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女针锋相对主持人和Boss团,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2/01]
- 冤死的毛苒 — 天真简单背后血的代价 [2011/09]
- 遇到不体贴的老公我该怎么办? [2011/02]
- 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2012/03]
- 离婚后,我为什么放不下前夫? [2011/12]
- “老少配”的婚姻成了我的心病 ----婚姻中的年龄差距带来的困扰 [2012/03]
- 披着人皮的狼—李浩是如何做到的? [2011/09]
- 西方人直接,东方人含蓄——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1/12]
- 对你的“瘾”真的戒不掉吗?——一段婚外情带来的困扰 [2012/03]
- 疯狂英语背后的疯狂丈夫 [2011/09]
- 父母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 [2011/08]
- 我精神出轨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2011/03]
-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结局一定是要选择分手吗? [2011/10]
- 一个女人,在丈夫和情人间的两难选择! [2011/09]
- 情场对决,自恋者必败!——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2/01]
- 丈夫突然提出分开,“中年”离异的我该怎么办?(续) [2011/06]
- 傍大款 [2011/01]
-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吗? [2011/06]
- 关于婚姻与爱情 [2011/02]
- 捞?还是不捞?“纠结一案”的咨询意见 [2011/02]
- 女儿成了“问题少女”,我该怎么办 [2011/07]
- “痴情”前男友:给qionghua的咨询意见 [2011/02]
- 如何应对移民压力和“歧视”:从王立山医生事件谈起 [2011/03]
- 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2011/02]
- 男人必读:忍是出路吗?平凡往事“忍”文引发的咨询 [2011/03]
- 四十而不惑,可我为什么还很糊涂? [2011/03]
- “一见钟情”我还要坚持吗? [2011/09]
【简介】
美国新亚电视《龙王解惑》节目走进美国大学校园。
主持人王鹤: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龙王解惑》。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亚电视的心理咨询节目《龙王解惑》。我是王鹤,这位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就是我们著名的心理医生,张道龙。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也非常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够真正做到为您排忧解难,帮助您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张道龙医生为现场的留学生在职业发展、情感、留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给予咨询、解惑。
【现场答疑解惑】
Q1:我是一名博士生,实验室的老板总是克扣我,觉得我好说话,整个实验室就我干得最多,老板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就会想到我,别人不干或者干得少好像都可以容忍,为此我深感郁闷,没有办法跟其他同事讲,也不敢跟老板说,我想请教张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解决?
A1:首先,要端正心态。读博士期间相当于在实验室里给老板做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在给别人做老板。并且,你是来学习技能和智慧的,是自愿的选择,读博的过程就像你人生的一种投资一样,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不会有被克扣的感觉,愤怒的情绪就会减少。
第二,更重要的是防止自己变成打杂的。如果老板让你做的事情多数都与项目有关,你可以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比如作为作者之一参与写书,那么做好这些事情就相当于在培养自己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积累自己的信誉和资历。此外,偶尔也可以给同事们帮帮忙,做一些助人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看作对团队精神的培养,看作人际关系的积累。因此,打杂不是问题,但不能太杂,否则就变成了没有方向,关键要在打杂的过程中变成“学术打杂”。
Q2:我想请教张医生,首先,留学生来美国后,容易出现哪些精神、心理疾病?另外,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朋友该怎样预防疾病,怎样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以防止出现自残、自杀这样严重的后果?
A2:关于第一个问题,留学生到美国后常见的心理疾病或困扰。从发病率的角度看,最高的是焦虑症,造成焦虑的原因通常有三点,一要过语言关和文化关,留学生在美国都需要使用英语学习和生活,这与在国内准备的是否充分有直接关系;二要过生活关,比如大部分留学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有的在国内有男朋友或女朋友,有的需要考虑在美国谈恋爱的问题,有的父母年龄比较大、经济上可能存在压力,毕业之后要选择是留下来还是回国的问题,还要考虑就业、工作、父母的问题,有的还需要解决法律上的身份问题等等。这些压力与在国内的压力不完全相同。有很多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在国内没有问题,到了美国遇到这么多压力,就发病了。
另外一点,在国内,关于身心健康的培训、服务系统均不完善,在这种系统下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很多人把心理学当成是讲座。除了焦虑以外,比较常见的是抑郁。到了美国之后,在大学里,一般都有学生帮助计划,或是学生中心,会有专门的咨询师或是精神科医生。那具体到什么程度你需要去寻找这些帮助呢?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它是否严重影响了你的职业生活、社交生活。从生理的判断更容易,如果食欲受到影响、体重减轻、影响睡眠,情绪也总是不好,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靠你自己是解决不了的。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是你的报复心理越来越重,出现暴力事件,不管是语言的暴力,还是行为的暴力,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都是需要去找医生的时候。
Q3:我现在在公司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如果想在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好的公司里,一步一步做成管理层,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尤其是心理方面该达到怎么样的状态?
A3:首先,语言关是非常难的,如果你英语讲得不好,那很难做管理层,这也是华人管理者,尤其是高管比较少的原因。
其次,是文化关,如果别人总感觉你像外国人,那怎么可能让你做管理者呢?那这里面做的非常好的,举个例子,就是李开复。不仅在微软做副总裁,最后做到Google中国区的总裁,很好的把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了。你会发现,很多这样成功的人士都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第一,语言关肯定是过了。然后,就是融入美国社会。
有几点具体的建议,第一,参与美国人的聚会,不管是跟你有关没关的。在学校的时候,考试是最重要的,进入社会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的技能,这直接关系你能否在职场中胜出。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只和机器打交道,未来的想法是做到管理层的,那这第一点是需要经常做的。你看很多时候老板在家里开聚会,缺席最多的是中国人,因为觉得格格不入,问题是,越不参与,越觉得融入不了。
第二,学会看电影,快捷了解美国文化。现在因为有网络电影,可以解决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济、时间方面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很少有中国人聚在一起谈论美国电影,经常看的是《让子弹飞》、《非诚勿扰》,这不能起到融入美国社会的作用,一定是要经常看美国人关心的、讨论的电影。因为电影的特点是,它是有头有尾的故事,而且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所以看定影,不是看两个主人公的情节发展,怎么谈情说爱,是看在那个历史环境下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那种历史背景下。看一些讲现代美国的事的电影。
第三,看新闻。看新闻注意不要只看一种角度,我的观点是看三个台,MSNBC、Fox News、CNN,这样同一个事件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长久积累下来,不管你的朋友是来自民主党,共和党,还是无党派,你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能够融入美国社会非常好的方法。
第四,爱好一项体育运动,至少关心体育运动。像我每一年至少要看40场NBA的比赛,现场都要去一两次。看完了之后,就可以和美国人聊这些事情,这就叫“投其所好,拉拢感情”,因为你说的是他们关注的事情。以上说的几点就是我认为可以快速融入美国社会的方法,要想结果不一样,就要做的不同。
Q4:在职场上爬阶梯的问题,我感觉越是往上爬的时候,越是需要更多、更大的付出,我的困惑是,我不知道极限、界限是在哪里?
A4:非常好的问题。一般是这样,男人到45-50岁之间,女人到40-45岁之间是事业发展的顶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女人到了45岁才做到了中层管理,你想再用5年的时间做到总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女人之所以比男人还要早5年,是因为生理上的不同,以及要更多的照顾家庭的原因。
在这个年龄段之后,人的智力、精力、体力都是在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就是考虑如何依靠多年的积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讲,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可以努力做到管理技术的副总(VP)。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开复,从工程师做到公司的副总裁,总裁。虽然有管理的成分,但是大部分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一个35岁以下的人,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对于一个45岁的人,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不是头脑一热就去做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做什么,这很重要,多到大的公司,锻炼自己,多跟能人打交道。概括起来就是要做三件事,一是读万卷书,多读一些名人自己写的传记。第二,行万里路。光读书不行,还得行万里路,多去几家不同类型的公司,看别人怎么去做。第三,受名人指点。对于年轻人来讲不要错过和名人、能人沟通、受他们指点的机会,很可能因为一句话,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Q5:您刚才讲到,中国人在美国社会很难做管理者,两个国家的人表达方式和文化不同,中国人又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A5:是这样,越往上走,越是需要管理的能力。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不具备这种管理人的能力,只是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书本学习上。拿听讲座这个事情来说,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我的系主任说,有一个人来演讲,这个人有可能得诺贝尔奖。我当时听到这个话,马上跟同事换班,下午就去听。讲的是什么呢?他讲,年轻的时候研究记忆,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后来研究动物,结果发现都太复杂了,因为人和动物的脑袋里有一大堆的神经递质,不知道哪个跟记忆有关。最后呢,他研究植物,这个植物被切以后,有了疼痛记忆,下次再去切它的时候,它的信号加强,这里面只有一种化学物质,就是5-羟色胺。这样他就把5-羟色胺和记忆的反应阐述清楚了,后来又发展为5-羟色胺和人的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化学家们根据此理论设计出了最有名的百忧解类的药物,来影响人的情绪,证明了他的理论完全都是正确的。用植物来研究人的情绪,记忆。这种科学的思维是从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对我启发非常大。一年后,2000年,他得了诺贝尔奖。所以当有了这么好的信息的时候,一定得能够接收才行。
Q6:我现在的情况是,我有一个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就交往的女朋友,我们俩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就是不愿意来美国,我现在已经慢慢开始习惯在美国的生活,并且想留在美国发展,我该怎么样说服我的女朋友来这里和我一起发展呢?
A6:谈恋爱较早的话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涉及一个说服人的原则,叫做“欲速则不达”,尤其是说服情人,因为对方还没有和你步入婚姻,要考虑和你过来值不值之类的问题。你很强硬地叫她过来,或是大讲这里的好处,这样的方法是教育,效果不一定好。比较好的方法是,叫她来看看,做给她看,这里有什么好。
比如说,最近来了一个老总问美国最好的地方是什么,我说这个很难讲,就带他去一个餐厅,跟他讲,这里有个故事,奥巴马当年是在这里跟米歇尔求爱的,很多人也是在这里谈恋爱的。他回去之后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很多人听,因为他记住了美国的好,还是跟总统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很多人都是一样,当你把对方带到这里,看看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让她感受这里的真正好的是什么,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样她会受到很大的心灵冲击。在这之后,如果你再和女友讲,“我很舍不得这里,但是我更舍不得你,如果你想让我回去,我也会认真考虑的。”对方既感受到了你的真诚和可靠,同时她也会想“这里这么好,为什么要回去,我为什么不能也过这样的生活。”你这样的做法等于引导她有类似这样的思考,不是更有说服力嘛。
说美国的大学好也是一样,光说太空洞,我就带国内来的人去实验室里看,给他指,这是当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做实验地方,这是连战学习的政治系。如果一个大学可以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华人,你走在这个大学里的感受,对这个大学的评价,会是一样的吗?那当你想说服一个女人不也是一样的嘛,让她看到你在这里接受教育的水平,人文的氛围,科技的水平。我一般还会加上一句话“这里不太好的地方就是环境不太好,因为是大城市,污染比较严重,如果是在乡村,空气会更好。”如果她是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当她抬头看看这里的蓝天白云,根本就感受不到污染。她会怎么想?当她再去想你的时候,就已经把你和这个城市连接起来了。
Q7:这个“欲速则不达”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这样做起来,好像成本会很高。
A7:如果一个人在爱情上还会很吝啬的话,一趟美国之行你还觉得成本高,这样的男人,女人一般不会选择嫁给你。
Q8:在爱情中可以如此,职场上说服人好像很难,我一般都是直来直去的。
A8:语言是一个载体,最重要的是智慧。咨询师和咨客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智慧的不同。这个智慧包括语言,还包括语言里的信息,信息的传达光靠说是不行的,没有做过的人,让别人听起来就像是背书,或是从哪个励志大师那里听来的。
Q9:您刚才说的都是美国好的地方,但是美国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比中国好,比如说美国没有中国热闹,没有中国那些特色小吃。如果是刚才那位男士把女朋友哄过来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发现还是更喜欢中国,那时候怎么办呢?
A9:非常好的问题,我刚才说的是针对他的角度讨论的建议,那如果是站在女友的角度方法又不会不一样。如果是没做过,不会知道后悔不后悔,如果来了之后,当时误以为这里现代化的东西比中国的热闹和小吃更值得,但是尝试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尝试后,你再回去吃那些小吃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你知道这是中国特有的。你比较之后,还是喜欢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热热闹闹、毫无拘束,不认为环境污染有太大的问题,那这没问题。人最可怕就是不去尝试,总是在心里想,如果你试过了再去选择,那就没有遗憾,并且这都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经历。
Q10:她很内向,她会自动地躲避她所认识的所有异性同学,在我与之发生矛盾后,我该如何开解她,我也很郁闷,甚至落泪,如何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咨客为男士)
A10:这跟两个人的关系有关,决定你要做多大的努力,同事的关系好化解,情人的关系可能更难一些。第一,如果是朋友、同事的关系。这个女孩不爱说话,特别适合通过网络、短信等做交流,就像现在所说的“宅男”、“宅女”这个群体。所以你只要知道她的手机、信箱、博客、微博等就可以和她交流、解释,为什么当时你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和她发生冲突,只要你的动机是好的,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去努力。
第二,如果你们是情人关系,情人之间不能总是靠电子邮件或是上facebook去联系,女孩不太愿意说话,能不能一个星期,约个时间,在心情好的时候,能一起谈一谈,不能总是靠手机或是邮件。如果这样尝试了还是不行,那下一步你要考虑的,可能就是你要不要和她谈恋爱,如果这样的交流都很困难,那进一步的交往、甚至以后的肌肤之亲该怎么办呢?所以,你是需要在进一步努力的过程中,评估你们是不是合适交往。
Q11:怎么样选一个好丈夫,怎么样的人是可以托付终身的?恋爱到结婚应该需要多长时间比较好?
A11:这个问题是有个体差异的,当你要嫁给一个人的时候,有几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考虑的。第一,对方喜欢你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喜欢你的容貌,那就比较可怕,因为会有人老珠黄的一天。喜欢你的特质越多、越可靠,越能抵抗衰老、越能抵抗时间越好。比如说喜欢一个女人照顾家庭,这就比较可靠,喜欢女人的双眼皮,那这就比较麻烦了。
第二,你要考虑的是,嫁给他,这一辈子,你需要付出什么,能够得到什么。婚姻有时候确实像商业的关系,成立公司要注册,结婚要有结婚证,结婚要有地方住,父母谁来养,这些内容都很像商业的关系。结婚是两个系统的对接,不光是两个人的事情。除了他这个人,他给你带来的社会资源是什么样的,给你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这些都需要考虑。
第三,除了物质基础以外,他不能接受你的是什么。这就是你要考虑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肯定是越少越好,谈恋爱的时候,往往是一周见一两次,很多情况都不一定了解,但是结婚后就不一样了。
最后,健康问题。如果是60岁的人和20岁的人在一起,或是对方有严重的身心疾病,这些都是问题。总体上来讲,一个可靠的男人,可以是给你带来比较不错的经济基础或是可以教你去挣钱,可以带给你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带给你健康。比如,琼瑶的丈夫,帮助她经营公司、赚钱,帮助她成功。以上这些,是你在步入婚姻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的。
关于谈恋爱到结婚的时间,这也是有个体差异。有的人谈恋爱时间过长,没有新鲜感了。如果恋爱从20岁谈到30岁,还没有结果,那对于很多女人来讲,年龄会是个很大的问题。从社会普遍的看法来讲,40岁的男人可以找20几岁的女人,但是很少有40岁的女人可以找20几岁、30几岁的男人。所以很多时候,恋爱谈到一定时间,需要坐下来确认两个人想要的结果是不是一致的,谈了两年还没有结果,需要给个“说法”。如果谈恋爱时间过短,比如在六个月以内,对方倒是很有激情,但是很有可能只是激素的原因、生物的吸引,“闪婚”很多都会导致“闪离”。在美国,恋爱到结婚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一般是4-5年,但是不一定和一个人,谈恋爱对象的数量要比中国人多。
Q12:在您看来,现代社会,结婚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什么原因导致的?
A12:是这样的,在美国有50%的离婚率,首先是因为选择多了。如果一辈子只能跟一个人结一次婚,人们往往愿意早点进入下决定,早点享受婚姻。选择多了,人们就不急于做决定,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中国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选择越来越多。不是像父母那辈的人,结婚早,从一而就。
第二,跟社会的接受度增加有关。现在的人,谈恋爱谈两次,不会有人觉得你是有问题的。人的选择多了、自由多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困扰也增多了,需要找咨询师的地方多了。过去的人,是没有选择、选择错误的困扰,现在的人是选择多的困扰,困扰总是有的。
第三,女人的社会地位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过去的女人,离开丈夫,自己连饭都吃不上,那她敢吗?因为社会地位低,经济不独立,就得找个男人养,现在不一样了,说“包养”都是骂人的。女性地位的提高,经济的独立这是好事,但是随之也促进了大家有更多的选择。以上这些原因,可能是使得离婚率增加的原因,但是社会的上限应该是不超过70%。
很多人选择不结婚,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不结婚也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比如性。如果婚姻只能有一次,那就没的选了。就像人们没有选择只能看一个电视台的时候,那这是一种被强迫的选择,是假象,一旦竞争出现,就会出现主动的选择。不管你自己有没有选择离婚,但是这个社会给了你更多的选择,这是一种进步,人生因为有了选择才会快乐,哪怕选择的结果不如不选择的好。
Q13:你觉得谈恋爱是不是需要尝试更多,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呢?
A13:这不一定,最主要的不是试的更多。没试过会有问题,试太多了就挑花眼了。在咨询中,那些找不到对象的,往往是自己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就会茫然。知道自己要什么,“按图索骥”,效率就会高。在咨询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会问对方,对于异性,你最想要的是对方身上的哪些特质,可以把前三点最重要的想清楚。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能让对方知道呢。第二件事,经常问的是,你绝对不能接受的三条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答不出来,那就得回去想。这跟公司面试是一样的,你想招个助理,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谈恋爱和老板选人的时候是同一个道理。这时候需要感性和理性结合一下,感性的部分自己去试,理性的部分,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可以找找咨询师。
Q14:有些人说,做咨询师做久了,自己也会变得心理有问题,您怎么看?
A14:呵呵,这个问题很有挑战,非常好。这是误传了,很多人会认为做咨询师时间长了,是不是自己也会有精神病。实际上,随着你的咨询经验的增多,你本人越来越趋于理性,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减压的方式,反而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
但是,从统计上看,心理不健康比例最高的行业是在精神心理学界,什么原因呢?不是因为做咨询师做久了造成了,而是有1/3的当初选择这个行业的时候,自己就是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困扰的,选择这个行业的目的是为了自救。这个状况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还有一部分的人把它当做是一种工作。那么更好的事业状态是,你本身就是喜欢这个行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Q15:有一种说法,把工作和快乐混在一起是不现实的,很多人之所以比较快乐是因为,不把工作认为一定是快乐的,而是另外还有一些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A15:正确,这个跟我刚才说的观点,听起来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不是要在工作中硬找快乐,也不是把工作当做快乐的源泉。如果这个工作本身只是为了挣一份工资,那可以在工作之余找些开心的、愿意从事的娱乐活动,这都没有问题。还有大概1/3的人,不是这样,而是工作本身,真的让他快乐,不是找快乐,这是有区别的。所以,青年人在择业的时候要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不是为了它能挣一份钱,它能带来给你地位或是其他。如果是这样那等有了钱,有了地位的时候,就会是你失望的时候,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而工作本身又不是你喜欢的。所以最好的状态是,找一份你喜欢的职业,这样能做的持久,做得更好。有些科学家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得了奖以后他还是去实验室继续工作,因为工作本身是他喜欢的。如果一个老板能雇到这样一个员工,那就是非常聪明的老板。
Q16: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喜欢做这样的工作的呢?
A16:小的时候就知道的。我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观察我,发现我特别能讲,喜欢组织大家在一起,给他们讲故事,她当时就说我比较适合两种职业,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医生。但是这两种职业都是你强迫别人去听你讲,学生不愿听也得听,因为不听毕不了业,医生也是这样,你给人家看病,别人得听你的,这两个职业都能解决你特别爱讲话这个事。那我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医院里观察,因为老师的情况在学校就有体会了,当时看到医生这个职业待遇的情况也比老师好,越老越值钱,两者比较了一下,我还是做医生比较好,所以到现在也一直都在做医生。
Q17:我是班长,对于有些同学行为开始逐渐走向极端,我作为非专业人士,该如何干预,同学的极端行为主要表现在谈恋爱方面。
A17:关于谈恋爱的事情,经常有人出现极端的想法,这是认知方面的问题。比如,我这么爱你,我为你做这么多事,你怎么就不爱我呢,你再不爱我,我就把你杀掉。类似这样的人没有想明白。爱情是爱他人,不是爱自己,我爱你是我的权利,你爱不爱我是你的权利,在你不爱我的时候,那我只能放弃,只能祝福,这就是爱情。我希望你过的比我好。否则就是在爱的名义下,极其自私自利的行为,这也和我刚才说的爱情是背道而驰的。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许倩、刘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