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族

作者:YXJ1999  于 2011-1-19 10: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4评论

                                       蝗族

    那是一个特别饥饿的年代,我们又处在特别易饿的年龄。家里的饭菜——其实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区分饭和菜,常年吃的就是青菜、山芋、萝卜、南瓜、扁豆之类,加上一点麦面,煮成糊状。说是糊状,也不准确,因为总是清汤寡水,很难看到一点油星。洗刷锅碗瓢盆倒是方便利落,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

    吃肉的时候也是有的,那要等到过年,也只能打打牙祭。再就是家里杀猪的时候。可养的那头猪总在圈里不紧不慢的哼哼,总不见长。我们得趴在栏杆上,看它一年多的时间,才能长成弱不禁风的骨感美人。还有下雪天,在雪地上支上一口筛子,跟麻雀斗智斗勇,把那些觅食不怕死的家伙抓住,不久,屋里就飘出了久违的肉香。

    饥饿如影随形。中午的时候,那些汤啊水的,把肚子灌成一个瓜球,影子就很短;傍晚的时候,或者几泡尿一撒,肚皮贴着后背,影子就拉得特别长,诸葛亮总在没完没了的唱空城计,肠子咕噜咕噜的打着节拍。一挨到放学,我们就下田去挖猪草,挎起小竹篮,呼朋唤友。人们从不叫我们小朋友,总说,蝗虫出发了。

    田野里总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蚕豆豌豆玉米花生山芋萝卜,甚至刚成熟的麦粒,都是可以生吃的,田野就是充满诱惑的天堂,广阔无边,我们尽情享受这无边的恩赐,喂饱辘辘饥肠。——然而,这是一厢情愿的想象,这里面有许多技术活儿,还要有智有勇。

    成熟的麦粒,需要揉去外壳,带壳吃下,你让肠子不舒服,它就让你不舒服,癞在里面不出来,直至让你拉不出大便;揉的轻重要掌握适度,重了破了卖浆,轻了褪不去外壳。蚕豆不管嫩老,都要剥掉外壳。玉米全身是宝,嫩玉米不仅玉米粒可口,玉米骨头也可以狼吞虎咽,玉米秆,眼睛特别尖的是选择那种紫红色的,有甘蔗那样甜。豌豆嫩的时候可以连壳吃,甜丝丝的,很爽口,但不能吃的太多。我的一个小伙伴,中午吃了太多的青菜,傍晚又吃了太多的嫩豌豆,结果全身青紫,口唇特紫,弄得有出气没进气。送到医院,医生面无表情的说,打一针吧。后来学了医,才知道那是青紫症,学名亚硝酸盐中毒,打一针亚甲兰就行了,医生见多不怪,可见蝗虫技术不精的不是少数。

    生花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最好吃的,因为含油量高,一次吃饱,两天不饿,但是看管最严。看管人叫看青的,往往是生产队里的精明人,对付蝗虫很有一套。他知道小学生放学是敏感时期,花生成熟是案件高发阶段;他知道怎样掩蔽自己发现蝗虫,往往一棵大树甚至几株玉米就是哨所;他知道蝗虫的行进路径和作案方式。我们就得搞游击战、麻雀战,声东击西,快速匍匐出击,快速消灭证据——一旦被看青的抓住证据,少则扣工分,重则扣口粮,扣了口粮就要了全家人的命根子;反之,如果看青的失责,也得被扣——这就是生存法则。所以我们经常空手而归,或者只有可怜的战利品,总不够塞牙缝。

    蝗虫们最苦恼的是无从下手。在上学的必经之路的旁边,有一棵村里仅有的水蜜桃树。春末夏初,桃子由青变白,由白变红,白里透红,如同世界上最美的少女脸颊。当然这个比喻有很大的缺陷,因为那时我们对美女毫无感觉,班上的女生长什么样子从不注意,只是日夜惦记着这水蜜桃。拾起一块砖头,朝挂得密密麻麻的桃树扔过去,就能掉下好几个,啃到嘴里,水津津甜蜜蜜,从口颊到喉咙美得透不过气来——这是梦中的美事,现实是严峻的,每当我们路过的时候,桃树的主人、那个老太婆,就拖把椅子坐在桃树下,虎视眈眈。我们这群饿狼,对着白里透红,眼睛放绿光,狼视眈眈。这种折磨,如发酵的面团不断膨胀,把喉咙堵得透不过气来。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高我一级的几个同路,把在草棚里熟睡的我拖出来,悄无声息的把朝思暮想啃了一个够,扔了一地的桃核。第二天东窗事发,老太婆认定我们天天从树下走的几个,绝非谦谦君子。没有辣椒水,没有老虎凳,当初抱定做刘胡兰的一群中,有人做了浦志高。我们受到了严厉的处分,我的白底红杠的臂章被除去,班长被撤除。老师的训诫里有一大串古训,我已忘记,有一句还记得,你这品学兼优的学生,居然干出这令人不齿的鸡鸣狗盗之事,有辱斯文。那时,我真想说,老师,我不是什么好学生,而是蝗族中的一分子。


高兴

感动
3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1 回复 rongrongrong 2011-1-19 11:17
  
1 回复 yulinw 2011-1-19 12:38
   就是饿的~~
2 回复 nierdaye 2011-1-19 18:25
大饥荒时期,陈三两管治下的辽宁比这个还惨
2 回复 锅盖 2011-1-19 20:35
没办法,人饿极了,连桌子腿儿都想啃。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30 01: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