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岁的我面临职业选择和生育的压力

作者:咨询师  于 2012-2-25 04: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职场困扰|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困扰疑惑】

    咨客,女,30几岁,大学学历,心理学类管理工作,因为职业选择和生育压力的困扰前来咨询。

【案例总结】

咨客目前存有两方面的困扰。第一方面,咨客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管理工作,因为领导和企业文化的原因,考虑离开现单位;心中向往咨询工作,但是缺乏经验,担忧难以依靠咨询谋生。咨询师通过询问咨客是否从事过兼职咨询工作,参与接听咨询热线的频率和强度等具体问题,帮助咨客看到内心热爱一份工作和能否胜任是两回事,只有一定强度的实践才能帮助她找到答案。

第二方面,咨客已满35周岁,想要生小孩,因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医生建议她做试管婴儿,咨客对于怀孕及其怀孕后如何处理工作等问题感到困惑,咨询师与其一一做了讨论。不仅如此,咨询师还帮助咨客看到其未曾考虑的方面,并且提醒咨客在此期间锻炼身体、认真工作,准备好自己,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对咨客习惯性的负向思维,咨询师的正向鼓励以及专业的分析,使得咨客感到放松、收获很大。

【咨询思路】

一、关于职业选择

咨客考虑更换工作的原因是与企业领导和文化有关,心中向往咨询工作,但是缺乏经验,面对这一困扰,咨询师与其讨论采用兼职咨询的办法,通过一定强度的实践,在未来半年内帮助自己看到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二、关于生育压力

1.        经济因素:咨客自身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而且试管婴儿成功后有多胞胎的可能性,经济因素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2.        工作问题:咨客生小孩的问题与工作的选择互相关联,试管婴儿能否成功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到时候工作的选择也会随之有了结果。至于怀孕后是否需要保胎、回家静养能问题都需要与医生讨论后依据情况而定。

三、关于咨客本身

1.        正向鼓励:咨询师从咨客的年龄阶段入手,帮助其看到咨客虽然已经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但是依然有几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36岁和40岁怀孕几乎没有区别;咨客纠结的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在尝试后的半年内有较明确的结果。

2.        动机面询:咨客习惯地预想事情糟糕的一面,这样的负向思维和“坐而论道”不利于解决问题,咨询师不断引导其积极、正向地看待问题,并且从“放松容易怀孕”的角度调动其减少思虑、加强实践的动力。

【案例启示】

一、人生处处面临选择,有效实践助你实现目标。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要不要小孩、什么时候生小孩……人生时时、处处面临选择,没有人“纸上谈兵”就能将人生蓝图规划好,也没有“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一个个目标,理性的思考加上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践才能使梦想成真。“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和他到底合适不合适?”这些疑问,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二、规划要早、实践要快。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焦虑来源于未知和不确定,对于人生的规划要预留一定的提前量,尽早做打算,并能利用有效地实践帮助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

【咨询过程】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2.        咨客:我想咨询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职业选择的问题,第二是我目前面临生育方面的压力。我先说一下第一个问题吧。

3.        张医生:好的。

4.        咨客:我从事目前的工作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但是我在考虑是否要离开。可能与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让我走上了与心理学相关的道路。虽然我现在做的工作不是心理咨询,但是也与之相关。

5.        张医生:那你为什么要考虑离开现在的工作呢?

6.        咨客:恩……可能跟公司的领导和企业文化有一些关系。

7.        张医生:那不能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

8.        咨客:主要是担心换了工作以后能不能做得比现在好,我心中最期待的是做咨询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在这块缺少经验,如果目前以咨询来谋生是比较困难的,不敢轻举妄动。

9.        张医生:那你过去找过心理咨询工作的兼职吗?有这种实践的机会吗?

10.    咨客:我现在正在一个公益机构接受培训,培训之后就会考核上岗,将来每个月会有1-2次接听热线的机会。

11.    张医生:对,这就是我说的实践,但是频率是不够的,每周1-2次比较合适。

12.    咨客:如果每周1-2次,我就得从现在的工作中去抽时间,这是不太可能的。

13.    张医生:哦,热线周末有吗?

14.    咨客:有,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排上我。

15.    张医生: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咨询就如同医生看病一样,需要积累一定的量和临床经验,如果只是每个月1-2次,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第二,依你目前的频率和强度,你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工作,能否胜任,如果是每周参与1-2次,你做判断和选择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假如现在的这个机构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你可能就需要找个其他的地方去尝试,只有“做”了才知道答案。

16.    咨客:哦,如果是要把咨询的频率和强度增加,那我在目前的单位就可能实现。

17.    张医生:但是如果你这么跟领导提议的话,会不会影响你目前的工作?既能实现你的愿望,又不会丢了“饭碗”,这种可能性有吗?

18.    咨客:有。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我自己走不出来,并不是现在的单位没有这样的机会。

19.    张医生:哦,那如果本单位就能满足,是可以优先考虑的,还能避免交通压力的问题。

20.    咨客:但现在我不能保证满意度总是100%。如果满意度出现问题,我还是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21.    张医生:你指的是咨客的满意度吗?

22.    咨客:对。

23.    张医生:这就像医生刚毕业的时候都要先到‘教学医院’去练习,之后才能再出去工作,因为刚开始是志愿者,不收费用的,对方的要求就会低,不大可能你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对方还总对你挑剔。在本单位实践是好事,但前提是不影响你现在的工作表现。所以,‘坐而论道’不能告诉我们答案,只有实践后才能知道。

24.    咨客:恩,明白。张医生,我现在还有个现实的困难,就是如果我在本单位开始咨询的工作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因为我们的假期其实是比较少的,如果总是用我的工作时间去接听咨询的热线,我手头的工作就会受影响。

25.    张医生:是的,就像我刚才为什么问你热线在周末有没有,因为即使再忙碌,一般人也都能每周有一天的休息,而你这个事情不需要长期去做,大概在半年之内,辛苦一些,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尝试,这样很快自己就有答案了。

26.    咨客:但是热线周末的时候只有半天,平时的都是一天。

27.    张医生:半天不是问题,关键是你在的这半天里,有没有热线打进来,至少保证有2-5个人找你做咨询,我们不是去做‘面子’工程,是要真的做事,这样你才有练习的机会。

28.    咨客:恩。

29.    张医生:过了一段时间,也许你会发现这份工作你做起来很有意思,也可能你觉得‘太糟糕了,他们怎么有这么多烦心事,咨客满意度也不到一半’,这样你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30.    咨客: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有明确的想法的,我其实对于咨询行业是很热爱的。

31.    张医生:你说的这个“热爱”比较像是认知层面的,你刚才还说了,你自己没有试过。假设每天有8个人找你咨询,一半以上你都解决不了,还有人要投诉你,那个时候你对咨询的看法可能会跟现在有所不同。所以,我更关心的不是你内心是否热爱,而是这份工作你能否胜任。

32.    咨客:明白,我会接下来尽量争取实践的机会。

33.    张医生:对的,你理解的非常对。

34.    咨客:好的,那我现在想跟您讨论一下我的第二个困扰。我现在已经过了35周岁了,我挺想要个孩子的,现在被诊断出来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医生建议我做试管婴儿,所以我就担心以我现在的工作强度,我不知道一旦试管婴儿成功,我能不能保得住这个孩子。这个问题跟我刚才说要不要离职有关联,假设我选择去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又要从头做起,需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在工作上,也将是比较大的压力,但是留在目前的单位呢,环境虽然熟悉,就是不开心。

35.    张医生:那我想了解一下,假如你们家庭的总收入是100,你能占多大的比例?

36.    咨客:一半。

37.    张医生:那没有你这份薪水看起来影响很大,有其他的亲属可以帮忙吗?

38.    咨客:恩……家里的亲属也都是工薪阶层,有个温饱,把日子过下去还是有可能的。

39.    张医生:我认为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方面的。目前来讲,试管婴儿成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可能会出现双胞胎、多胞胎……

40.    咨客:这个我还真没想到,我只是在考虑,如果一次失败了,我要不要做第二次,两次失败,我要不要做第三次。

41.    张医生:对,我跟你讨论的是另外一方面的可能性,有时候太成功或是太失败都有可能带来压力,如果一下生出两个、三个孩子,那经济问题就需要去考虑,试管婴儿成功的概率很高,经济问题反而是更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你现在的年龄是一个比较好的阶段,你大概很惊讶我这么说。从医学上来讲,女性在35岁之前生育比较有优势,因此35岁是第一个坎,但是你现在已经过了这个坎了,36岁生小孩和40岁生小孩几乎没有区别,因此你还有4年的时间可以去做这件事;另外一方面,就像你说的,如果你在这期间试管婴儿成功了,那可能要面临保胎、养身体的问题,很多人不会在这个时候着急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大概在6个月之内,你这两件事都会有答案,要不要做咨询的事情尝试之后就清楚了,试管婴儿半年内也有几个周期可以去做了,很大可能也有结果了。怀孕的事情有结果了,你现在的工作要不要做也就随之有答案了。所以,你纠结的几件事在下一个阶段内,都会自然出现结果。

42.    咨客:我听您跟我讨论的这些事情,感觉很受鼓舞。您说的好多事情是我根本就没想过的,比如您说的有可能生出来多胞胎,会有经济压力的问题,这些事我听着都挺新鲜的。

43.    张医生:呵呵,你今天作为‘咨客’对咨询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咨询师要知道很多事才能做咨询。

44.    咨客:对。我还在想,假如我怀孕了,单位是不是就不能解雇我了。

45.    张医生:这里我们不讨论法律方面的问题,有时候即使他不解雇你,你自己可能因为终于怀上宝宝,也不想去上班了。你刚才讲的好像都是小时候的经历怎么样,领导怎么样左右着你的选择,人生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替我们做什么决定,而是自己来选择跟什么人结婚、要不要生小孩,在哪里工作。

46.    咨客:对,我是有这种倾向,似乎我的命运都是别人决定的。

47.    张医生:对,我现在是在引导你做你自己生命的“船长”。

48.    咨客:我现在期望能怀上孩子,在这个单位把孩子生下来,而且我还想在怀孕期间工作压力小一些,这是可能的吗?

49.    张医生:会有这种可能。大多数企业都能理解女员工生产的事情,尤其是优秀的企业会更注重人文关怀,领导关心的是在你生孩子前、后的工作表现,不能因为怀孕就‘磨洋工’、‘混日子’,这是不可取的。

50.    咨客:我很认可您的说法,我之前也是在做管理工作,前不久一个员工怀孕了,但是我们的领导没给她减工作量,所以我想我之后也不会被特殊对待,但我很自信我这几年的工作都是勤勤恳恳的,成绩也是让领导认可的。

51.    张医生:这很好,另外这个事不能‘一刀切’,有的人身体素质特别好,越生孩子越健康,对于怀孕的员工,需要照顾的就照顾,不需要照顾的也不要过度照顾,作为一个好的公司,应该关心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体现人文关怀。

52.    咨客:恩。

53.    张医生: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你准备怀孕的期间,抓紧时间把身体锻炼好,另外把现有的工作做好,与领导处好关系。把目前的几件事做好,你纠结的事情都会在你40岁之前解决,过去的事情都不能改变,好的事情增加经验,不好的事情吸取教训就好了,剩下的是怎么做好现在和未来,慢慢困扰就会少了,这样清楚了吗?

54.    咨客:清楚了,您对我这两个问题的提示和方向我都比较清晰了,我想最后问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一旦试管婴儿成功了,我希望能在怀孕的头三个月里不去工作,专心保胎,这个事情可以做到吗?

55.    张医生:第一,要看你和领导商量的结果。第二,要询问你的医生是否需要,在美国很少有人需要这么做,它和自然怀孕是差不多的,胚胎一旦移植成功了,它就在你的身体里了,所以这里要询问你的医生,不要假设。看起来你很容易去预想所有坏的结果,很多事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这么想就会折磨自己,人放松下来比较容易怀孕。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有的女性总是不能怀孕,抱养了一个小孩后就怀孕了,这里面很大程度是因为心情放松了。

56.    咨客:好的,我明白了,这个不是我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生如果觉得需要,他会给我建议的。

57.    张医生:对的。

58.    咨客:好的,谢谢您,我觉得今天收获很大!

59.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刘金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咨询师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海归女针锋相对主持人和Boss团,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2/01]
  2. 冤死的毛苒 — 天真简单背后血的代价 [2011/09]
  3. 遇到不体贴的老公我该怎么办? [2011/02]
  4. 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2012/03]
  5. 离婚后,我为什么放不下前夫? [2011/12]
  6. “老少配”的婚姻成了我的心病 ----婚姻中的年龄差距带来的困扰 [2012/03]
  7. 披着人皮的狼—李浩是如何做到的? [2011/09]
  8. 西方人直接,东方人含蓄——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1/12]
  9. 对你的“瘾”真的戒不掉吗?——一段婚外情带来的困扰 [2012/03]
  10. 疯狂英语背后的疯狂丈夫 [2011/09]
  11. 父母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 [2011/08]
  12. 我精神出轨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 [2011/03]
  13.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结局一定是要选择分手吗? [2011/10]
  14. 一个女人,在丈夫和情人间的两难选择! [2011/09]
  15. 情场对决,自恋者必败!——美国心理医生点评《非诚勿扰》中的情感智慧 [2012/01]
  16. 丈夫突然提出分开,“中年”离异的我该怎么办?(续) [2011/06]
  17. 傍大款 [2011/01]
  18.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吗? [2011/06]
  19. 关于婚姻与爱情 [2011/02]
  20. 捞?还是不捞?“纠结一案”的咨询意见 [2011/02]
  21. 女儿成了“问题少女”,我该怎么办 [2011/07]
  22. “痴情”前男友:给qionghua的咨询意见 [2011/02]
  23. 如何应对移民压力和“歧视”:从王立山医生事件谈起 [2011/03]
  24. 关于精神疾病,涉及的司法治疗问题 [2011/02]
  25. 男人必读:忍是出路吗?平凡往事“忍”文引发的咨询 [2011/03]
  26. 四十而不惑,可我为什么还很糊涂? [2011/03]
  27. “一见钟情”我还要坚持吗? [2011/09]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12: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