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褪色的油布伞 [2011/01]
- 《市一中》35 [2011/06]
- 中篇小说《市一中》20 [2011/02]
- 《市一中》36 [2011/06]
- 中篇小说《市一中》30 [2011/03]
- 村庄河,村庄河(散文) [2011/01]
- 中篇小说《市一中》38 [2011/06]
- 市一中(中篇小说)1——3 [2011/01]
- 中篇小说《市一中》16——17 [2011/01]
- 《市一中》34 [2011/06]
- 蝗族 [2011/01]
- 中篇小说《市一中》9——10 [2011/01]
- 中篇小说《市一中》23 [2011/02]
- 中篇小说《市一中》22 [2011/02]
- 中篇小说《市一中》28 [2011/03]
- 中篇小说《市一中》32 [2011/03]
- 中篇小说《市一中》21 [2011/02]
- 中篇小说《市一中》25 [2011/02]
- 市一中(中篇小说)4——6 [2011/01]
- 中篇小说《市一中》14——15 [2011/01]
27
星期天下午。万林森给冯老大打电话,问他有没有时间。老大爽快地说,说啥话呢,你来了,我没有时间也得有时间。老大问来几个,万林森说,还有王一鸣啊,老大说,你最好再约一个,我家只能出一个,要把班子配齐了。万林森约了马健,跟王一鸣三人一同过去。
冯老大的客厅。茶水已经准备好,王一鸣有轻微的脂肪肝,喝苦丁茶,是上好的苦丁,叶片小而饱满,青绿色,其他人喝龙井,茶水青翠而微黄。两包中华,静静地等待主人。冯老大的丈人端来面巾盆,给每人递上热气腾腾的毛巾,让他们擦把脸。然后送上在电暖器旁烤热的棉拖鞋,换走他们的皮鞋,放到阳台上晒。万林森问,冯老板呢?他丈人说,他把学生的晚饭安排一下,晚上肯定回来陪你们。
寒暄一阵,进入正题,四人进到书房。空调的温度调得正好,桌上摆着麻将,座椅上放了垫子。万林森一条腿有寒湿,冯的老丈人说,这热水袋,是特地为你准备的,其他人没有这待遇。说完,几个人就哗哗地洗起牌来。
到冯老大家打麻将,是万林森他们几个的常规娱乐节目。万林森以前跟冯老大吵过,也指着鼻子骂过:你们每年只向学校上缴5万,都是一帮奸商,良心喂狗吃了。冯老大并不回答,只是笑笑。万林森不依不饶:你们每个组有几百号学生吃饭呢,一个组一年赚个二三十万,是铁板上钉钉,怎么好意思上缴那么一点?说急了,冯老大就诉苦,什么菜价上涨啦,人工费太贵啦,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爱挑食难伺候啊。万林森就说,你就胡编吧,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请不要侮辱我的智商。你可以侮辱我一个人的智商,不要侮辱了那么多教师的智商。冯老大下不了台,私下里找万林森诉苦:你以为赚的钱我们独吞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方方面面都得打点呢。万林森穷追不舍:那些方方面面,卫生、防疫,还是食品监察?是不是还有校长那里?对前几个方面,冯老大并不否定,最后一点,冯老大就矢口否认,赶紧说,万主席,那是你说的,我可什么都没有说。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不管怎样追问,冯老大总是守口如瓶。
万林森知道,从这个精明的商人嘴里掏出真话很难,除非给他上辣椒水老虎凳,可惜没有人给他这个权利,有这个权利的人可能忘记给他上。冯老大约万林森到他家打麻将,一开始就被万拒绝了。后来又约过几次,总陪着笑脸,万林森觉得,这巴掌打在人家笑脸上,实在下不了手,私下对王一鸣说,冯老大膘肥体壮浑身流油,赚的也太多了,我们去吃他喝他,算是积善行德给他减肥。所以对冯家的殷勤周到,就认为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晚饭的时候,冯老大赶回家,带来很多时尚的酒菜,家里也准备了不少,摆了整整一大桌。冯老大跟万林森王一鸣喝山西汾酒,他丈人跟马健喝长城葡萄酒。席间,冯老大打了很多招呼,说食堂实在脱不开身,晚上一定好好陪大家。
酒足饭饱,晚上继续。愿堵服输,是牌桌上亘古不变的规矩,但冯老大还是继续他的好脾气,他总是赢的少输的多,看到有人实在手气太背,输得太惨,也不让这个人老输下去,赶紧叫丈人来解围,以前输掉的钞票,就让他丈人顶上。
有一次,老大的儿子实在看不下去,特别是让老外公做服务员,私下对他说,人家指着你的鼻子骂,你却给人家摇尾巴,做人怎么就这么贱呢?老大说,龟儿子,你懂个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这个道理不懂,怎么混迹江湖?爹亲娘亲不如钱亲。他们大吵大闹,落个嘴上痛快,两手空空,我闷头闷脑,招财进宝,看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好。我不但要把校长巴结好,也得把老师服侍好,这叫两条腿走路,缺了那条都不行。我是看在钱的份上,做钱的孙子,谁让我发财,我就做谁的孙子。
星期一早晨,大操场。
护旗手踢着正步,走上升旗台,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展开五星红旗,国旗缓缓升向杆顶。两千多学生形成四十几个编队,向国旗行注目礼。
广播中心,各种器材的指示红灯闪烁着。国歌的旋律一停,马健立即把按钮切换到扩音器。杨扬清了清嗓子,打开了话筒。
“同学们,期末考试的脚步,正向我们坚定的走来,所以,今天国旗下的讲话,讲一个专门的话题,这就是《善待考试》。”
每个编队的前面,是各个班的领操员,后面就是班主任。王一鸣在前面巡查,刘玉松李若水则在学生队伍的后方。
杨扬字正腔圆,清晰洪亮的声音传到了操场的每一个角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类校园民谣流传甚广,在我们学校青年学生中产生广泛共鸣。此种说法,除了同学们的自我调侃外,还含有对考试的责难,甚至否定。
另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大考前,总有莫名的紧张恐惧。有的通宵不能入眠,有的在课堂上,突然心慌气促,四肢发麻无力,乃至坍下课桌,无法上课。到一些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有的定为“癔症”,有的干脆定为“考前紧张综合症”。更有甚者,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急剧下降,自暴自弃。
有人一言以蔽之:都是考试惹的祸。在互联网上,甚至有取消考试的呼声。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下面我就专门谈谈考试。”
刘玉松说,以前这国旗下的讲话,马健的团委搞的空话套话太多,不能贴近学生实际。李若水说,马健他们的讲话,大多是山寨版的,从网上下载很少修改,拿出来炒冷饭,当然毫无新意可言。
杨扬的话在继续:一,考试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就拿受批判最多的科举考试来说,它的初衷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分科取士以充实官员队伍。考试内容,也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大多就当时的政治经济问题发问,由应试者作文对答。让考生阐述国家的大计方针,从而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苏轼的《教战守策》,就是一篇著名的“对策”,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高考优秀作文了,这样的考试又有什么过错呢?而现在一提起科举,马上就跳出迂腐的孔乙己和发了疯的范进,其实,这是为圣贤立言的八股文拧成的绞索造成的悲剧,是科举考试走向穷途末路、窒息人才的产物。这不是考试的错,是考试内容的错,借内容之错否定考试,是错上加错。
再者,科举考试也优于汉朝的荐举制--“举秀才,不知书,举考廉,父别居”,就是对荐举制莫大的讽刺。同时,它也改变了魏晋时“上品无寒门”的现状。总之,科举考试为贫寒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跻身上层社会的道路。
再其次,社会发展至今,今天的高考绝不能与科举考试同日而语。高考在选拔人才,科技兴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废弃的。十年浩劫,取消了高考,对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覆辙,绝不可重蹈。
刘玉松李若水在认真听杨扬的讲话。
“ 二、考试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争。任何考试都是抽样检查,你所学的知识,你具备的能力,必须经得起抽样,正如工厂里生产的产品,只有每一件都合格了,在抽样中才不会出现次品,考试中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整体上讲,偶然中总包含着一定的必然,因而它是相对公平的竞争。读书人害怕考试,说到底,是不敢面对竞争,害怕失败,以逃避现实表现。 竞争不可免,考试不可少。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已言之凿凿,生物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而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学校里,考试是竞争,进入社会,还有无数的看不见的考场。竞争、生存、发展是人生必不可缺的,青少年学生应不怕竞争,勇于竞争,在竞争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如在考试中失利,也应认真分析原因,或适当调整期望值。如果在学校的考试中,竟然不堪一击,将如何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温室的花草,如何承受大自然的暴风骤雨?”
李若水说,杨扬还是个不错的笔杆子,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
“因此,青少年学生应告别脆弱,学会坚强,来对待一次次考试。作为学生,应善待考试。让我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洋溢的激情,对待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向家长向学校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考试中展现我们青春的风采。”
杨扬的讲话不足五分钟,简明扼要很快结束,但余音袅袅。
刘玉松说,她讲话不仅有说服力,而且很有鼓舞性、感染力。李若水说,“善待考试”是个大题目,不仅对学生有价值,对于老师,也有一个“善待”的问题。刘玉松说,学校组织考试,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李若水补充说,考试的难度、高度,应以“跳一跳,够得着”为标准。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让学生从考试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那种出偏题、怪题、高难题,以显示命题人“水平”、故意刁难学生的做法,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与考试的初衷格格不入的。刘玉松说,今天晚上的教研组长会议,你就这个问题进一步强化一下。李若水说,行啊,我再准备一下。强化一下期末考试的各个注意事项,进一步强调一下命题原则,让各教研组长认真把关,让考试真正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学生解散后的操场很空旷,冬天的阳光很温暖,冬天的天空很高远。刘玉松李若水两个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校园,目光如天空般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