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思绪 尚书政令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对当今社会治理依然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作者:belgiumchina  于 2015-8-26 01: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评论

哲人思绪   尚书政令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对当今社会治理依然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尚书

尚书的起源

尚书的名字有三种说法:一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二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三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

尚书这种古代典籍的一部分內容存在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其初始渊源难以考究。这不同于孔子论语的编撰整理和历代印行,司马迁的史记有孔子世家,讲得很清楚,而且论语是对话体,一问一答,孔子和弟子们音容宛在。

三千年以来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后百家争鸣,各种典籍汗牛充栋。比之尚书考证要相对容易。例如,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在谈到周礼已经慨叹难以迹寻,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也。如同甲骨文的发现和挖掘,使殷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王室谱系甚至社会习俗都有了实物的佐证.

由于考古发现,先秦部分典籍也有了实物的进一步的印证。但是尚书的一部分内容经过战乱, 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历代传说,当然也是通过简帛书籍记载下来,缺少旁证和物证。古文尚书,出孔子壁中。

史记本纪部分每当一朝代起始部分搀杂有古人惯常的煞有介事的夸张神话。汉书艺文志在谈到古文尚书时的发现时也免不了有迷信和神秘的描述: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扩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至此,说了一件意外发现,鲁共王扩建宫殿,搞拆迁工程,毁坏孔子居住过的房屋宅邸,却因此发现了避秦焚书之祸而藏于墙壁之间的古籍,而且是两千年前汉代文人称之为古代文字的典籍,则肯定不会是流行于汉代的隶书,也不会是据云李斯发明的小篆,而是齐鲁之间流行的见之于周代钟鼎文那种书写风格的文字.

有人称之蝌蚪文.文字的演变通常是缓慢的,春秋战国到秦统一文字时,文字书写风格样式应当是稳定和相似的,甚至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来考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除非过于怪异.

根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中古的学者甚至作出这样大胆的推断,尚书的最初创制恰好是文字产生时期的产物;紧接着,汉书艺文志陈述了共王随后的反应和心理变化,共王往入其宅,闻古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

这里没有交代为什么恰好此时奏起音乐,又是何人在演奏。但这一戏剧性变化,使惊惧的鲁共王停止作案,真是千钧一发,使躲过焚火灾难的古籍重获生命延续的新机会。不然的话,远古中国这段重要史实和事纪就无踪无影无可迹寻了。

音乐的震撼力量,在任何时代皆是如此.有识的统治者对音乐的控制有如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一样严格;孔子闻韶三日不知肉味与水味,也是这个道理。

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观察和研究,音乐声音的反复刺激和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病灶现象的广告效应,控制人的激情甚至导致人云亦云的偏执和归属冲动,所谓四面楚歌的故事即为一例。后来,孔安国以孔子后人的身份,成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关于孔安国, 汉书是这样记载的,西漢曲阜人,字子國,孔子十一世孫也。

曾受詩於申公,受尚書於伏生,武帝時為諫大夫、臨淮太守。漢代重經學,景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欲廣其宮室,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蝌蚪文字。此十六篇,至晉永嘉之亂,全部亡失。初安國曾以尚書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问. 就是说司马迁做过他的学生。

汉书艺文志在谈到尚书起源时沿用以前成说,即易经描述的河出图洛出书一说。河是黄河的专指,洛就是洛水了。这就划定了特定文化现象的地域范围;古代部落依水而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甚至经常可以看到今天非洲的动物群落的移动也是如此。

在文字发明之前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洞穴中涂抹的符号和动物形像绘画,各地山岩还留下原始的岩画,有大量抽象化的符号,成为文字发明和系统运用的先声。至于甲骨文的运用,已经是古代文字成熟阶段的现象了。

传说中的古代中国伏羲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以绳子结成疙瘩来存储信息,用以计算或唤起记忆和相互约定形式传达消息,在太平洋岛屿和非洲部落以及亚马逊河大森林深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

到了所谓文明世界已经高度信息化,用发射人造卫星进行无线电声像远距离通讯传递,在遥远的少数群族生息的部落中,依然不用文字,而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简单讯息传达方式和原始宗教依然存在。当古人决定以当时创新的方式造书契代结绳之政时,原始社会生活的组织已经相当严密,文字的运用必定以政令管理方式推广扩大,也有所谓培训和练习阶段,达到普遍的约定俗成;尽管依然是少数文职纪录和巫师问卜的运用阶段。

尚书内容的的确确是包括了由上而下发布政令的内容。到了有史纪录的夏商周阶段,可供研究尚书相关内容的史料就大大地丰富起来。可是在此之前,已经形成书写典籍形式在古代被称作三坟五典,是伏羲,神农,黄帝和少昊,颛顼,高辛,唐,虞时期的文献。

夏的始祖禹是黄帝子孙颛顼的直系后代。夏存续五百年左右,到了后期与商有交叠时期,最后被殷商取而代之,殷商存续六百年左右,被周所取代,春秋战国包含在东周,春秋左氏传里说,楚国的左史名字叫倚相,他能够阅读三坟五典和九丘八索,八索是八卦,与易经有关,九丘是古代中国的九州之志。倚相能够阅读据其一两千年以前的典籍,应当不是太困难的事,犹如当今学者研究阅读甲骨文钟鼎文文献和国外研究古埃及文字情形相似。

所有这些典籍都是书写在简牍之上。流布过程,篇简时有错乱,在所难免,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整理过尚书,据云其读书周室,也就是在周王室图书馆研读王室藏书,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选百篇编而序之;孔子作研究是非常专注的,有纬编三绝之说,他兴致勃勃地反复阅读易经,居然使拴简册的牛皮绳子断了三次;弟子三千复颂诗书,是需要编教材的,尚书就是好教材,汉代以后也是如此。

汉以后新发现的部分,有所不同。清代学者阎若璩说,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校阅尚书,酒诰脱简一,召告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起自尧下至秦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不能幸免汉代后来发现夹藏在墙壁中简策散乱,几百年时间的散简脱字需要从新整理.

尚书有哪些内容?尚书正义一书对内容有明确分类。一曰典,二曰谟,三曰贡,四曰歌,五曰誓,六曰诰,七曰训,八曰命,九曰征,十曰范。尚书》是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

《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

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推溯到上古尧舜时期,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一千五百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与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共五十八篇,即《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尚书》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清代学者阎若璩对尚书考释最力,贡献也最大。其文见之于古文尚书疏证,集辑在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二。



欧盟 杨明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5-8-26 23:56
文章与题目似乎不相连属。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3: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