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大麻的25条理由!!! [2012/12]
- 女人们,如果你真是因为摩门教的原因,那我说:你真的错了。 ... [2012/11]
- 我没看错吧?芮成钢装傻终于装不下去了。。。 [2012/07]
- 中国的部级官员为什么都瞧不起奥巴马----解密共和国部级官员的待遇 ... [2012/12]
- 人民币兑美元真实汇率是28.386:1,你相信吗? [2012/07]
- 奴化教育何时才是头?----在海外,还敢用中国文化来教育下一代? ... [2013/03]
-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反对统一》 [2013/02]
- 中国何以成为愚民之国(貌似海外中国也一样啊) [2013/03]
- 扯一扯中医的蛋! 疼不? [2013/03]
- 长春围城背后的惨烈死难更甚南京大屠杀(组图) [2012/07]
- 中国的挨打史,其实是一部讨打史 [2012/12]
- 没有比较就没有真知---看中华民国国军是怎样救灾的 [2013/04]
- 儒家的思维方式从一开始就错了,在海外你还信这个,你就会觉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 [2013/02]
- 中国八大菜系排名----饮食决定命运 [2012/07]
- 看本村的某些“男人”有感----丑陋的中国男人! [2013/02]
- 看成龙大哥语无伦次谈贪污腐败 [2012/12]
- 这样的军队能打赢,母猪都会上树 [2013/01]
- 豁出去了,封ID就封吧,实在是太生气了:捐你妹啊!!! [2012/07]
- 三种人,骂美国 [2012/12]
- 老A别删----看完后你是否也心灵震撼 [2012/07]
- 值得深思:怎么新闻一到了你们手里就会变味呢?也转加拿大购物商场坍塌现场的搜救工作 ... [2012/06]
- 官员不经民选就应视为无耻和不要脸 [2013/05]
- 这样的弥天大谎偏偏就有那么多人相信 [2013/02]
静虚散人
有人说不能全盘地否定,坏的拿掉,好的留下,事实上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庸”,是“儒学”大师门乐此不疲的折中主义。 要是某个大师身体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他一定不会采用截肢之类的极端手段,因为要“中庸”,要“折中”,要把好的留下。
可什么是好的呢?现在表面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腐烂蔓延癌变的,不但导致截掉更多的东西,连亲亲性命也难保全。
“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以对文化现象的简单“二分”为基础的,它完全忽视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的客观事实。它希望如同对待一个烂掉一半的苹果一样,
对留下来的文化传统来个“二分”:“去”掉烂掉的一半,“取”其好的一半。可问题的关键是,盘根错节的文化传统,并不像、也不可能像一个已经成熟了、最终
定型了、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命系统,它有自己的机理结构。
这使“烂苹果”之类的比喻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如果它真
的烂了一部分的话,那么,这烂掉的一部分和所谓好的部分也往往是交错、渗透在一起的,无法分开;如果它真的烂了一部分的话,那么,另一部分恐怕也同样已经
烂了、或者与之相适应了;如果切除烂的一部分的话,另一部分大约也很难原样保留和维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想像处理烂苹果一样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而实际上却总也处理不清楚的原因。
不从系统整体和根本上看问题,只想就一个个具体现象分别做处理,是不可能分得清楚、处理得干净的。 (现代科学证明:一个烂了一半的苹果,表面上看着不烂的那一半其实也变质了,仍旧会导致食用他的人生病。)
-----------------
多
少年来,一直有人想给传统文化来一个“两分”:弄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然而却从未如愿。这是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因为,脱离
了人和社会的具体发展,想就每一个文化现象本身去判断它的绝对价值,确定它是“永恒”的“精华”或“糟粕”,这种思路本身就是不能成立的。
他们最大误区,就是将“存在”和“意义”(价值)混淆或等同起来,因此导致以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文化现象的存在,以简单、抽象、凝固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价值。
在
社会已经发展的情况下,对于八股文、小脚、太监这一类显而易见的事情,还是比较容易做出判断的。而对于一些比较深层的东西,如纲常礼教、忠君思想、抑利扬
义、忍让顺从等,在过去就确曾是封建主义文化的“精华”,没有它们就没有封建文化,就没有那一段历史;而在今天,不同人在不同场合对它们也有不同的评价,
因为它们究竟属“精华”还是“糟粕”,要看怎样理解和发挥。这说明它们的价值具有两面或多面性。
离开了现实的具体条件和对象,就无法做出判断。也就说,所谓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复兴,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
不法古,不循今,借鉴则可,复兴不必。借鉴是在创造新事物而非保留旧事物。为创造新事物,万事万物万法皆可为我所用-借鉴。我们的目的是创造能够为我们“面对未来的现在”所用的新事物、新思想,而非为了保留所谓的传统文化。目的的方向性不要搞错了。
就
算儒家文化是真的成就过中国昔日的辉煌又如何?一件衣服,你曾经穿着它出席高档酒会出尽风头,现在破了旧了打补丁了,你难道还舍不得扔?因为用出感情来
了,所以把破衣服继续穿在身上?尤其是这身旧衣服的所谓优点还并非是它所独有的,而是别的衣服同样有、甚至是所有衣服都有的“普遍优点”。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用”适应当下的“新衣服”,绝非是为了传统而传统的“保留”缝缝补补的“旧衣服”。“使用”才是目的,至于“保留”,就让它进博物馆好了。
------------------
时光不会倒流,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两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在没什么学说的情况下,才发明了道德经、论语,才有了道家、法家、墨家、儒家,怎么他们的一些子孙,到今天就只会照本读书,心里有点不舒服,就只想着找祖宗呢?
他们不可能帮你预见到今天要发生的事情,他们已经死了,帮不了你的,才两千年,基因变异不到哪里去,他们能创造,我们也能。老子、韩非、墨子、孔子如果活到今天,看见只会读私塾著作的你们,一定只会说一个字:“呸!”
-----------------
有人会说世上没有完美学说,确实如此。但面前有三个苹果,一个彻底烂了,一个烂了一半,一个微有瑕疵,你选那个?难道你仅仅因为那个彻底烂了的苹果是自家果园产的、那个微有瑕疵的苹果是别人家果园产的,你就选烂苹果吃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去“采摘--创造、选择”第四个“完好”的新苹果?有那么多可以选择的、更好的水果不吃,偏和一个烂苹果较什么劲呀?古今中外那么多品种的“文化食品”,儒学只是其中微不足道、没什么“特色优势”的一种,如此而已。
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吃”与“不吃”以及“吃哪个”之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种食物(精神食粮亦如此)给你,你如何区分那部分是可以吸收的营养?那部分是要排泄的无用废料?那部分是不利健康的有害毒素?
我们只能通过某种“经验观察”手段判断,哪个是窝头、哪个是馒头、哪个是面包;再进一步就是看看自家的常备食品是什么?是不是“发霉的窝头”?还是“牛奶果料面包”?
如
果有人对我说为了你家的传统,你只能吃“发霉的窝头”,不许买外国人的“牛奶果料面包”吃(或者“发霉的窝头”和“牛奶果料面包”杂拌着吃--中体西
用),那我是决不会同意的,估计大都数人也和我一样的选择。当然某些别有用心的“家人”嘴里吃着“牛奶果料面包”,却叫嚣着“吃发霉的窝头”是真理的话,
我也是会将他视为用心险恶的敌人(包括那些“吃发霉的窝头”吃昏了头的废物们)。
“牛奶果料面包”--不法古,不循今的“借鉴创新产物”。
综上所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说,要么是混淆视听之谎言、要么是逻辑混乱之废话。对于儒家文化这个“发霉的窝头”我们必须要彻底摒弃。