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说与呓说

作者:belgiumchina  于 2011-2-8 07: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2评论

 译说与呓说

                ·杨 明·

  熟练的口头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业的同声传译更需要长时期的训练。译事三难信达雅,诚载斯言。

  二十多年前,中国对外开放不久,有关国际组织和外贸部从北京派来外国专家作报告,讲的是英语,当时请的翻译是大学二位教师。一位曾经长期在海员俱乐部和外轮供应公司工作过,与外国人打交道有经验,翻译起来挺顺利,经过普遍优惠制报告上有一些生僻词汇,但不至于出丑,但另一外语教师,职业是教英语,由于没有实际翻译经验,所以在会场上翻译的就不顺利,主要是他听不懂,所以也就无从用汉语解说出来,台上台下不知所云,皆为之难堪难受。

  那个年代,国门刚开,有经验的外语人才不管在内地还是沿海都不够,而学过课本上的外语,而无专业训练无实际经验,就很难胜任工作,为了某些利益而滥竽充数的也大有人在。在北方一次国际工业工具展上,一个近六十岁的人被领导带到德国人面前,但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紧张,伸长耳朵仔细听外国人讲话,还是翻译不出来,他的领导问他:“你到底懂不懂啊”!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那时的经贸洽谈会上,现在情况有多大改观,不得而知。翻译水平知识不同,翻译结果完全不一样。

  有一位早年在日本留学的作家和学者也曾学过英语,他在一本书里写的回忆中提到,有一次让他翻译英语电影对白,他居然一句都没有翻译出来,也是在放映场当众出丑,能听懂每句电影中对话哪里是一件容易事情,这需要语言生活环境中的培养历练。

  前些年,一个中国代表团到法国巴黎访问,那时还是市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接待了代表团,可是随团翻译几乎一句话也没翻出来,直到希拉克说了一句法语挺难啊,他才只听懂这一句,于是对在场中国人说,法语真难啊!引起在场中、法人士哈哈大笑,是驻在的官方外交代表团的翻译出场救急,才解了围。

  看来,真学与假学,真懂与假懂完全不同,有许多人在国外生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是听不懂说不通当地语言。即使受过一定训练,但是生活经验不足,翻译依然可能变成呓说。

  曾有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从中国来到比时利,而时任翻译者是一个年轻人,有一句话他翻译后感到没有把握,于是问听众,这句话翻译的对吧?这倒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过当时他把法语翻成汉语意思恰好说反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翻译当然也可能出错,但是重要场合的专业翻译水平就应当很高,不然译说就会成为呓说,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在清代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条约中,就有中外文不同文本说法相去甚远的例子,这里也有翻译水平错误造成的谬误。

  至于普通商业合同,还有谈判,以至于广告翻译,也都容易出错,有些翻译错误,其实是由于中文意思没弄懂,译成自然成了不知所云的呓说了。

  在比利时,由于这个国家的主要语言是法语和荷兰语,当地的许多居民不懂对方的语言。历来军队指挥和法律实施,由于语言的不同,造成当事者们的极大困惑,曾经有荷兰语区佛拉芒人驾驶管理的火车开往法语的瓦隆区,在双方发现有相对行驶车辆由于错误造成火车相撞事故时,由于双方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而又互相不明白对方确切意思,造成本来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出了大漏子,那时对方的一切表示无异于呓语,可见问题有多么严重。

□ 寄自比利时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笑臉書生 2011-2-8 14:45
受教也
3 回复 歷史學子 2011-2-8 14:58
增長见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7: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