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作者:咨询师  于 2011-2-25 02: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9评论

在村中关于捞与不捞的讨论中: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2/user-291542-message-103377-page-1.html, "世道变了"提出“一个热恋中的女孩,偏执是常有的事.但偏执不等于偏执症,更不等于偏执狂.所以偏执不能与精神疾病等同.

完全正确的是,精神疾病确实需要精神科医生面对面的诊断, 临床过程。光凭第三方的几点描述,不可能做出诊断,这也是我们没有给她做诊断,更没开药的原因。只是提出一种重要的可能性。实际上,根据她的反复的,无法控制的行为,这种判断是有一定根据的,以本人精神科医生二十余年的经验。因此,建议她去看医生。

恋爱中的女人,行为是可能偏执,我们另文中也提到。但正常范围内的偏执是有“度”的。超出度,即为“病”。为谓“超”?采取伤害自己,伤害他人行为,不管打着什么样的牌子,都为病态了。因为,切勿以为有个美丽的“爱”的招牌,一切都是合理的,当然更不是合法的。

从“世道变了”的讨论中,我注意到几个大多数人会混淆的概念,“精神病”“精神疾病”,甚至很多中国人口头上常说的“神经病”。通常,国人所指的“精神病”和“神经病”是特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如加拿大那位取人头的。实际是,精神疾病包括范围很宽,从抑郁,双向情感,焦虑,厌食,反社会行为,直到精神分裂,所有涉及心理,情感的病态都属精神疾病的范畴。这方面,我们的知识普及还相当滞后。具体到本案例中,女孩据描述没有明显的精神分裂的症状,但有情绪失控上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当然,还是开首的那个原则,因为没见本人,没有经过实际临床过程,我们不能在这对她做任何专业上的诊断。题外话:“神经病”本该专指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早老痴呆,肌肉萎缩之类。国内归属神经内科。国外称neurology,不同于psychiatry。历史上国内曾同属一科,扯远了。

“有精神病就不用负责”是个误解。法官一般会根据情况做出选择,对社会他人危害性小的可能放回家,由家庭监管。危险性大的可能做强制治疗(门诊,司法精神病院,或入监)。一般都会是附带条件的假释。以防范可能的危险。这与中国的情况有较大差别。目前中国对精神病犯罪审判后的监管少,多放归社会。这是另一个很大的问题。

心理疾患,在较轻时可以通过咨询,通过心理帮助改善。但严重到一定程序就必须用药,这不以我们的“良好愿望”为转移。“爱”不是包治百病的。肺炎了,腿折了,你是请医生吃药,手术,还是有母亲更多的关爱就够了?人们很大的一个误区是,精神心理疾病就可以“爱心”医。实质是,这些严重的精神疾病也有物质基础,有我们现在所知不多的病变。疾病都需要对症专业治疗,这是常识。绝大多数精神类疾病都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症状,虽然有些如精神分裂基本不能完全治愈。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状况是可以做到的。有病不用药治,有些宗教如是宣传,人都有自主的选择,对错与否,我们暂不想在这讨论,各人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关心,关爱,很多时候需要理性的基础,如何最大化地保护各方利益是我们咨询服务的目的,不是做道德评判,不做情绪渲泄。没有理性判断的关心,有时会适得其反的。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2 回复 潇湘妃 2011-2-25 03:02
“爱”不是包治百病的, Agree.  国人很难承认精神疾患, 可能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吧。
3 回复 咨询师 2011-2-25 03:42
潇湘妃: “爱”不是包治百病的, Agree.  国人很难承认精神疾患, 可能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吧。
还有个“科普教育”的问题。精神疾病的概念,以及对它引起的social stigma的认识,在西方世界也是花了很长时间的。我们认识癌症艾滋的时间有多长?如你所说,固有观念对是否接受一个新知识总有不同力度的阻力。
2 回复 潇湘妃 2011-2-25 08:17
咨询师: 还有个“科普教育”的问题。精神疾病的概念,以及对它引起的social stigma的认识,在西方世界也是花了很长时间的。我们认识癌症艾滋的时间有多长?如你所说,固有 ...
是啊, 肯定会需要很多时间和努力. 精神疾病比身体病痛更难界定, 需要认知.
2 回复 世道变了 2011-2-25 09:57
爱是基础,这个得认可吧?

母亲和大夫的区别是,母亲有爱没知识,大夫有知识没爱.至少对具体的病人没有该病人的母亲的爱.

最好的又有爱又有知识.所以最好母亲和大夫能互相融合.有两种办法:一种让母亲学学大夫的知识,一种让大夫学学母亲的爱.哪一种途径好走些呢?我一直坚持认为前者更容易.过去,现在,将来,都这样认为.

我希望女孩的母亲能成为我所希望的母亲,但不是每个母亲都做得到.那女孩的妈妈我也没见过,能不能成为这样的母亲未知.即有可能成得了有可能成不了.

成得了,那大夫就是没用啊.在这样的母亲面前,大夫不得靠边还想怎样啊?一个母亲没有爱也成不了有爱有知识的母亲.换句话讲,当一个母亲成不了这样双面母亲,还是爱不够大.

如果知识和爱之间只能取其一,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一贯认为,取爱为先.大夫还得靠边.但不是说知识没用,如果病人失去理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毫无意识,那大夫是有用的,药物也是有用的.可是,这女孩是这样吗?

如果母亲对孩子连爱都没有了,这样的可能不是不存在,不爱孩子的母亲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爱,当然知识是最有用的.大夫不能靠边,药物也不能靠边.不但不能靠边,还得放在首位,时时贡着.

这不是孩子的悲哀,这是母亲的悲哀.用句不中听的话讲,孩子是你生的,你养的,出问题前你不得知,不设防,出了问题你没法管,你要把孩子拱手让给别人管,孩子心里苦成这样你还得把她关在牢里,没有一点手段,没有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怨得着谁?就怨母亲.
3 回复 咨询师 2011-2-25 12:05
世道变了: 爱是基础,这个得认可吧?

母亲和大夫的区别是,母亲有爱没知识,大夫有知识没爱.至少对具体的病人没有该病人的母亲的爱.

最好的又有爱又有知识.所以最好母亲和大夫 ...
谢谢您谈对理想母爱的想法。看得出,您是很富有理想的人。只是医生这个职业可能远比您想象的复杂。您觉得好的母亲应该成为哪个科的医生呢?内外妇儿,这还不算精神科,心胸,五官科,牙科,皮肤科......, 也不计医学院读出来得多少年。
母爱伟大,但母亲不可能是万能的,您以为呢?
母亲有知识很重要,但要以母亲代替医生的职业,您以为可行吗?

我以为,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医生对病患多些爱心,也应该是医德训练中的一部分。诚然,有不合格无爱心的医生,但,如您所说,不爱孩子的母亲也不少。这二者间可比性不高。

真正理想的组合,应该是母亲做好母亲,医生做好医生。谁也不可能代替谁。是不是?
2 回复 世道变了 2011-2-25 12:40
咨询师: 谢谢您谈对理想母爱的想法。看得出,您是很富有理想的人。只是医生这个职业可能远比您想象的复杂。您觉得好的母亲应该成为哪个科的医生呢?内外妇儿,这还不算精 ...
不是.如果一会我有空再回你.

先问你,你有孩子吗?

再一个,你曾不分日夜地陪伴过你的咨客吗?多长时间?
1 回复 咨询师 2011-2-25 23:29
世道变了: 不是.如果一会我有空再回你.

先问你,你有孩子吗?

再一个,你曾不分日夜地陪伴过你的咨客吗?多长时间?
看得出,您是很有爱心的人。但听起来,您还在把医生和母亲的角色混在一起。医生不可能代替母亲啊!母亲为什么一定要代替专业医生呢?
2 回复 世道变了 2011-2-25 23:50
咨询师: 看得出,您是很有爱心的人。但听起来,您还在把医生和母亲的角色混在一起。医生不可能代替母亲啊!母亲为什么一定要代替专业医生呢?
哈,在理论上应该这样.说穿了就是对医生的不信任,这是往坏处说.没办法,这年头不身兼数职就活不下去了.往好处说,妈妈多一点知识不应该吗?特别是自己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没法要求医生做到令自己满意,那么要求自己做到令自己满意有什么不对?你问我的问题我都回答了,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否则我就再也不回答你的问题.今天以后再详回了
3 回复 咨询师 2011-2-26 03:47
世道变了: 哈,在理论上应该这样.说穿了就是对医生的不信任,这是往坏处说.没办法,这年头不身兼数职就活不下去了.往好处说,妈妈多一点知识不应该吗?特别是自己孩子有需要的时 ...
咨询师的职责是通过理性分析,帮助咨客做出informed decision. 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咨客手中。不替咨客作决定,更不会做可能给咨客带来危险的建议,都是咨询的原则。如果孩子有病,建议母亲带孩子去看医生,这是不是最理性,安全的建议呢?反之,如果建议孩子在家呆着,由母亲照看,不用看医生,是否会有病情严重的风险呢?这也是咨询师得根据实现情况评估的。我们的每一个建议,都是有evidence做基础的。不靠想象,猜测。
现实中,确实有不好的医生,没爱心,也没本事。碰到这种医生怎么办?您是选择从此自己去读医学院,成医学专家,还是搞清医院这个系统,知道下次怎么样找到个好医生?哪种更具有可操作性呢?
有能力身兼数职当然是天大好事,我们没有反对过啊。省钱,也放心,我也同样希望自己什么都会。但至少以我自己的经验,我知道,我做不好管道工,也做不好木匠,修车也得请车行。我们当然是鼓励多才多艺,老话技多不压身:如果自己有些医学知识,即使不是医生,对判断医生的好坏也多少会有些帮助。医生的解释建议我们也可以看明白。但要完全代替医生的职能,要求的水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做个美食家也许比做个高级厨师容易点?

最后,我们在这讨论的都是如何帮村友,如何帮那个可怜的孩子。咨询的另一个原则是,不讨论与咨询无关的事。这也是你我不在这讨论我们自己孩子,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如何行医做咨询的原因。既是职业要求,也是为更有效的讨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谢谢理解。
5 回复 Cannaa 2011-2-26 07:54
请问咨询师,如何看待王立山的精神状况和两个医生对他的完全不同的评估测试?

王立山听证没有结果,两边医生观点针锋相对,法官等到下星期一(02/28/2011)做决定。如果法官认为王立山能够胜任自我辩护,王在下星期一将被转回监狱。
http://newhavenindependent.org/index.php/branford/entry/dueling_psychiatric_views_emerge_in_lishan_wang_case/
6 回复 世道变了 2011-2-26 10:18
咨询师: 咨询师的职责是通过理性分析,帮助咨客做出informed decision. 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咨客手中。不替咨客作决定,更不会做可能给咨客带来危险的建议,都是咨询的原则。 ...
呵呵,讨论村友的孩子而不在讨论我们的孩子就不回答我问题,难道讨论村友的孩子是在讨论我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吗?那我还不是照样回答了你?你问得多坦白我不也回答得多坦白?你这是强词夺理,不真诚.我还没当你的咨客呢,只是你的网友而已,你紧张啥?或许我可以理解成,你并不把我当成单纯的网友,而是在树立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威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并不想别人了解你,那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搞得我都忘了你前一贴说的是什么了.

其实我并不清楚"咨询师"是个什么样的职业,以前我听说过"心理医生",不知道咨询师是不是心理医生的新的称呼,专业内容有什么,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昨天我只够时间看了你的一篇文章,关于"爱上不该爱的人",看上去象是在纠正别人的某些观念,或是想办法帮当事人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离我想象的心理医生似乎远了些.你介绍说你只是在给一些建议,可这些建议不都得基于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吗?别人为什么要采纳你的建议呢?为什么要参考你的各种观念呢?

就象我现在,你提你的建议,我提我的建议,都是基于我们各自的观念.观念又基于各自的人生经历.从这个角度上说,你我是一样的.我的观念不见得对,你的观念也不见得对.你说你理性,那我也未必不理性,不是吗?你可以认为母亲照顾孩子有风险,我也可以认为让医生看着孩子风险更大.你认为你不是想象,猜测,于我也同理.

或许当一个人得了精神病以后,就可以拿来与各种身体疾病类比,因为精神病就得吃药,虽不能根治,但不吃药就会失控,就会反复,就会给家人社会造成麻烦.这跟高血压,心脏病的确没分别.高血压心脏病就得吃药啊,就不能受刺激啊,不然就会发病啊.一样样的啊.

可心理障碍就是不同.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隐疾,包括你我.那么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得拿仪器做检测,定期吃药?既然心理障碍,心理失衡都不能跟精神病等同,当然也不能跟各种身体疾病等同.心药永远来自于爱与关怀,不管是精神病还是心理障碍,这点是永远地,坚决地不会改变的.难道爱与关怀来自哪个科的专家或医生或是精神类药?母亲当然可以成为这种爱与关怀的支持者和给予者.换句话讲,如果连父母都给不起这爱与关怀,孩子还能指望谁给得起?

为什么出了院的精神病人会再次入院,再再次入院,医生总说是因为这个社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对啊,如果医生和药这么管用,要社会的关心干什么?既然医生和药是最好的,最必要的,不可取代的,那关社会家庭与病患身边的人什么事?医生应该承认错误地说,都怪我们不好,我们没尽职尽责,让病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进来.我们应该排着队去悔恨地愧疚地悬梁自尽.

我这么说是想讲明,知识与爱相比,知识的重要性永远比不上爱.精神病尚且以爱和关怀做为医治和恢复的前提,何况心理障碍?何况各类神经症?爱,当然是最根本的医治手段.

前面有讲到"做为母亲应该成为哪一科医生"的问题.对,这是个问题.或许你可以说跟各类身体疾病一样,各种神经症也需要各类检验来证实.那么证实之后呢?你可能说那就进入程序吧,制订治疗计划吧,定期来复诊吧...好,这些计划这些程序的操作,些日日夜夜地点点滴滴的改变,是心理医生在干吗?心理医生这么多病人,如果他对每个病人都这么干,那他早就变态了,早就得了精神病了,最早住进精神病院的就是心理医生本人.

我问你有没有日夜陪伴过需要看护的咨客,你并不回答,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你不曾有这样的经历?我想说,如果经历过这样的陪护,并不难发现,这样跑在最前线的守护者,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他们不需要知道大脑结构,不需要知道神经系统,不需要去学习任何心理学大师的经典著作或发表在最前沿的心理学论文.他们只需要耐心地,爱心地陪伴他,跟他说话,想办法稳定他的情绪,他们只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无穷无尽的爱,并把这样的爱给予那个需要看护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下,知识几斤几两?而谁又能做这样的事?除了母亲还能有谁?如果连母亲都做不起,还能取谁?那么做这件事的母亲需要多高学历?需要什么文凭?需要多么丰富的知识面和怎样的知识结构?需要事先发表多少篇专业论文?当然这时母亲需要懂一点点知识,比如什么样的情形会刺激到病人?为什么会刺激到?什么样的情形会促进病人的稳定?然后加以注意.就行了.她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病人,当然没有知识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什么样的变化是关键的,严重的.可这点知识很难学吗?很难理解吗?这些经验很难总结吗?需要事先进行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吗?到什么样的大学里去花五年八年地学习,拿小白鼠做无数实验才能明白吗?做为一个问题孩子的母亲连这个都不懂很有理由吗?难道是可以原谅吗?这跟理想有什么关系吗?跟伟大情操有什么关系吗?

母亲不需要做任何科的医生,但她要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对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背后孩子的心理活动都能体察到位.这的确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但并不多,够用就好.她不需要去面对一大堆的临床病人,所以她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她要成为她的孩子,她的维一的临床病人的专家.而不是让精神科医生先做她孩子的专家.成不了她孩子的专家她还有什么好理直气壮的?做到了,那是她合格了,不是她伟大了;做不到,那是她不合格,而不是她能力不够然后可以被原谅.

人不是不可以选择.人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但不可以在生了孩子之后,特别是在孩子出了问题之后选择把责任让别人去承担,或是先让别人去承担.

具体到这个女孩子.说她自伤,那什么是自伤啊?把手划个口是自伤,把手砍了下来也是自伤;什么是伤他啊?把对方手伤了,贴个创可贴可以好叫伤他,把他伤得深可见骨要做缝合手术也是伤他;什么是看不住啊?把她领回来,说上三十分钟道理然后让她跑了是看不住;日夜看着她还是趁上厕所的机会跑了也是看不住...以上行为的两种程度的责任是一样的,但两种程度的行为动机,情绪背景却不一样.法庭不会考虑这些,警察不会考虑这些,精神科大夫会不会考虑不知道,但母亲必须考虑,并且在精神科大夫介入前就要考虑.

为什么要把她接出来,假如女孩只是想挽回恋情做一些过激行为,并没有真正丧失理智失去理性,那么把她放在监狱那样的环境里,让她感受无形的压力,并且让这个压力越来越大(关得越久压力越大),她这样一个意志薄弱的女孩,就算先前没有丧失理智也要因为压力的关系变得真正失去理智了.

我不知道北美的司法性质的精神签定需要等多久,但往往等待的过程中,不改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也会让心理疾症恶化,轻的都要变成重的了,无中都要生有了,这样大家所盼望的精神病也众望所归地如期实现了.

再一个,她自伤,好说,爱伤伤呗;但伤他就不好说.她要是有目的的伤他也好说,只伤她男朋友呗;可要是谁拦着她她伤谁,她就惨了.她要是给关急眼了导致进一步失衡伤了任何一个人,你说精神科有没有理由用暴力制服她?饿着她,绑着她,不行还可以关电门里...如果我自己的孩子被这样对待,直接乱枪打死我得了.我是推己及彼.我问你有没有孩子,是希望你能理解这种心情.

所以,如果是我,想我让这孩子关在监狱里不保释,让她等着,让医生们一拨拨地来测试,让警察,法官一遍遍地来询问,然后定她性,然后再关,再判...让她没病都整出病来...这肯定不是我会做出来的事.

我是没考虑什么综合考量,我只考虑了孩子的利益,孩子的心智.可在孩子的利益和心智面前,还有什么是值得参考的呢?
2 回复 Cannaa 2011-2-26 12:14
看看美国精神科医生是怎么骗人的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2/user-271857-message-103638-page-1.html
2 回复 咨询师 2011-2-26 12:46
Cannaa: 请问咨询师,如何看待王立山的精神状况和两个医生对他的完全不同的评估测试?

王立山听证没有结果,两边医生观点针锋相对,法官等到下星期一(02/28/2011)做决定。 ...
因事涉敏感,作为专业医生,一些事反而不适合在此公开讨论。明确的一点是,当事的医生法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王的成长经历缺乏认识。王的很多问题如早期有及时的心理咨询处理,也许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结果。成了几个家庭的悲剧。有机会我们另文专门讨论中国人到海外发展的心理困境。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 回复 Cannaa 2011-2-26 12:54
咨询师: 因事涉敏感,作为专业医生,一些事反而不适合在此公开讨论。明确的一点是,当事的医生法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王的成长经历缺乏认识。王的很多问题如早期 ...
我倒觉得您以真人真事为案例讲解效果更好。看看海明律师,他就是用小事例半页纸,读者才感兴趣。
2 回复 咨询师 2011-2-27 00:41
世道变了: 呵呵,讨论村友的孩子而不在讨论我们的孩子就不回答我问题,难道讨论村友的孩子是在讨论我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吗?那我还不是照样回答了你?你问得多坦白我不也回答得多 ...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您想要反复想说的是“母亲是解决女儿问题的唯一的办法,母亲必须把女儿捞出来”。是这样吗?
2 回复 咨询师 2011-2-27 00:53
Cannaa: 看看美国精神科医生是怎么骗人的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2/user-271857-message-103638-page-1.html
这事看起来很象标准的好象好莱坞的电影。诚然,不良的医生哪都有,不是还有把正常人关进精神病院的?美国也不例外。学会保护自己,在哪都有用。
5 回复 Cannaa 2011-2-27 01:02
咨询师: 这事看起来很象标准的好象好莱坞的电影。诚然,不良的医生哪都有,不是还有把正常人关进精神病院的?美国也不例外。学会保护自己,在哪都有用。
李永后来把这个医生告上联邦法庭,有了陪审团审也没有用。白人陪审团也不同情你,愣说医生没有诽谤。什么世道!
2 回复 世道变了 2011-2-27 03:02
咨询师: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您想要反复想说的是“母亲是解决女儿问题的唯一的办法,母亲必须把女儿捞出来”。是这样吗?
不是唯一办法,是最好办法.最好的做不到,那就次好嘛.关着就次好嘛.可当妈的不给孩子做到最好很有理吗?她愿意尽全部力量就可以最好.她要做的就是迅速转变自己以改善亲子关系迎得孩子的信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对孩子心理的调节.为什么要选择让精神科去负责孩子而不选择转变自己?找精神科多简单啊,转变自己多难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做到她不全部付出能行吗?

如果妈管不起她,没人管得了她,那她不就只好去受罪?

我这么说这么写,是希望母亲尽职责.可能我对母亲要求很高,没但办法,谁让女人成为母亲?你说不是每个母亲都有能力,可我没有让母亲去摘星,我要母亲为孩子做全部的付出.转变自己不是用刀逼别人做事,而是用刀逼自己做事.现在是自己的孩子迫在眉睫地需要,当妈的都不肯做,做不出来,旁人为什么还要替她找理由?
5 回复 咨询师 2011-2-27 03:26
世道变了: 不是唯一办法,是最好办法.最好的做不到,那就次好嘛.关着就次好嘛.可当妈的不给孩子做到最好很有理吗?她愿意尽全部力量就可以最好.她要做的就是迅速转变自己以改善 ...
一、你说的与我们咨问题“丑女”是否应该捞她出来无关了。毕竟”丑女“不是她的母亲。女孩的父母也没找我们咨询啊。接下来,跟您的讨论就都与本咨询无关了。
二、如果她的父母是象您一样对儿女不顾一切地负责,而且也有能力如此负责的话,那他父母也许早就出面自己解决了。是吗?既然现在女儿都进监狱了,他们还只能希望通过朋友去帮忙,这是否说明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力去把女儿捞出来,并带回家亲自看管。
因为我们没有对其父母咨询,我们不能对其父母的情况做作任何判断。也因此,我们不能对其父母做无依据的评判。父母虽有教养子女的义务,但不同的父母都有自己能力的大小。尤其对成年的子女,父母的义务也更是有限的。父母对子女的权力是管理,不是所有。父母如果不顾自己的能力大小,强迫自己负担超过自己能力的责任,一种可能结局是在儿女问题解决前,自己先崩溃了。用您自己的话说”拿刀逼自己做事“。这否会影响到母亲自己的健康呢?
飞机上的安全需知中,有一点,氧气面罩得大人得先自己戴上,再去照顾小孩。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舍已为人,先人后已?
这不是替她父母找借口,只是我们没有根据说她父母不负责任,或不愿负责任。实际情况不是我们能臆测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咨询师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海归女针锋相对主持人和Boss团,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2/01]
  2. 冤死的毛苒 — 天真简单背后血的代价 [2011/09]
  3. 遇到不体贴的老公我该怎么办? [2011/02]
  4. 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2012/03]
  5. 离婚后,我为什么放不下前夫? [2011/12]
  6. 披着人皮的狼—李浩是如何做到的? [2011/09]
  7. “老少配”的婚姻成了我的心病 ----婚姻中的年龄差距带来的困扰 [2012/03]
  8. 对你的“瘾”真的戒不掉吗?——一段婚外情带来的困扰 [2012/03]
  9. 西方人直接,东方人含蓄——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1/12]
  10. 疯狂英语背后的疯狂丈夫 [2011/09]
  11. 父母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 [2011/08]
  12.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结局一定是要选择分手吗? [2011/10]
  13. 一个女人,在丈夫和情人间的两难选择! [2011/09]
  14. 我精神出轨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2011/03]
  15.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吗? [2011/06]
  16. 丈夫突然提出分开,“中年”离异的我该怎么办?(续) [2011/06]
  17. 傍大款 [2011/01]
  18. 关于婚姻与爱情 [2011/02]
  19. 女儿成了“问题少女”,我该怎么办 [2011/07]
  20. 捞?还是不捞?“纠结一案”的咨询意见 [2011/02]
  21. “痴情”前男友:给qionghua的咨询意见 [2011/02]
  22. 如何应对移民压力和“歧视”:从王立山医生事件谈起 [2011/03]
  23. 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2011/02]
  24. 男人必读:忍是出路吗?平凡往事“忍”文引发的咨询 [2011/03]
  25. “一见钟情”我还要坚持吗? [2011/09]
  26. 四十而不惑,可我为什么还很糊涂? [2011/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5: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