列的犹太人从世界四面八方陆续回到他们的祖国,重新拾取了祖先的语言,它们的语言发音、语法文句和典籍,都被保存和发掘出来,重新推广,广为使用。也许来自各国的犹太人最初在以色列不得不讲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波兰语,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讲自己的希伯莱语了。

中国人则不需要这样,现代中国人讲的就是祖先的语言,书写的就是祖先的文字,只不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有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所以现代中国人讲普通话写白话文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编一本《先秦两汉唐宋口语八百句》推而广之,所有参加训练的人就会轻而易举地用古代先贤的语言交谈。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以前记载的在欧洲的一些汉学家只能用古代汉语和现代中国人说话,或曾有一段在中国传教的外国神甫用浓重的中国方言交谈。

中国古代汉语的口语其实广泛存在于各地方言之中。中国的闽方言、粤方言,吴越方言等等,保留了大量古代先人用语和发音。如果要研究古代中国人自汉唐以来所用口语,我们至少还要东渡日本,研究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和日本各地口语的迁沿,其中也包括大量中国古代口语。这种情形在韩语也就是朝鲜话、越南话都存在大量活生生的实例,研究中国古代口语怎样影响了现代中国和亚洲语言,不作这番考察是不行的。韩国人的文化习俗和申报非物质后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和习俗文化对该地区影响,同样是唐代以后才建立王国的越南,在久远的年代里受中国皇帝的辖制和孔孟之道的约束,只是近代法国进入印度支那,才改用拉丁字母。越南人在大量的词汇和口语中,保存了先秦两汉唐宋以来的中国口语。所以说文言文就是死去的古代语言文字,是一个不假思索的妄断。

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一样精彩,这是一个生生不息斑斓绚丽文化现象。在西方,热衷于治学研究的专家们已经陆续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典翻译成西方文字出版,他们认为研究当代中国思潮,必须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开始,因为中国语言文字的应用延续扩及了五千年从毛发到骨髓都浸透了历史的沉淀,这是沫不掉的基因。笔者认识的法国著名汉学家,先后翻译了《列子》《淮南子》《楚辞》《荀子》,都在法国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影响甚巨,这位朋友五年前在巴黎和我会面时说,他只讲古代汉语,也就是说除了用法语交谈外,他是用古经和我用普通话交谈的。一言一蔽之,夫子之言,举一隅可及三隅,汉唐文化及于外藩,及于夷蛮,言之鉴鉴,与之其乐,有朋自远方来,切磋琢磨,以至于手舞足蹈,其乐也陶陶:曰诗云子曰,曰之乎者也。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1: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