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毕加索自画像
)
我读过的多版本“毕加索”(比利时 杨明)
在金融危机乌云笼罩下的欧洲,人们依然为自己的艺术爱好付费埋单。目前正在巴黎大皇宫卢浮宫等博物馆举办的题为《毕加索与大师们》的画展要持续到今年二月,现在每天有8千人参观,如果要满足所有订票的全世界美术爱好者的需求,美术馆必须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这也正是他们准备实施的方案。
而与毕加索有关的各种出版物如潮水般地在圣诞节、新年前后湧向书市,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毕加索活着的时候就鼓励他的朋友撰写有关他的书籍和传记。成功的毕加索传记一版再版历久不衰。世界上用各种语言文字出版的毕加索传记和画册可以用浩若烟海来形容。
我读过其中的多版本、多语种的与毕加索有关的书。而现在又看到它们再版了。
我所翻阅的第一本毕加索传记是日文版的 。日文版的毕加索传记当然有许多作品插图,这是我少年时代阅读的各种美术学书籍当中的一种,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很少见的。
我所阅读的第一部法文版毕加索传记是非常精美的,作者是罗兰潘豪斯,他是毕加索的朋友,罗兰潘豪斯写的毕加索传原文是英语,法文版是译本。这本书的封面是毕加索的大幅照片,周边是紫红颜色。1986年当我第一次去英国伦敦时,偶然在书店发现此书的英文版,顿时产生“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英国和欧洲大陆在出版物增殖税上不同,书价比较便宜,这本书可读性很高,引人入胜,包括画家一生的重要经历,书中写到毕加索刚出生时不哭,接生的是他的叔叔,用雪茄烟冲着婴儿毕加索一喷,他才哇哇大哭起来。毕加索用的是母亲的姓氏,她骄傲地说,如果从事宗教,我的儿子也会成为教皇。西班牙人信天主教,但是毕加索却没有什么宗教神话题材作品。
当时我还在深入学习法语,又买了一本法文的译本,每天去布鲁塞尔大学医学院院长的家里,他的太太一有时间就和我一起朗读这本毕加索传记,一段一段地解释。她早年在大学艺术系学习,对毕加索情有独钟,她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可爱的男子,看他那烔烔有神的目光就知道他的聪明睿智,尽管他个子不高,但他的才华,他的富有,他的旺盛创造力,迷住了那么多漂亮的女人。毕加索的第一任妻子是俄国芭蕾舞蹈演员奥尔嘉,她曾对他说,如果有一天你超过了伦勃朗你就真的成为一个大画家了。毕加索在世时已经让作品进入卢浮宫展览,他的作品早已被俄国、法国、美国、中国以及许多大博物馆收藏,现在他的作品又和安格尔、伦勃朗、委拉斯魁兹、马奈等大师级作品一块儿正在巴黎展出,早已超出奥尔嘉的期待和预言。
我阅读的第二部毕加索传记是美国女作家阿丽亚娜.胡芬顿所写的《毕加索——创造与毁灭者》。这本书也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在谈论毕加索一生旺盛的创作精力的同时,也大谈毕加索的感情变迁和爱情故事。我也阅读了这本书的荷兰语译本,该书在1988年出版。
我阅读的第三部毕加索传记是多卷体书籍,精装英文书,作者叫约翰.李查德森,书名是《毕加索的一生》。这套多卷本传记的特点是将画家的一生经历、创作过程和作品分析糅为一体,不仅写的非常细致,而且分析透彻,对研究画家很有价值。只是需要读者有时间,有兴趣的一本一本地阅读。
我最喜欢翻阅的第四部毕加索传记是是英文版和法文版的《和毕加索生活在一起》。这本书的作者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未五十年代初和毕加索生活在一起的法国女画家弗朗索瓦丝.吉娄女士,最近她还以九十岁的高龄观看了目前正在巴黎举办的《毕加索和大师们》为题的画展。她当年结识毕加索时还是一个女大学生,而毕加索已经六十岁左右了,他们后来生活在一起还育有一子一女,这本传记写得引人入胜,故事不仅涉及到两人的爱情纠葛而且还涉及到那个年代毕加索周围的重要人物,包括毕加索和马蒂斯亦友亦师的关系,虽然互相学习但又妒忌竞争的故事。
毕加索一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他的成功包括多种原因,早年他跟当美术教师的父亲学画时进步非常快,素描和造型基础在十几岁就打得很牢固。他的父亲终于因为孩子超越了自己而放弃了画笔。年轻的毕加索从西班牙来到巴黎以后,没有按照其父的要求循规蹈矩,而是独立思考广泛结交朋友包括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和经营有方的犹太画商及收藏家。
毕加索善于吸收一切流派的长处。他吸收了原始艺术,非洲艺术,欧洲传统艺术甚至中国和东方艺术的精华,创造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他的创作也开拓影响了所有其他流派的画家,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力,一直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他早年的“达维翁少女”和后来反映西班牙内战的“格尔尼卡”等都成为不朽的名作。他晚年的戏笔也成为人们的珍藏,其作品的商业市场价格已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每幅以上亿美元计价。
毕加索的名字已成为一种产业标记,以毕加索为名的法国汽车也久售不衰嬴得很高利润,所有以毕加索命名的产品都由其长子保罗为家族经营。出版的“毕加索传记”书籍也不例外,成为一种赚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