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女针锋相对主持人和Boss团,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2/01]
- 冤死的毛苒 — 天真简单背后血的代价 [2011/09]
- 遇到不体贴的老公我该怎么办? [2011/02]
- 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2012/03]
- 离婚后,我为什么放不下前夫? [2011/12]
- “老少配”的婚姻成了我的心病 ----婚姻中的年龄差距带来的困扰 [2012/03]
- 披着人皮的狼—李浩是如何做到的? [2011/09]
- 西方人直接,东方人含蓄——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1/12]
- 对你的“瘾”真的戒不掉吗?——一段婚外情带来的困扰 [2012/03]
- 疯狂英语背后的疯狂丈夫 [2011/09]
- 父母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 [2011/08]
- 我精神出轨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2011/03]
-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结局一定是要选择分手吗? [2011/10]
- 一个女人,在丈夫和情人间的两难选择! [2011/09]
- 情场对决,自恋者必败!——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2/01]
- 丈夫突然提出分开,“中年”离异的我该怎么办?(续) [2011/06]
- 傍大款 [2011/01]
-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吗? [2011/06]
- 关于婚姻与爱情 [2011/02]
- 捞?还是不捞?“纠结一案”的咨询意见 [2011/02]
- 女儿成了“问题少女”,我该怎么办 [2011/07]
- “痴情”前男友:给qionghua的咨询意见 [2011/02]
- 如何应对移民压力和“歧视”:从王立山医生事件谈起 [2011/03]
- 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2011/02]
- 男人必读:忍是出路吗?平凡往事“忍”文引发的咨询 [2011/03]
- 四十而不惑,可我为什么还很糊涂? [2011/03]
- “一见钟情”我还要坚持吗? [2011/09]
想当技术工人的初中男孩
【困扰疑惑】
咨客,初中男孩,从小不爱学习,上初中后辍学,因为学习问题和父母关系不好,前来咨询。母亲已于前次做过咨询。
【案例】
主持人王鹤: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龙王解惑》。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亚电视的心理咨询节目《龙王解惑》。我是王鹤,这位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就是我们著名的心理医生,张道龙。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2. 咨客:我因为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
3. 张医生:能举个例子吗,什么事情处理不好?
4. 咨客:跟我爸我妈的感情。
5. 张医生:你认为是你的父母之间感情出现问题了,还是你跟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问题了?
6. 咨客:他们跟我的感情之间出现问题了。
7. 张医生:你能具体讲讲什么样的感情很困扰你,你认为没有处理好的?
8. 咨客:我就挺讨厌他们对我的说教,他们有时候还不守信用,答应我的事做不到。
9. 张医生:你能举个例子吗?
10. 咨客:他们答应给我交话费,还是做不到。
11. 张医生:话费指的是电话的费用是吗?
12. 咨客:对。
13. 张医生:那你平均每个月花多少钱通话费呀?
14. 咨客:几十元吧。
15. 张医生:那你觉得他们不给你付话费是因为负担不起呢,还是故意不给你呢?
16. 咨客:他们负担得起,就是故意不给我,怕以前的同学把我带坏了。
17. 张医生:恩,就是他们通过这个方式控制你和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交往,对吗?
18. 咨客:恩。
19. 张医生:那你认为那些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呀?
20. 咨客:我认为他们不像我爸妈说的那样。
21. 张医生:那你讲讲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不是那样的坏孩子,而你爸妈觉得他们是坏孩子,原因是什么?
22. 咨客:在我爸妈不理解我的时候,他们理解我,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帮助我。
23. 张医生:那你能具体讲讲什么事情,你爸妈不能理解你的,他们能理解你、能帮助你?
24. 咨客:有的时候学校发生的事情,比如,打架什么的,就不能告诉父母,可以告诉给我的朋友,他们还能一起帮忙。
25. 张医生:哦,那当时你肯定是觉得这样做是很有义气的,叫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嘛,那现在你再回想这些事,你能明白父母为什么不理解你、或是不支持你的这些行为吗?
26. 咨客:也许是因为怕我受伤吧。
27. 张医生:那你觉得怕你受伤这件事不对吗?
28. 咨客:对,但是我自己会控制好自己。
29. 张医生:现在你是十几岁,当时肯定比现在年龄更小,你觉得每件事情你都能控制好自己吗?
30. 咨客:这也就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情,我已经十几岁了,有些事情我都能想开。
31. 张医生:呵呵,想开我知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打群架,现场有时候,有人鼻子打出血、眼睛打瞎,这种情况你见到过吗?
32. 咨客:见到过。
33. 张医生:对啊,那你现在想起来,有没有一个妈妈能接受孩子长大了就变成“独眼龙”了,这样的事情,你觉得父母不担心吗?
34. 咨客:恩,担心。
35. 张医生:如果你站在妈妈的角度,或是有一天你当父亲时,有一天你的孩子打群架,尽管他说让你信任他,他保证自己不受伤,你会信任他吗?
36. 咨客:恩……不会。
37. 张医生:对啊,那不是一样的道理嘛。年轻的时候,想法是没错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讲义气,只是不管你是在这个过程中受伤了,还是把别人打伤了,比如你们是四对二,把其中一个人踢死了,那你就是杀人犯的从犯了,你想想你的父母那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啊?我这样讲,你能理解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吗?
38. 咨客:能理解。
39. 张医生:对啊,这里面不是谁对谁不对的问题,你的父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你是觉得自己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好的行为,但是两肋插刀什么事,这很重要。如果是朋友家没有钱了,家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活干不了,你去帮忙,这是对的;如果是朋友打架的时候,你参与,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把别人打坏了,这是毛病,咱们自己被打坏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小学的朋友里,就有一个人被打瞎了,其中一只是假眼睛,医生也没有什么办法啊。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年轻的时候,你不会把问题想那么周全。你现在到了这个训练营,老师就会教你一些不同的想问题的角度。你觉得这样想,你能够比较理解父母吗?
40. 咨客:能。
41. 张医生:那你觉得现在父母是不是还担心你跟原来的朋友联系,说的还是那些打群架之类的事情,或是担心你的钱用来干嘛?或是担心你跟坏孩子搅在一起去了?
42. 咨客:但是我现在拿电话跟他们联系,就是希望他们能理解我,让他们知道我每天做什么,让我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43. 张医生:对啊,但是你现在想一下父母为什么把你送到X市来。
44. 咨客:应该是我们家人的情绪问题。
45. 张医生:呵呵。你想他们是不是想让你看看X市的孩子都在做什么,训练营里的孩子都在做什么,是不是想让你多听听这里的老师对你的评估、建议、教育,是不是这样的目的?
46. 咨客:是。
47. 张医生:那如果把电话给了你,你都和你原来的朋友交流,你觉得是他们能把你变得更好,还是训练营里的老师能把你变得更好?
48. 咨客:是训练营的老师。
49. 张医生:对啊,这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嘛。你想想,你要是在当地多简单啊,每月通话费也不用了,直接到朋友家去交流就行了,你父母也不用付另外一笔钱,训练营也不是免费的。妈妈也不用忍受相思之苦,那她为什么不那么去做呢?就是希望你换一个环境,但是前提是切断你跟过去关系的联系,否则的话,你不是失去了所以做这些事的目的了?你能从这个角度理解一下父母吗?
50. 咨客:能。
51. 张医生:那我还想了解一下,你刚才讲和父母感情不好,他们总是对你说教、可能还会叫嚷,每次都是围绕这些事吗?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52. 咨客:还有别的事。
53. 张医生:那你能再举个例子吗,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打群架这个事情,可能你不大会找到人同情你,你能举举其他的例子吗?
54. 咨客:我有一次打电话给我妈,我要给同学过生日,后来我都到了同学家,我爸又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家,语气特别不好。我之前跟我妈说的时候,她也答应我了,我也保证晚上十点之前回家,他还是那样骂我,大喊大叫,我就把电话挂了。一般好像都是围绕这些事情。
55. 张医生:那这件事,你是不是因为不能给同学过生日,你感觉面子没了,其他同学都在,只有你得回去,因为这件事,你感到恼火,对吗?
56. 咨客:恩。我妈之前答应我了,后来又让我回去,我不理解。
57. 张医生:那我再问一些信息,看能不能帮你理解,因为你讲到这的时候,我也不太能理解。你说要给过生日的这个同学,是在班里学习比较好的“三好学生”,能考上大学的朋友吗,还是那些很多不好的孩子其中的一个呀?
58. 咨客:也不能说不好的孩子,这些人也不是说每天都干什么不好的事,一般都不干。
59. 张医生:呵呵,那你上次打群架的时候,包括这个同学吗?
60. 咨客:包括。
61. 张医生:你看现在是这样,有时候家长在信息不太准确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社交,但是后来可能发现了,这个同学不是你父母认为班上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就反悔了,反悔的原因就是那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你不认为他们是坏孩子,但是他们在班里学习也不好,也不是班干部,如果再有过不良的记录,那父母就总是担心,你有一天也变得和他们一样。我也理解你上面说的这个事,没给同学过上生日,感觉丢面子、窝火,但是你的朋友是谁,这个很重要。所以看起来家长反对,并不是反对你给好朋友过生日、买蛋糕,还是关心你和什么人交往,你和他们在一起做什么。如果有一天,你当上了父亲,你会愿意你的孩子和打群架的孩子在一起交往吗?
62. 咨客:不愿意。
63. 张医生: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一句“将心比心”,我理解你父母的做法有点损害你在“江湖”上的声誉,所以我认为粗暴地反对你这件事,也是不对的。但是这个事跟你择友不当有关系,现在你又离开了家乡,等你再过几年,你也说了,等你做父亲的时候,你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这么做。那你现在反过来,可以理解你的父母控制你的电话费,不让你和他们交往,不让你参加生日会吗?
64. 咨客:能。
65. 张医生:对,他们实际上是为了你好,对吗?
66. 咨客:对。
67. 张医生:那你像我这么想,对父母的怨恨会少一些吗?
68. 咨客:恩。
69. 张医生:现在没有电话费只是这一段时间,以后肯定不止几十元了,把这段经历当作是对自己的训练,看看自己能不能控制住。未来你的通话都是和你的新的伙伴、训练营的老师,那你妈妈肯定不能反对。问题就是你跟谁通话,跟谁在一起,这很重要。你和父母的冲突好像也是在这,你觉得父母是在控制你,但是父母是担心你交友不当,有这种可能吗?
70. 咨客:有吧。
71. 张医生: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就是孩子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另外,我会和你的父母沟通,多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看起来,你是一个很讲究义气,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遵守信用,答应聚会就去,问题是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样的事,参加什么样的聚会,这个事情要搞清楚。你做人的基本品质是讲究义气,讲究信用,这个不是坏事,但是得看是跟什么样的人讲义气,讲什么义气,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可以把今天和我讨论的这些话,和你的家长和咨询师讨论一下,你的心情会好一些。
72. 咨客:恩。
73. 张医生:我还想利用下面的时间,和你讨论另外一些事。我听你的家长讲,你现在是失学的状态,不爱学习,那你能跟我讲讲,在你看来为什么你不喜欢学习,或者你不同意父母的结论。
74. 咨客:我不喜欢学习,不想上课。
75. 张医生:不想上课是因为不喜欢数学、物理这些科目, 不喜欢教这些课程的老师?
76. 咨客:恩。
77. 张医生:那现在换了训练营的老师,他们讲的东西,你能接受吗?
78. 咨客:我不想学习,但是我有我的计划。
79. 张医生:那你能跟我说说你的计划吗?你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学习的话,你未来想做什么呢?
80. 咨客:我就是想学一些技术,长大了做个工人。
81. 张医生:啊,就是你想将来靠一项技能生活,将来读类似职业高中这样的学校,是吗?
82. 咨客:对。
83. 张医生:这是个人志向,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知道,现在即使是上职业高中,初中也要有良好的基础,你不能失学的。
84. 咨客:我之前上学的时候,父母对我大吼大叫,让我滚出去,我才没有上学。
85. 张医生:哦,把你赶出家门,那他们为什么要把你赶出家门呢?
86. 咨客:一般就是因为我学习不好,应该跟我的朋友没有关系。
87. 张医生:恩,你觉得你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本身不爱学习,不是被朋友带坏的,对吧。
88. 咨客:恩。
89. 张医生:不学习的原因,是因为你给自己想好了,未来想当一个工人,对吧?
90. 咨客:学习基础也不好,后来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不对,就更不想学习了。
91. 张医生:这是两回事。你愿意学习,但是因为过去基础不好,落下很多课,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好,这个可以通过换环境来改变。比如,来到训练营里,把薄弱的基础课补上。还有另外一回事,给你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不对你吼叫了,改变教育方式了,学校也换了,你还是不愿意学习,那就是本身不爱学习。那你认为是换了环境的原因,还是你本身就不爱读书啊?
92. 咨客:本身就不爱读书,但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导致我现在厌恶读书。
93. 张医生:那如果给你换个教育方式、换个老师呢?
94. 咨客:我现在已经对读书没有信心,讨厌读书,不想再读了。
95. 张医生:那你不想读书,未来就想当个工人,是吗?
96. 咨客:恩。
97. 张医生:那你想当什么样的工人呢?
98. 咨客:有技术的工人。
99. 张医生:能举个例子吗?
100.咨客:就是那种机电一体化的工人。
101.张医生:那挺好,这类的工人,收入还不低呢。你知道现在的机电一体化的工人,需要在文化课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吗?
102.咨客:我也上过一些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好像也没什么要求,也不需要毕业证。
103.张医生:需不需要毕业证倒是其次,你知道现在的机器有多么复杂吗?现在除了手机以外,你身上还有其他的电器吗?
104.咨客:没有。
105.张医生:你看过电视现在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吗?你打开电视机看过里面是什么样子吗?
106.咨客:没看过。
107.张医生:你觉得20年前修电视的工人能修现在的电视吗?
108.咨客:修不了。
109.张医生:对呀。过去的电视是不能用来当计算机的,现在的电视可以。过去的电视都是有天线的,现在都是数字化的。你想当技术工人,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实际上,咱们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你要是想当技术工人,首先不可能是初中就失学的人,你干不了那样的活,如果连电路板也看不明白,图纸也看不懂,那你怎么能知道这东西哪坏了呢。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哪天可以把一个旧的手机砸开,你看看那手机里都是什么样的构造。现在的手机既能玩游戏、通话、视频,还能当计算机来用,这样的手机,你给原来那些高中都没毕业的技术工人,你觉得他能修吗?
110.咨客:不能修。
111.张医生:对啊,想过这个问题吗?比如说iphone,现在已经有第四版了,第五版马上上市了,在中国,只有一个工厂可以制造,就是富士康,你想过为什么其他的工厂不能做吗?
112.咨客: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吧。
113.张医生:对啊。它的生产线,几十万工人,仅仅是生产这个东西,而且只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工厂都做不了。你想当技术工人,你修什么呢?修汽车,汽车现在靠计算机控制了;修手机,手机多功能了;修电视,电视数字化了。那这些东西,不可能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仅仅是在当地上一个职业学校的人,可以做到啊。想过这个问题吗?
114.咨客:我觉得应该在职业学校里会学吧,现在初中的这些知识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115.张医生:你想象着应该是这样,但是,实际上是现在连当兵都要高中毕业了,因为武器系统,很多都有需要计算机参与的成分,你看现在,很多大学生入伍,当兵,大学生都变得有优势,因为现在的武器很多都数字化了,所以要求当兵的人素质就要提高了。20年前的工人,就像你说的,有职业高中的文凭就可以了,现在的工人都要有良好的文化课的基础。所以,如果你不爱学习,不想当知识分子,这没有问题,因为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志向,但是,当技术工人,也不再像20年前,失学的人可以去当的。如果你不想因为考大学而学习,这个我能理解,但是如果你不能因为生存而学习,那我觉得父母的焦急是对的,如果想当工人都当不成,这事不就麻烦了吗?现在你能了解父母为什么那么着急吗?
116.咨客:能理解。
117.张医生:你有理想这是好事,不管是当教授,还是当工人,这都没有问题。我如果没有听错的话,你父亲是大学毕业,对吧?
118.咨客:恩。
119.张医生:他至少比你大20几岁,一个比你早生了二、三十年的人,都要接受大学的教育,才能在社会上打拼出现在的成绩,那你怎么可能回复到高中都不毕业、初中都失学了?社会不可能是退步的。我这样讲,你能觉得为什么学习很重要吗?
120.咨客:现在觉得初中学的都不重要,跟以后都没有关系。
121.张医生:不是,那是你的理解。初中是基础课,你知道运动员,也得学习文化课,这些是教你最基本的东西,不是直接就教你怎么修理手机,你的教育程度如果低于初中毕业,在现代社会就真的麻烦了,你做什么也做不好。初中的知识是大家都要学习的,你想做的事情可以在未来学习。如果没有初中毕业,你未来找什么工作,真的是很困难,除非是去做那些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事,但是那样的话,你得能吃苦,不怕风吹日晒。你现在能想象在一个公司里,当一个打字员,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程度吗?
122.咨客:不知道。
123.张医生:你知道过去的打字机,还需要有蜡纸、刻字,你看到过那种东西吗?
124.咨客:看见过。
125.张医生:对啊,那就是你父母那个年代用的东西,那只要初中毕业,眼不花就可以了。现在都是计算机操作,如果你没有高中文凭,连个打字员的工作都找不到啊。问题变得这么严重,所以为什么你的父母这么着急。你看到训练营的老师,有没有初中毕业的?
126.咨客:没有。
127.张医生:对啊。仅仅是个训练营,还不是大学,里面的老师最低都是大学毕业,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私企,都需要有最低的教育水平。你未来想做什么,我不担心,因为这是你个人的选择,我更加担心的是,你把文化课当成是不重要的东西,跟某些专业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信念我觉得非常可怕。当你到了18岁的时候,突然想起学文化课就太晚了。为什么文化课对一个人未来想做工人、或者专家都非常重要,你能把这个事情跟训练营的老师再讨论一下吗?
128.咨客:可以。
129.张医生:对,不论是将来想做工人、打字员、当兵还是运动员,文化课都跟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有关系,这些东西你如果学不好,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所以,你从不想学习、只想当技术工人这个角度思考,就会鼓不起劲来,如果是从“如何才能当好技术工人”这个角度想问题,看看你是否需要学习,这样的思考和讨论才不会和你的目标相违背。你觉得从这样的角度去讨论问题,有可能吗?
130.咨客:有可能。
131.张医生:对的。在咱们今天咨询之前,你大概是这么想的,妈妈让我学习、上大学,我不想上大学,也就不学习,没从刚才我说的那个角度去考虑过问题。但是我们因为年龄都比你要大,也看到现在的技术工人都是什么样,也去工厂参观过。你如果有时间,也可以请妈妈或是训练营的老师,带你去联想的工厂参观参观,去海尔的生产线看一看,看看那里的工人什么样,回来之后大概就不是你现在这样的想法了。另外一点,你还提到你不太喜欢家长的教育方式、学校的老师讲课的方式,不喜欢他们对你大吼大叫,这一点你说的是很合理的。你在训练营里,因为换了一个环境,换了老师,你再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把你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一下。说不准,很可能换个老师、换个环境,你变成一个爱学习的学生了。因为我总觉得你是个能愿意思考问题,还能负责任的人,你对朋友都那么讲义气。你还是一个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的人,你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不是打算“啃老”,听说过“啃老族”吗?
132.咨客:恩。
133.张医生:所以我觉得你这点是非常好,现在很多80、90后都是“啃老族”,你比他们都要强,有一个志向很好,关键是怎么去实现它。你需要先把文化课学好,之后再想学一些跟你的职业相关的东西。我现在给你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从如何做好一个技术工人、如何不啃老、如何养活自己这个角度和训练营的老师去讨论。下次我们再咨询的时候,我们再接着讨论,好吗?
134.咨客:好。
135.张医生:你觉得今天这样的讨论对你有帮助吗?
136.咨客:帮助了。
137.张医生:我再帮你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们反对你的那些行为。第二,为了将来你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依靠父母,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文化课在这其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还需要学习文化课。另外你不喜欢家长和原来的老师的教育方式,咱们可以换一个,但是如果换了之后,咱们自己还是不能学习,那就会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了。那这方面你回去可以继续和你现在的老师讨论,好吗?
138.咨客:恩。
139.张医生:那今天谢谢你非常勇敢参与今天的讨论。
140.咨客:谢谢!
【咨询思路】
一. 评估:案例中的咨客从小不爱学习、初中便失学,且有打群架等品行问题,急需要干预。但是因为咨客目前已经在父母的带领下,离开之前的环境,到专业的训练营学习,尚能在咨询师的引导下,理解父母,想要将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可以被引导和改变。
二. 咨询:
1. 换位思考:咨客对家长反对他与原来的朋友联系,反对他参与同学生日聚会等做法,存在不理解和不满。咨询师通过询问“如果有一天你做父亲了,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打群架、不学习”,引导咨客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2. 重构:咨询师在肯定咨客对朋友有情义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仗义”,即仗义是好的,但是对什么人仗义,在什么事情上仗义,是需要思考的。
3. 动机面询:咨客的主要问题是对学习丧失兴趣,且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满,咨询师通过询问咨客“长大后想做什么”,旨在挖掘咨客内在的动力,帮助咨客看到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目前需要做哪些努力。
4. 具体化:咨询师在了解到咨客想要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之后,继续追问“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技术工人”,“是否知道现代的技术工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具体的问题,帮助咨客看到,20年前的技术工人与现代技术工人的巨大差异,咨客可以不为上大学而学习,但是无法不为生存而学习,引发咨客的思考。
【案例启示】
一. “好孩子”与“坏孩子”。完全以学习好坏、分数线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是否合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好孩子与坏孩子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作为一个可以为自己负责、将来健康发展的孩子来讲,需要具备两个特点。第一,需要有良好的品行。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就有“偷鸡摸狗”、“打群架”等恶劣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将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增加很多障碍,严重者,甚至毁掉一生。第二,完成每个阶段该完成的事情。孩子在学生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第一名或是“三好学生”,但是不能放弃学习。
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长,家长、老师需要发掘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理想,让孩子多与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发挥他们的天赋,使其“顺势发展”。
三. “棍棒之下难出孝子”。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里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难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有效。家长在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难以取得效果,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抗时,需及时请教专家,及早干预。
四. 中美家长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劣势。中国家长较之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分数线和教育,这样的做法,在孩子没有主见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选择方向,缺点是,容易抑制孩子的天赋,有时候容易忽略了孩子在品行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就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美国家长则相反,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做法,就会出现,孩子因为自身不成熟,选择不当的情况。因此,在美国校园里,换专业的现象比较常见。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刘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