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音

作者:belgiumchina  于 2011-2-9 03: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乡 音

                ·杨 明·

  人就是这样一种特殊而又奇怪的动物,生活在大山折绉里的小村庄,没有电,没有方便的交通,却想像山外的异样生活。也许,大多数人都走不出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世世代代重复着一样的生活节奏,说着相同的土语,这不仅在非洲,在南美洲,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且不说深山老林的偏远乡村,就是大城市的周边,也还是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那里的人们,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不是都有想往外面的世界,改变命运轨迹的想法。只有一部分人离开长久生活的穷乡僻壤,到城市去甚至到很远的异域,有的颠沛流离跨洋过海,去海外闯荡,去一个完全不讲家乡话的外语世界谋生。长久生活在异域他乡的人,是不是已经溶于当地社会生活,讲家乡话的机会都会减少,除非是和来自家乡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多人即使生活在国外,也拒绝学习当地语言,理由和原因是各式各样的,只有大量聚集了同一地区的同乡,生活才相对便利。方言毕竟是一方之言,不能和各地各国不同民族交流。

  来自东南沿海同一村庄的二家人,他们的下一代讲的是不同语言,一家依然用方言带大孩子,另一家用普通话和孩子讲话,等这二家的孩子见面时,他们无法用中国方言或普通话交谈,只能用外国话作简单的沟通。会讲普通话,可以和海外更多华人交流,将来回国也没问题,但是只讲一个村庄的方言,困难就增大了。尽管现在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英语主宰了世界,世界各地许多民族语言文字在加迅消失殆尽,但是一些地区的方言还是表现出顽强的存续能力,中国许多地方从南到北在许多县境不同村庄,方言的差别使人们不得已选择第三种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来交谈。至于过去较为重要的语言文字,例如清代以后盛行的满文满语,现在几乎消失。

  比利时这样的欧洲小国,官方语言是法语、荷兰语,以及德语。语言不仅是文化问题,也不仅是日常生活问题,也是形成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特殊原因。瓦隆人生活在南部都讲法语,方言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而北部的佛拉芒地区,佛拉芒各地方言也是荷兰人所不一定能听懂的。

  至于中国,幅圆广阔,五十六个民族基本都有各自的语言,即使是汉族,在各地讲的也是不同的方言,像上海这样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居民依然不肯放弃用本地语言交流。这和八大菜系有点类似,语言特色表现出地区风味,口味不同,口音也就有异。

  北方的海外游子,何尝不想吃一碗炸酱面和一盘水饺,一解思乡之情,南方的家乡菜和小吃,对南方人来说也是一样重要。改变食性和改变乡音,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习俗使然,文化使然也。

  怀恋故土乡情,是对生命成长过程,已往标识的追寻,它的记忆刻划上童年的语言完成。古代的四面楚歌,可以涣散项羽八千子弟兵的意志,可见乡音的力量,或许那就是对母亲呼唤的记忆吧!

  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不就是未改的乡音将两个人思亲的感情打成一片?

  少小离家老大还,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从来?

  千呼万唤的乡音,可以是一首诗,一首歌曲,也可以是一段新闻广播。

  在国际航空航运发达的今天,地球变成村庄随遇而安的人们还要不要问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其实,当飞船和卫星在浩渺的宇宙环行时,地球也就变成人类的故乡。

  科学家用射电天望远镜了望太空,或者试图记录辨识卫星传回记录的声音,都无法证实,在太多亿星球亿万光年之外,还有没有人类这样偶然奇异的存在,人们渴望听到乡音,更渴望寻觅知音,永远永远。

□ 寄自比利时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海外愤青 2011-2-9 05:38
请问杨明是楼主本人的笔名吗?可亲评论要求发楼主原创的帖子。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5: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